中國地理的三大幹龍龍法
彭煒珀
干龍,就是中國的地理走勢,地理學走勢以山為主,水為輔,所謂的山水相依,山環水繞,就是說山的形式和動態方向,水的流向和水路的走向。地理學也就是風水學,一個好的風水寶地,必定是具有藏風納水,氣勢磅礴,山形緊密,水路環繞。人們生活中,依山藏風,靠水而居,這是人類幾千幾萬年來的生活首要條件,人不可能沒有水源,也不可能天天風吹日晒,違背這樣的原則,人基本就無法生存,風水也就是根據人類的生存條件而來。
干龍也就是主要的動脈方向,有如我們人身體上幾條主要的經脈,就是地理上的干龍,河流為人的血液流動地方,地理學中具有山水是血脈精,樹木為皮毛髮的說法,就具體體現為和人體結構的相類似。幾條主要干龍,主管各地的地理河流動態方向,以及地理上的生旺死絕環境,生者剛是樹木嫩枝,花香鳥語,河流清甜,旺者是樹木參天,山巒高峻,山環水繞,河流奔騰的現象,衰者山勢怪異,河流乾涸,樹木乾枯。死者是怪石光禿,飛沙走石,風水滿天,河流斷絕,草木難生。
在地理學中,干龍是以山來論,中國的干龍據說是起原於昆崙山,昆崙山地處西北高地,中國地形是以西北偏高,東南偏低的形勢,因此,中國的山龍起源也就是以昆崙山為起點,崑崙山脈中分出七條分支山脈,進入中國的有三條,也就是中國的主要龍脈,在中國地理上,叫北干龍,中干龍,南干龍,干龍也就是骨幹骨架的形象,從而構成中國的地理環境。
干龍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在干龍走勢中,一些�h環婉轉的地方,也就是藏風納水的地方,就有一個地方出現空闊環境,這就是叫龍結之地,這些地方有大有小,大的可以為帝都環境,省城都市,小的也可以為地區縣市,再分支而下來,成結為小鎮鄉村,這些地方,無一不都是依託着山和水的相互依賴形成,這就是地理結構。昆崙山另外四條主幹,延伸往西北方向,到達亞歐大陸各地,每一個大陸版塊地方,都會出現一個主要龍脈發源地,可以這樣說,世界各地,都是這樣一個大的形態存在。
在風水學中,尋龍點穴,就是根據這三龍主要干龍環境來看,根據地方形態來定,不管是墳墓或者陽居環境,都是一樣的,要具有生氣活力的地方,就是龍有結的環境,這樣的地理環境,人居住或者用來下葬生祖,都能讓骨骸和人居得到安寧,不至於風吹寒濕,乾枯燥熱,蟲蟻侵害,水浸暴骸之苦,故有祖宗安剛後人旺,祖宗衰剛後人苦。
設立城市人居之地,都是千百年的環境,因此,在這些地方,更是需要有生氣和活力,更需要有山和水的相互依託,更需要是一個山環水繞的地方。因此,在尋龍點穴上來說,顯得也就極為重要,現在,中國的大環境有很多地方受到破壞,河流斷流乾涸,人們居地沙漠化嚴重,水流河流嚴重受到污染,這些從表現來說,是環境不好,從風水學來說,是一種扼殺龍脈生氣的破壞,龍脈生氣最忌水源混濁不清,無水所依,雖然表面上來看,因為經濟發展造成環境破壞,然而,這是為子孫千百年計,不是一時所得可能換來的。
下面,就是我國的主要三大幹龍走勢動態情形。
尋龍是指觀察山脈走向、形狀等地理結構的活動。
(一)宏觀的龍脈―― 一脈三龍
1、一脈:指昆崙山,是我國的山脈之祖,我國所有山脈的龍脈之發源地,稱“龍頭脈”。位於中國的西北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延入青海境內,長約2500公里;東段呈西東走向,分出三支,簡稱“一脈三龍”。
2、三龍:
①北干龍(陰山系)――起於祁漫塔格山,經青海、甘肅、寧夏、綏遠至太行山,大都在西北境內,后延伸至東北。由黃河與鴨綠江夾北干龍盡於日本海,故日本的龍脈源於我國無疑。
太行山自西北而來,盤旋於山西、河北境內的支龍,層巒疊嶂,聳入霄漢。山西的大同在燕然山之後稱為“雲”,北京在其前稱為“燕”,古稱“雲燕之地”。北京為北干龍脈分出之陰山系的“乾結”,是大地格局。
太行山一支自長城外經內蒙古至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結黑龍江、吉林等省。由吉林一支延伸到韓國;由黑龍江一支延伸到西伯利亞,再渡海至日本等處。
②中干龍(秦嶺系)――起於阿爾格山。經青海、甘肅、出天水,入陝西,結西安。周、秦、西漢、唐皆建都於此。西安后再起終南山,東行至華陰而起西嶽華山。華山自函谷關后一路頓伏,至河南熊耳出脈,漸落低平而結洛陽。東漢、魏、北魏、後唐皆建都於此。由熊耳再前行至登封而起中嶽嵩山,嵩山逶迤東行而結河南開封。開封平原廣闊,歷為古戰場,晉、宋建都於此。
中干盡結為東嶽。自河南開封經考城行至山東結濟寧,由濟寧崩洪渡峽,平原一望無際,在運河跌斷處,由此東行數百里,漸起漸高,至泰安而結東嶽泰山。泰山北界黃河,南界長江,有如束帶,兩大江水夾送中干龍至黃海。
泰山為五嶽(恆山、衡山、嵩山、華山、泰山)之長,孟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正脈由濟寧中間抽出嫩枝,行至曲阜,誕生孔聖。
中干龍的另一支自甘肅來,又分為三支,左東行為鳳翔,中東行為西安,右南行為岷山結四川全省。四川古稱西蜀,有岷江、沱江、嘉陵江、長江四大川,故稱為四川,其四水分別在宜賓、滬洲及重慶會合,流入長江。
③南干龍(南嶺系)――同樣脈發崑崙,經青海、西康、趨大雪山而南行,結雲南全省;自雲南又東折婁山,結貴州全省;由此東南行至廣西,復轉北行結桂林。入桂一支龍,盤旋於湘、粵、贛之境,奠五嶺之表。其中大�C嶺在廣東南雄與江西信豐、福建龍南、定南等邊界。
五嶺南行之脈,經南雄、曲江南下起羅浮山,又南行至廣州白雲山橫列錦屏,中心出脈,結越秀山且頓起圓頂,撒落平洋而結廣州。東江、西江、北江三大水會注廣州,三水形成珠江環繞廣州,山停水聚,風水寶地也!
五嶺之龍的一支由桂入湘,蜿蜒湘、資兩水之間,起頂結湖南“衡山”,延衡陽、衡山、湘鄉、湘潭、長沙之間,至湖北漢陽為盡結,故湘水北流,會注洞庭湖,出長江。
五嶺另一支由江西南康經吉安(歐陽修、文天祥故鄉)、臨川(王安石故鄉)、德興,至婺源,趨徽州、黃山、廣德,入江蘇金壇,經茅山、句容,轉西北行,至紫金山撒落平洋而結南京,古稱“金陵”。
仙霞嶺一支沿閩江東南行,綿延福建浦城、建陽(朱熹生於尤溪)、南平境內,轉東行而結福州。
三大幹龍為主要骨架,從骨架中又分出眾多分支,形成中國地理學的縱橫網狀結構,但水流向東是一定的,地形最終也是到東或是東南入海為終結。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