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正文

楊公所做風水案例

三合水口立向歌

(1)楊公板凳定向管氏宗祠:
艮山坤向,右水到左出乙辰,生向
管家祠堂位於於都縣寬田鄉楊公村,管氏宗祠也叫“繼述堂”,佔地七百多平方米,位於楊公壩周圍。傳說這座宗祠就是一千一百多年以前楊救貧祖師爺用板凳定向的風水修建遺址。芒筒壩人為紀念楊救貧先生,將壩名改為楊公壩,墟落也叫楊公村。
經勘察,管家祠堂祠情如下:
一、 理氣方面:
1、水口:位於縫針乙辰宮位。
2、坐穴:寅山申向兼艮坤。 ( 艮山坤向(坐東北向西南))
3、朝堂水:乾亥(大河水),壬子水(小),上堂水辛戌。
4、朝應峰:丙,午,丁,未,坤,申。
二、祠情剖析:
1、收乾亥臨官水,壬子帝旺水,上堂水為辛戌官帶水,玉尺經雲: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祿萬鍾。主應後人財祿豐盈,也主二房應福。現往後人發福的代表名管飛,他把傢俱生意做到北京城,成為一方巨富。
2、朝堂峰丙午胎峰,丁未養峰,坤申永生峰,主人丁興旺,主出長壽之人,也主長房應福。
3、楊救貧用板凳選址勘輿的“管氏宗祠” 在這塊陽宅寶地上,建成后,管氏往後興旺蓬勃,人傑地靈。現在,古碑猶存,舊地仍在。

(2)楊公親點贛縣長洛劉氏門樓:
戍山辰向兼辛乙,右水到左水口出艮,養向
相傳祖師楊救貧尋龍點穴,途經江西贛縣長洛賴坑時, 因口渴向當老俵討碗茶喝, 劉氏家人熱情招待了楊公, 楊公臨走時黑暗用板凳定向在劉氏門口坐了一會, 楊公走後劉氏家人要把板凳搬抵家裡去,新鮮板凳搬不動, 見此劉氏家人就追上楊公問“先生那凳子搬不動怎麼回事, 楊公回覆你就在我坐那裡做個門樓吧, 以板凳為向保證你家族興旺。” 以是劉氏家族小的支出獲得大回報真是有福人。
門樓立 戍山辰向兼辛乙 吉度分金,右水到左水口出艮,納乙、辰、午水,峰消乙巽,通盤合楊公祖師做法。

(3)楊公親手扦葬於都張氏仙鵝墳:
乾山巽向兼戌辰,出艮寅,生向
於都縣祁祿山鎮周圍,傳說是楊公親手扦葬的,現在子孫鬱勃......云云,碑上所刻是乾山巽向,實為戌兼乾。 (乾山巽向兼亥), 仙鵝形乾山巽向兼戌辰,周天312
戌龍入首,龍從雞龍山活活突突而來,在鎮政府後山起祖頂為怙恃山,頓跌而下前伸百餘米結窩穴。
右水到左出,朝堂水有辰、右丙午、未三主流匯入堂前。水口卯。應該是艮寅
甲、卯、 乙、巽,坤、庚、辛、乾、壬諸峰圍繞,以祁山祿山為最高朝應峰,山下大坑溪流為逆朝水。
聽說張氏在單傳十八代后,找到楊公葬了此穴,才大發人丁。祁祿山鎮十之六為張姓,外遷發丁也有數萬。

(4)楊公給盧光稠的母親 選址建的墓
在寧都縣洛口鄉麻田村圩場西北的山坡上,(麻田村下排村下組龍馬形)
盧光稠母親墓的情形:穴前兩水交匯,坦蕩的明堂前是一片蓮田和稻田,前方層層疊疊的朝應峰有四重之多。墓中劃分埋葬了盧光稠的生母曾氏和結髮妻子文氏。盧光稠母親和妻子合葬的墓碑上刻有“楊公仙績”四個大字,大清光緒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公達祖位下裔孫重修
水口:甲卯(金局胎位);
坐穴立向:辛山乙向兼戌辰(甲戌火龍);
納水:丙午水、艮寅水來
消砂:丙(高秀)、巽、甲卯乙(高秀)、寅、艮(注:清光緒14年5月29日重修)
墓向是辛乙兼戌,內堂水出乙,外堂水出甲,巽水上堂。墓為一盆地。兩水交匯,蓮花遍野,重重朝山在四層以上。麻田盧氏九修族譜載:“第四世廣公的兒子卓公。(卓公字允立,唐憲宗元和茂子任兵部尚書,后歿葬八都求田(今寧都縣洛口鄉球田村,距麻田村約5公里)——筆者注),江坳塘又名長含里,旗形,旗尾穴,兌山卯向,楊救貧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娶曾氏,

