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正文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贛州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經歷了一個由古皇城到城市,由地方小城到全國名城的漸進過程。其中的奧妙,吸引了本文作者,他對歷史記載資料進行了收集,同時也對贛州風水進行了全方位的實地考察。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漢大將灌嬰一路南掃,先後在九江、南昌、贛州建治。當時贛南屬於漢朝的南疆,灌嬰的城建於蟠龍章江水畔(歐潭一帶),扼守在章江至梅關古代軍事通道上,屬於典型的具有軍事意義的城堡,主要功能用來駐紮軍隊,抵禦南粵王趙佗(直到漢武帝時期,南粵才歸順漢朝)。這種城的概念,一直延續到唐朝。這其間,贛州城幾度搬遷,先後到虎崗、七里鎮、於都設城建治,直到東晉高琰為南康郡守時才定守於章貢雙江匯合處的三角區內。

唐末、五代初,寧都洛口人盧光稠入主虔州城,成為第一個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長官,為滿足自己稱王的政治企圖,盧光稠把城市進行了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系統規劃和擴張,他聘請當時因避戰亂流落贛州的國師楊救貧為古城作風水規劃布局。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楊公用他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把自己的風水理念貫穿了整個贛州古城的規劃:

 

一、拓展城市範圍,滿足盧光稠稱王的城市功能需要。

 

這次擴張,將城市從一平方公里沿貢江向南擴展為三平方公里,街衢在原有陽街、陰街兩街的基礎上增加為六街,南面開護城河聯通章貢兩江,一大片與東面貢江相連的低洼河灘地進入了新城廓的範圍。

 

二、楊公勘測出贛州城生旺方位,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

 

以北端衙門為起點,由北端衙門前的陽街向南發展了約千米,直到今天贛州市的城市發展主軸,都是沿着這條向南的主軸線發展。

 

三、對位於城市北端章貢兩江合流處的衙署進行了重構。

 

為配合盧光稠稱王的政治需要,重構了衙署,重構后,其內部的各建築功能設施,符合盧光稠稱王政治目的的禮制要求,以至虔州百姓將衙署稱為“隍城”並延至今日。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四、對城市街道進行了整體規劃。

 

在唐代衙署前面十字街的基礎上,規劃了六條城市主幹道,唐代的十字街位於今建國路與西津路,章貢路相交之處,由衙署直通正南門稱為陽街。東西向的西津路和章貢路分別通向西津門和涌金門,稱作橫街(今贛江路)和劍街(今中山路和濂溪路)。另外,還規劃建設了陰街和斜街。楊公這位風水宗師對贛州城規劃建設完成后,贛州城的格局已基本上確定下來。

 

楊公根據贛州城城市水口,確定贛州古城建築的坐山立向,使城市建築一氣貫通,把周圍自然的山形水勢都為我用。


(贛州少祖山――楊仙嶺)

 

例如:收水方面以收長生方與臨官方的貢江來水及帝旺方章江來水。楊公著的《玉尺經・天機賦》雲:“生來會旺,聰明之子方生;官旺聚局,食祿萬鍾。”又雲:“生與旺而同歸,人共財而咸吉。”而收砂方面則將冠帶方的乳峰和臨官方的峰山收為己用,合《玉尺經・逐吉賦》雲:“薦元官貴文峰,科甲連登。”而帝旺方的山峰相連合“玉尺經”之:“丙午丁秀拔,獨佔乎魁元”。所憾帝旺方的山峰較矮,水口不關閉,水口出胎宮則應,“玉尺經”所云的:“情而過亢,”則仕途欠展,秀仕和文生僅南市街恩賜狀元池夢鯉一人。吉水良砂,產生了極佳的風水效應。楊公以城牆將贛州皇城團團圍住,使其生氣聚而不散,也達到藏風聚氣、抵禦外敵的作用。贛州古城的風水考證如下:

 

(贛州古城的涌金門城牆)

 

