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知識
陰陽五行說,是我國先民在接觸諸多種類事物與現象的實踐中,通過觀察和思考而建立的一種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它是一種自發的、樸素的唯物論,並初步具有辯證法的思想因素。
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中。山川形勢有方有圓,有直有曲,有闊有狹,皆具五行。地理千變萬化,關鍵在五行之氣。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特性
金――具有清凈、收殺的特性;
木――具有生髮、發達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
五行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是含有資生、助長的意義。在五行之中,具有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係,這種關係稱為“相生”。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環世世代代,不會有結束的時候。它們彼此間的關係,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推動發展的作用。在五行相生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聯繫,也就是母子關係。以水為例:生我者“金”,則金為水之母;我生者為木,則木為水之子,其餘類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約束。
相生相剋,如陰陽一般,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無生,就無事物的發生和成長;無克,就不能維繫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中的平衡與協調。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剋,沒有相剋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為用的關係推進和維繫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
若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則會出現相乘或相侮的狀況。相乘,就是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則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致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故又被稱作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克火,但當火過盛或水太少時,水不僅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燒乾,於是變成火反克或反侮水。
天干地支的含義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立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創設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說來,天干地支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單純,後來人們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数字被賦予的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了。
1.地支的含義
支者──即像樹之樹枝。
子:滋也,草木種子吸土中的水氣而滋潤。
丑: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其狀屈曲。
寅:演也,屈曲在寒土中之草木,遇溫和的陽春而生長地上。
卯:冒也,旭日躍於東天,萬物滋茂之象,草木冒地而出。
辰:震也,象徵萬物震起的時期。
巳:萬物到了成熟期,暫時靜止之狀。
午:陽氣極盛,到了陰陽分岐點。
未:味也,草木果實漸成熟而有滋味。
申:果實成熟之象。
酉:釀也,太陽西下,百果已成熟,開始醞釀。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核也,萬物收藏,草木種子藏於土中待春。
2.天干的含義
干者──即像樹之樹榦。
甲:拆也,像草木破土而萌芽,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恭弘=叶 恭弘柔軟屈曲的象形。
丙: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而見光明。
丁:言草木成長壯實的形態,猶人言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的茂盛。
己: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識。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辛(艱辛)也,氣節變化,萬物凋零。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孕育新生命。
癸:揆也,草本於地中培養待時而出。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