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知識
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
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風水一說在華夏大地上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黃帝時期,是真正屬於咱們中國人原創出來的,整個地球文明,僅此一家。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一提到風水,大家印象里是不是少了點什麼呢?
似乎除了神秘、感興趣、字面意思外,就怎麼也想不到更深入的東西呢?甚至很多人連‘風水’的字面意思都解釋不清楚。但只要一提到星座,很多人張口就能娓娓道來,一副興緻勃勃的樣子。
當然,也不是說星座不好,只是讓人不免有些感慨啊,為什麼很多對星座文化趨之若鶩,而對幾千年前老祖宗留下來,讓很多外國人眼紅不已的文化傳承,就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呢?這似乎也說不過去吧。如果一個外國人問你風水是什麼,你連最簡單的解釋都解釋不出來,那得有多尷尬啊。
不過說到這,肯定有人要說了,風水無非就是迷信而已,毫無事實根據,就和地攤文學一樣,了不了解又有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區別呢?難道了解了,就能增加福氣、改變命運不成?
其實怎麼說呢,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無數先賢大能的補充,風水一學的體系較之星座來說是更完善的善,絕對是一門龐大的學問。而且在風水中,也是有很多有意思,有邏輯的內容的。
我覺得最大可能導致風水玄學不如星座文化流行的問題,是風水一說太過隱晦深奧了,表現的方式也太過無聊了,不符合現在年輕人的思維想法、溝通方式,就像父輩和年輕一代的代溝一樣。
所以,我們子曰風水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消除這種代溝,用年輕人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表現出來,而且要表現得有意思,讓大家都喜歡聽,讓更多人也真正了解風水一門磅礴的學問,讓風水重新流行起來。
有句古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呢,我們也沒想着一蹴而就,而是會從最簡單的講起,節目的開篇,我們就先來講一講羅盤吧。可以這麼說,一個沒有羅盤的風水師,那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風水師啊。
另外大家肯定也早就想知道,為什麼電視劇中風水師看風水,喜歡拿着一個羅盤到處轉呢?羅盤又有什麼作用,甚至羅盤要怎麼用呢?
其實呢,風水羅盤,在行業里,又叫做羅經、羅庚、羅經盤等,取包羅萬象、經緯天地之意。不過羅盤的出現可沒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而是相當複雜化的,有着一個長期的過程。
早在三代(夏商周)時期,人們是通過占卜來選擇宮室基址,選定后,需要確定右心,當時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來測定的。《詩•國風•定之方中》有雲:"定之於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
據解釋,定即定星,又叫營星,當豐歷十月的時候,此星在黃昏時分出現在天之正中,古人認為這時可以營建宮室。"揆之於日",就是依靠日影測定東西南北方位,這實際上就是"土圭法"。
從甲骨文的有關資料來看,商代已掌握了這種技術,卜辭中有"臬"字,是樹立木竿以為標杆,可用來測量日影。
到了戰國時期,人們便根據磁石指南的特性,發明了司南。司南,也就是最早的指南針,只不過形制上比較簡單而已,主要是由勺和底盤組成。勺用磁鐵製做,底部呈圓形,可以在平滑的盤上自由旋轉,當勺靜止時,勺柄就指南方。
底盤則是一個方形盤,用銅質或木質材料製成,盤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應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維共有二十四向,作為司南的定向。
在漢代,"六壬術"很盛行,這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的一種占卜術。所以先賢根據六壬,創造了六壬式盤。在初期,六壬式盤大約只用於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後來其用途不斷推廣,也用於判斷方位的吉凶,與風水有了關聯。
《唐六典》卷十四記六壬術用於九個方面,"一曰嫁娶,二曰發病,三曰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祿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其中第四和第九個方面肯定與風水有關。
在唐代或其後出現的《黃帝宅經》中,以陰陽八卦配干支,分為二十四路為建宅的指導原則,是將六壬式盤應用到相宅中。從大體上說來,羅盤是司南與六壬式盤結合的產物,其後,經過各大知名風水家的實踐和修改,羅盤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神秘,越來越多派系了。當然,因為不同派系注重的方向不同,所以不同派系間,羅盤肯定存在一定的差異。
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三合、三元、玄空飛星、過路陰陽金鎖玉關,還有玄空法,八宅法,乾坤國寶,龍門大八局水法等。有的羅盤結合三合法,三元法,玄空法,八宅法,乾坤國寶,龍門大八局水法於一身。
不過歸根結底,羅盤最主要組成部分有3個,即天池(也就是指南針)、內盤(刻繪有一圈圈黑底金字的銅板圓盤,整個圓盤可來迴轉動,習慣上一圈叫做一層。其中有一層是二十四山之方位)、外盤(底座)等。
一、天池:也叫海底。羅盤的天池由頂針、磁針、海底線、圓柱形外盒、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中央。圓盒底面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二、內盤: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面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內盤面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一個圈就叫一層。各層劃分為不同的等份,有的層格子多,有的層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羅盤有很多種類,層數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層,最少的只有五層。羅盤的各種內容分別印刻在內盤的不同盤圈上,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
三、外盤:外盤為正方形,是內盤的托盤,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穿入紅線成為天心十道,用於讀取內盤盤面上的內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剛買的新羅盤使用前都要對外盤進行校準才能使用。
想必,說到這,很多心急的朋友已經忍不住要問我,既然羅盤這麼複雜,那究竟要怎麼利用羅盤看風水呢?