贛州城的祖山是崆峒山,龍脈經楊仙嶺蜿蜒至天竺山,落脈於郁孤台為龍盡氣鍾。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一、陽宅風水

 

道台(今贛州公園)、府台(原地區老百貨公司)、縣台(原地委)、舟汝王府(今地區公安處)、拜將台(今兒童公園內)均立子山午向,坐戊子火穴。魏家大院,立申山寅向,丙申火穴,南市街“亦吾廬”立申山寅向,丙申火穴。新擴城的誠信街,西立申山寅向,丙申火穴,東立艮山坤向兼寅申,丙申火穴,今之中山路、建春門段立申山寅向,丙申火穴。

 

二、寺廟風水(贛州城內)

 

郁孤台正殿:乾亥山巽巳向,坐乙亥丁亥小空亡

八境台正殿:亥壬山己丙向,坐辛亥癸亥小空亡

文廟正殿:乾亥山巽巳向坐乙亥丁小空亡

海會寺正殿:亥壬山己丙向,坐辛亥癸亥小空亡

光孝寺大門:己丙山亥壬向,坐乙巳丁巳小空亡(因關閉未測正殿)壽量寺正門(指原大門,非今大門)和正殿:乾亥山巽巳向,坐乙亥丁亥小空亡

 

贛州市效區

楊仙嶺“楊仙古廟”癸丑山丁未向,坐乙丑,丁丑小空亡

 

三、城門風水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東門,原名東門,街稱東門街,有城門二道,內立子山午向,坐戊子火穴。外立子山兼癸,坐庚子土穴。

 

1931-1932年李振球部駐贛州后,改為百勝門,街稱百勝路。

 

小南門,立子山午向,坐戊子火穴。

 

南門,原稱南門,街稱南門街(1931-1932)李振球部駐贛州,南門改為鎮南門,街稱文清路),建有三道城門,內立丑山未向,坐己丑火穴,中立丑山兼癸,坐己丑土穴,外立子山午向,坐戊子火穴,中道城門劉伯溫為制贛州火災,在牆面砌了一個大坎卦。

 

西津門,甲山庚向兼卯酉,坐穴丁卯火穴。

北門,(劉伯溫扦)巳山亥向兼丙壬,坐穴乙巳火穴。

涌金門,丁山癸向兼午子,坐穴戊午火穴(現為申山寅向)。

建春門,申山寅向,坐穴丙申(現仍為申山寅向)。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上述坐穴定向全部是依據楊救貧《青囊奧語》的“顛,顛倒”及“金龍,一經,一緯義不同”而訂的,凡屬盧光稠擴城而建者,為楊筠松親自布局,含壽量寺與文廟的文昌塔在內。


(贛州古城文廟文昌塔)

 

其餘清初以前所建者,均為楊救貧徒裔所建,陽宅和陰宅都合龍水穴同卦,寺觀廟宇均坐穴小空亡其收山出煞均合局。此屬中國風水源於贛州之佐證一也。


從明代嘉靖年刻本的古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完全證實了楊公當年的風水布局,各功能分區均符合楊公的風水理法:

 

風水祖師楊救貧布局贛州古城的風水效應

1、贛州府、贛縣、察院、都察院等都放在子午中軸線上,贛州府、贛縣布局在城市大局的胎位。

 

2、文昌塔布局在城市大局的冠帶位,儒學,文廟,精忠祠,拜將台等布局在城市大局的臨官位。

 

3、布政司、教場等均布局在整個大局的帝旺方位。

 

4、城隍廟、濂溪祠、報忠祠等都布局在大局的墓、絕方位。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古城各功能分區都是符合楊公古法風水布局的,楊公當年對贛州古城進行了縝密的勘察和規劃,併為贛州古城制定了發展的方向,我們不得不佩服在一千多年前,楊公的智慧所達到的高度。時至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現代城市的擴展仍然脫離不了楊公當年布局的大框架,章江新城的發展仍然在整個城市的帝旺方位。

 

楊公帶給贛州城的風水效應所起到的偉大作用和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確實值得我們去珍惜和研究。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