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正文

風水愛好者須知基本地理知識

風水知識

  大多風水愛好者在研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弊端,就是只注重紙上談兵,很少到大自然中去歷練。或者背誦了大量的口訣,比葫蘆畫瓢畫了很多圖,但是卻連最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識都不掌握,何談尋龍堪輿。

  其實大旅行家徐霞客才是中國地理學的先驅。天文就是要觀天象,地理就是要游山玩水。如果不觀天象就始終不知道星宿天星的直觀感受,不游山玩水就不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今天我們先普及下地理基礎知識。

  首先我們了解下我們中國國土內的地貌特徵和分佈。地貌指的是地面形態,與地形緊密聯繫,什麼樣的地貌就有什麼樣的地形,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地形類型複雜多樣,同時也擁有豐富多彩的地貌類型,下面我們就來舉例一些我國比較著名的地貌類型,包括黃土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黃土地貌:黃土地貌是以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獨特的溝壑縱深,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而命名的,大量縱橫交錯的溝壑,使得黃土高原表面十分破碎,這些溝壑一般可下切50至100米,有的區域甚至超過150米,主要是流水侵蝕的結果。黃土高原覆蓋的深厚、疏鬆的黃土層,是形成黃土地貌的重要原因。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以廣東的丹霞山而得名,在我國的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貴州等南方省份廣泛分佈,是一種垂直節理髮育的紅色砂岩或礫岩,在流水或者風力的侵蝕作用下而形成的地貌類型,我國南方地區最為典型。丹霞地貌在我國分佈十分廣泛,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有分佈,比如甘肅的張掖。

  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新疆羅布泊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乾旱地區風力的侵蝕下,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風蝕柱等各種形態各異的地貌形態,我國柴達木盆地西部的雅丹地貌群,是世界上延伸最長的雅丹地貌群。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蝕能力的水(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溶蝕能力)對於可溶性岩石(大多是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從而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態的總稱,最早發現與喀斯特高原。我國的雲貴高原廣泛的分佈有石灰岩,加上氣候濕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擁有包括溶洞、窪地、石林、石芽、落水洞、地下暗河、盲谷等各種地表形態。比如雲南路南石林、貴州雙河溶洞、重慶小寨天坑、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