其實,最簡單來說,利用羅盤看風水,其實就是古聖賢按照羅盤天池內的異常動作,來推斷其處氣場可能發生的變化,即奇針八法。不過這奇針八法也是有講究的。如果細細來說,可能一天一夜都說不完,我們長話短說吧。所謂奇針八法,即八大針。
一、正針:無異樣且不偏不斜,此地為正常之地。
二、兌針:針頭上突,又稱浮針,說明是善陰,即不是自家已故先人,就是福神護法。
三、沉針:針頭下沉代表不詳。
四、轉針:指針轉而不止代表有害。
六、逆針:針歸中線不順,或針頭斜飛代表不順。
七、側針:針已靜止,但不歸中線。代表此地為神壇古剎,住家不可。
八、搪針:指針擺動不定,不歸中線,代表有禍。
不過這些都是前人先賢總結出來的,至於科學的解釋方法,那還真的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的清的。
使用羅盤需知道的一些事
一、羅盤不能放地上
使用羅盤最大的忌諱就是晚上堅決不打羅盤,這個千萬要牢記!但現代城市有的地方不適合白天勘測,怎麼辦?用指南針定好方位,再通過六爻占卜或是奇門的方法計算出吉凶。
還有羅盤堅決不可以直接放在地上,不是故弄玄虛,是古訓!
風水師用羅盤時也要有講究,羅盤是老一代風水先師的智慧結晶,是我們風水師傅的眼睛,所以我們必須愛護和尊敬我們的羅盤。風水學認為,不管任何門派的羅盤,都刻有大量的陰陽兩界的數據,羅盤對風水師來說是一道很有力的符。羅盤的威力是以先天之氣化後天無形之煞,所以可以用來化煞、鎮宅和招財。陽宅中如果陰氣太重,出現有人見鬼、小孩無故大喊或犯空亡掛線坐向等情況,都可以將羅盤放在屋內的四角或對角上。羅盤的擺放,將針頭指向南極的零度位置上,即可達到興旺化煞的目的。又有風水師認為,可以將羅盤一個放在神龕下方,或者神像的後方,或者擺放神像茶几的下層,可以大大地增強神靈加持力,起到鎮室安宅之功效。或者將羅盤直接掛或擺放在家宅、辦公室、商業場所、犯陰煞方或通道門口、房間內和光線明亮處,可保家宅平安,趨吉避凶。
二、開盤咒語
1、過去的風水師在使用羅盤之前,都會念三遍咒語,尤其是為別人墳葬時,更是不敢忘記。
咒語如下:
天有三奇,地有六儀
精靈奇怪,故傑伏屍
黃沙赤土,瓦礫墳墓
方黃百步,隨針見之
另有風水門派傳下羅經咒:
精精靈靈,頭戴甲兵;
左居南斗,右招七星;
逆吾者死,順吾者生;
吾奉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
2、陽宅開盤時咒語:
【天旋地旋九星旋,陰陽和合顯自尊,五行生克各在位,趨吉避凶降周全。】(念三遍)
3、陰宅開盤時咒語:
天有三奇,地有六儀,精靈奇怪,故傑伏屍,黃沙赤土,瓦礫墳基,方黃百步,隨針見之。(念三遍)
三、羅侯日、殺師時、陰陽宅禁日
1、相傳有些日期也是不宜開羅盤的,如果用了這些日子開羅盤,會使風水師發生災禍。
年羅侯日:
子年癸酉日,丑年甲戍日,寅年丁亥日,卯年甲子日,辰年乙丑日,巳年甲寅日,午年丁卯日,
未年甲辰日,申年己巳日,酉年甲午日,戍年丁未日,亥年甲申日。
月羅侯日:
正月亥日,2月子日,3月丑日,4月寅日,5月卯日,6月辰日
7月巳日,8月午日,9月未日,10月申日,11月酉日,12月戍日。
季羅侯日:
春季――乙卯日
夏季――丙午日
秋季――庚申日
冬季――辛酉日
2、殺師時:
子日丑午時,丑日巳亥時,寅日寅午時,卯日辰戍時,辰日巳丑時,巳日辰戍時,午日卯申時。
未日午辰時,申日戍丑時,酉日子午時,戍日卯午時,亥日辰卯時。
3、陰陽宅禁日:
正月十三日
三月九日
六月二日
九月六日
十二月二日
太陽下山後,打風下雨時。
以上日,時都是風水師忌開羅盤時刻,否則對風水師不利,不可不知。如果有特殊情況,非開羅盤不可的話,可用咒語進行化解。
四、開羅盤化解咒語及方法:
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盤古開天地,山隍土地護,姜尚先師到,
百煞請迴避,吾奉楊公祖師令,到此開盤定九宮,天無忌,地無忌,陰陽無忌,百無禁忌。
念完咒語后,用右手中指和食做成劍指,拇指扳住無名指和小指,在羅盤上畫四豎五橫,順轉三圈,
邊畫邊念:
天無忌,地無忌,陰陽無忌,百無禁忌。
五、羅盤八卦開光咒
羅經八卦開光咒,用以防身護體非常靈驗,現公開給有緣易友參照,開羅經時能趨吉避凶,加持咒文如下:
乾天享利貞;兌澤英雄兵;離火駕火輪;震雷霹靂聲;
巽風掃惡神;坎水淋惡煞;艮山封鬼路;坤地萬事安.
陰陽八卦扶弟子,陰陽八卦護吾身,
扶護弟子趨吉避邪,救護善民好安寧.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