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知識
穿過位於湘西武岡古城的水西門,沿着一條叫新陵街的小街前行不遠,就可看見街道旁的欄杆下有一口長方形的井,清冽的井水從井沿一側的缺口溢出。沿着欄杆側邊的石階來到井旁,只見水面上泛起淺淺的漣漪,井水清澈如瓊漿玉液。井的另一側是一座龍王廟。當地老百姓一直堅信,有水就有龍王,二者是相依相存的。龍王廟走廊邊沿的條石上,鐫刻着3個遒勁的大字:武陵井。
武陵井是湖南28口古井之一,與洞庭湖君山柳毅井、長沙白沙井齊名。也是舊時都梁十景”(武岡舊稱都梁)之一,名日“武陵春色。武陵井用青石板砌成,呈長方形,長約7尺,寬3尺余。井有七八尺深,站在井邊可見井底絲草飄曳,可見井水之清澈。武陵井水非常豐盈,一年四季源源不斷地從缺口溢出,冬暖夏涼,略帶點甜味。
武陵井最初是口無名井。一天早晨,有人來挑水,看見幾瓣桃花浮在水面上,以為是從井眼裡流出來的,便當做特大新聞叫附近居民來看。眾人看了,一致認為桃花的確是從井水裡流出來的。於是,人們充分發揮想象力,追溯井水的源頭。井眼裡流出桃花,便認定其源頭是個有桃花的地方。說到這裏,一名飽學之士腦海里突然電光火石般閃過一個念頭,隨即說道:井水的源頭在桃花源。”為了讓村民相信,他還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吟誦了陶淵明的<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吟誦完畢又接着說:那桃源仙境就在武陵,我們的井水既然是從那裡流出來的,就是仙水了,這口井就叫武陵井吧!”眾人紛紛叫好,後來官方也認可了這個名字。無論是官宦還是平民,但凡讀過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誰不喜歡那令人神往的境界?不久,人們又在井的周圍種植桃樹,春天桃花盛開,天天灼灼,如霞似錦,風吹過,桃花飄落,井裡自然又有桃花
武陵井傳說就這樣流傳開來,前來觀賞和特地來飲井水的人也漸漸多起來。唐代詩人王昌齡遊覽武岡時,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武陵春色》詩:;紅綻天桃綴小春,清深甘井艷浮新:東風閱盡嬌花,不見漁人更問津。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