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是對於風水氣場總稱,龍就是行龍,也就是行氣的環境,我們風水學術上將山脈定義為行龍,也可以說是行龍是順着大山來龍,有形就代錶行龍的力度。
北干龍是中國三大行龍脈之一,雄壯豪強是北龍的特色,北龍之氣在為雄壯
鐵筆居士
中國的三大行龍山脈,南龍和沖龍各具特色,而北龍是在黃河以北,雖然同出於崑崙山脈,但在氣勢上,北龍更加雄偉一些。這也造就北方民族更加豪強的特色,可以這樣來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人文性格都是因為水土特性影響造成。
一、龍脈是什麼
龍脈是對於風水氣場總稱,龍就是行龍,也就是行氣的環境,我們風水學術上將山脈定義為行龍,也可以說是行龍是順着大山來龍,有形就代錶行龍的力度。
大體上來說,行龍的山脈是綿長也是蜿延着的,也就是一座座山頭相互連接,並且是不規則的,山體的曲動程度,也代表這龍氣的活度。
山形粗直,號稱死龍,也就是不動的龍氣,活的龍氣,是要求山體曲動,並且樹木茂盛,山水相依,這樣也就叫活龍。
“脈”是龍的氣息所在,龍脈就有如人身體穴位一樣,會跳動的,並且是直接連通外氣。
在風水上,龍脈形成是以窩形和回璇來表現,回璇的形象就是一個璇窩一樣,一大片平地,在周邊有高山來環抱,這片平地,就叫龍脈所在的地方。當然,只有窩還是不行的,必須要配合水,我依山傍水生活,這兩點是不能少。
在這個回窩地上,越大就越有氣,我們每一座城市建成,在古代上,都是根據這氣脈的強弱來定,大的可以成為帝都,中的為城市,小的為村鎮,這也就是中國古代形成各地城市村落的來由。
山體為主幹龍,然後再延伸出來,成為一條條的分支龍,再根據行龍和流水分佈,承載起集聚地的大小,決定形成大小地域。
比如中國幾千年來歷史帝都有長安城,現西安市這裏,是有着八百里秦川,一片平地,四面秦嶺環抱,又有八水繞長安,這也就是所謂的理想的帝都,所以十三朝古都就在這裏。
二、中國龍脈-北龍運行路線
北干龍從昆崙山下行后,經過青海、寧夏,以太行山為主行龍路線,再到長白山、大小興安嶺,直到朝鮮和西伯利亞這些地方,在北京之後分支過脈,入海過峽,直到日本島國。
現在的北京龍脈也就是依靠太行山行龍,在北京順義的地方形成回璇,太行山行龍也就是這個地方為最大氣場,所以在傳統上來說,這個地方一直也可以稱為是帝都,從燕京和明朝建立,新中國建立,這裏也就成為政治文化中心了。
三、看龍脈強弱
行龍龍脈運行強弱是根據山體形態來決定,但山體形態如何,又是以地下物質來決定,也就是說,行龍是根據地下物持來引導,地下礦物的力量來決定力量大小。
中國五行是由五種物質來組成,以水來生木,木來生火,火來生土,土來生金,金又來生水,地下礦物所代表的物質是金,地下資源稀少了,金的力量減弱,生水資源就少,這樣就會形成所謂的沙漠化地質,所以來說,過度開採地下資源,也就是造成環境嚴重破壞,破壞龍氣力量的最大原因。
五行流通是生物鏈,每一個環節都是會影響環境破壞,污染也是一樣,污染嚴重了,就會造成水資源變質,造成樹木難以生存,直接也會影響到五行流通循環,最終就會影響氣場流通,形成龍氣變弱。
這一點是陰陽兩宅都是一樣的道理,在陰宅來說,有一個風水局叫百鳥朝鳳局,意思就是樹木要豐盛,百鳥彙集的地方,這種風水環境,可以稱為帝陵之地。
要有百鳥來鳴的地方,最少是水資源豐盛,水質良好,樹木茂盛的環境,這一些都是必定的條件,假如破壞了環境,那麼來說,就失去風水格局的源頭,變成什麼也不是的地方。
西安十三朝古都,在歷史上是盛名遠揚,可惜的是,現在的西安,水源資枯竭了,這種環境來說,龍氣也就同樣沒有多大力量。
現在北龍沙漠化嚴重,也是同樣的理論,地下礦物開採嚴重,造成現在的北龍龍氣減弱,這也是比較明顯的現象。
四、龍脈吉凶對人們造成什麼樣影響
龍脈的吉凶對人們的影響是極為嚴重,大的到帝都,祖墳陵園,小到我們居住的城市村鎮,都是傳給人造成嚴重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來看,現在的西北地帶,由於缺少水資源,多少地方成了廢地,多少人不得不搬離故鄉。
我們看到的是水資源的枯萎了,但實質上,是地下資源過度開採造成,對於行龍的扼殺,以西北這個地方來說,玉門關市石油是給國家帶來發展,但也是讓西北這個地方形成沙漠和減少水資源的主要原因。
我們的祖墳風水選地,也是尊從風水環境學的原則來進行,現在統一成為陵園,但也是同樣的,需要是吉地來下葬,得氣場力量蔭庇,這樣子孫也才能安寧,這就是祖宗吉則子孫吉的理論。
龍脈的強弱,給人類延續發展造成影響極大,北干龍雖然是雄壯,但也是終有乾枯的時候。
不管是陽居和或陰宅,環境影響造成傷害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如何選得吉地好地,也是能不能更好延續發展的主要原因。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