三合四大局吉凶新解

封長沙縣郡,歿葬韶潭頭龍馬形,乙辰向,楊救貧卜。子九,光:睦稠贊肅瓊蘊謙淮。第五世卓公九子,光稠行二”
盧光稠出生地老宅遺址
水口:巽巳(水局絕位)
庚子土龍入首、
坐向推測應為子山午向兼癸丁;
納水:辛戌、丁未,壬子,癸丑;
消峰:午(最高秀)、丁(最高秀尖齊)、未(低小)、坤(最大,略矮)、申(高秀尖齊並重疊)、辛(雙峰高秀)、乾(高秀)、壬(高秀尖)、子(正北)、癸(最高秀重疊),巽峰(低於丁峰),壬子癸三峰帝王峰。
惜水出絕位,子峰低矮,明堂也小,盧光綢的出生地的風水效應冥冥中自然天生,非人力可以更改啊。
盧王廟:盧王家鄉人為紀念盧王的從政功勛,在洛口麻田建有盧王祠,當地人稱盧王廟,古老滄桑盧王廟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麻田人由於還不富足,眼前的盧王廟照樣上個世紀八十年月村民重修的,沒有飛櫞斗栱,照樣土牆青瓦的盧王廟和通俗民房沒有太大的差異。盧王廟單單獨獨地坐落在野外上,麻田最大的溪水從廟前經由,盧王廟建在溪流轉彎處。
經測,盧王廟的風水形勢為:
水口:金局 出墓位。
坐穴立向:因年久失修,修建破落,大殿門柱已偏移,現以左牆及后牆測定為庚山甲向兼申寅。

(5)楊公點張氏墓:
楊救貧為寧都青塘何氏開基祖建的宅兆,這是一座至今都還沒有墓碑的宅兆。何姓嚮導告訴我們,這是楊公為答謝他們的開基祖,用一夜之間建起來的,原來是一座石頭地,沒立墓碑,現在所見到的,是後人用青磚重修的。這是一個卧牛形的地方,墳葬在牛鼻子上,右前方有個小山包,形似草堆,
墳坐坤山艮兼申寅 吉度分金,亥水從左倒右從甲而出,合楊公生向文庫消水法。
青龍高峻雄偉,龍正是從左邊轉來,墓場寬闊,穴地顯著,有土中藏金的韻味,怪不得此族人後裔興旺。久興不衰。 左水倒右,絕向胎流

(6)楊公為曾文辿卜地:
1100多年前楊公為三僚曾家選祖祠(即曾家祠)。
祖祠為盤蛇形,辛龍來,申龍入首 立辛山乙向兼戌辰,巳巽(6巳、4巽)水,早年走丑口,後走寅口,祠堂前有卯峰對朝,房前造陰陽洞,窗檐鐫刻有烏鴉,故也稱為鴉雀祠 右水倒左、養向

(7)楊公於都點曾文辿怙恃墓地 :
甲山庚向兼卯酉,左水倒右出辛戌,旺向。
坐甲山庚向兼卯酉 入首丁卯, 丙午、巽巳、坤申水朝堂,左水倒右 水口辛戌。左水倒右名目、自旺向
水口:辛戌
入首龍:丁卯
朝堂水:癸丑、(小)丙午、巽巳(較大)、坤申、羅城水,
朝應峰:巽、丙、午、丁、癸、丑、子、艮、甲、辛、丙乙交峰。
坐穴:甲山庚向兼卯酉
接見曾氏後人,曾氏三房開,長房居內陸小源村,發男丁500餘人,發富出貴較少;二房遷居今三僚村,發人丁13000餘人,發富出貴較多;三房遷居廣東梅縣,發丁15000餘人,發富發貴着也較多。
曾氏一族在小源棲身後人丁繁衍的很快,其子孫遷往了天下各地,每一年的清明節,曾氏後裔都市回到老祖宗的起源地葛坳曲洋小源的曾屋祠堂祭祀祖先。曾屋祠堂叫“誠篤堂”,經由歷代後人的不停修繕,至今仍保持完好,祠立甲山庚向兼卯酉,其立向和曾文辿父親墓一致,一條腰帶水圍繞祠堂而過,前方的遠山綿延秀麗,楊筠松為徒弟曾文辿父親做的墓址位於曾屋祠堂的後方。

24向水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