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正文

賴公簡介

《地理正義評註》龍游岑山風水案例

     賴平民,原名鳳崗,字文俊,虔州人(今江西贛南人),南宋建炎年間國師。登南宋高宗朝任國師,眾人心目中奉為天書的《催官篇》就是他著的。

賴公天縱奇才,三歲啟蒙,九歲時即高中秀才。其父賴澄山,亦為明師。為使賴公更上一層,賴父自扦粵北犯師地,以犧牲自已來成就賴公萬世之名。

與奸相秦檜為敵後,更名太素,號平民,漂泊江湖,一起憐貧救苦,留下許多佳扦,凡其手定無不富貴,為區別楊派“救貧”,故用“催官”,以醒眾人線人。傳世著作有《催官篇》、《理氣扦穴精義》、《金斗秘》、《廿四龍主應》、《撥砂訣》、《七十二葬法》等。

查《中華周朝賴國後裔生長史》七十八頁:賴文俊,軒轅天子第一二四代孫,賴叔穎國君第八十五代孫,字太素,號平民,虔州人,賴度遠孫,與五郎為同輩兄弟。南宋初年,曾在福建建陽任知事。因與秦檜忠奸不兩立,受秦檜的陷害,乃隱姓埋名,棄官浪遊各地。

民間有許多聽說,眾人稱他為賴平民,宋朝廷封為國師。著有《催官篇》三卷,《陽宅正中》二卷、《尋龍秘旨》二卷、《羅經七十二層花樣解義》、《紹興大地》八鈴及三十六鈴等。妣麥氏,生子挾文,挾武,挾泰,挾平。厥後裔在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廣為漫衍。

聽說賴文俊雲遊的時刻,遇到一位堪輿仙師,便拜師學藝,學得仰觀俯察,尋龍點穴成就不世之神術。賴文俊不僅通曉前人理論,還在昔人堪輿基礎上,連繫天象,完善並自創風水系統,稱其為賴平民天星風水學。后因了悟大道,在終南山得道飛仙。

相傳賴氏在紹興寓居三年,無人識,惟鐵匠焦仁山善之。臨行以《催官篇》《旅寓集》贈焦。后焦仁山潦倒,乃習其法,為人相地,在浙江臨安大造風水,作育九里地面出七個天官三個閣老之事業,盛極一時,人以為神術。

也有其他書中對賴公務跡均有紀錄:

賴文俊名敬仙,是宋代相地術巨匠,字太素,虔州(贛州區域)人,曾經在福建的建陽縣當過官,喜歡相地術,於是棄職浪跡江湖,自號平民子,世稱賴平民。撰《催官篇》,《紹興大地八鈴》及《三十六鈴》,注《四元天星》。《天一閣圖書目錄》卷3有《地輿大成》15卷,題宋采山伯謙賴文俊撰,內有序雲:“宋平民賴伯謙撰《催官篇》”《地輿大成》應該是搜集諸書而成,由於《催官篇》置於首卷,故稱賴文俊撰。

《地理正義評註》龍游縣小南海宋時發貴案例

《夷堅志》載:臨川羅彥章酷信風水,有閩中賴先知山人長於水城之學,漂流無家,一意嗜酒,羅敬愛而延館之。會喪妻,命卜地,得一處,其穴前前小澗水三道,平流,唯第三不長,賴公以為,如子孫他年策試,正可殿前榜眼耳。其子邦俊挾十三歲兒在傍,立拊其頂而顧賴曰:足矣,足矣,若得狀元身邊過也得。結果應賴公言!賴公在建陽當官時代,在福建相地也是很著名聲。《夷堅志》紀錄所謂兒者,乃羅彥章子,春伯樞密也,年二十六,結果應驗,廷唱為第二人。

賴先知山人,就是賴文俊,賴公早年一直在福建流動,后棄官雲遊四方,而”先知山人”是他厥後用的別號。南宋時期,因奸臣秦檜恆久垄斷朝政,致使賴公一輩子隱匿民間,在隱居廣西容縣時,曾留下有《都嶠山金斗賦》,惹得兩廣地師尋找數百年未果。賴公在粵、桂之時,更留下許多神奇之事,這是成了後人撰寫賴平民傳奇的泉源。現在,不只出書了許多關於風水大師賴平民的書,而且影視作品《尋龍劍俠賴平民》和《賴平民傳奇》的也有幾個版本的拍攝,這些對地仙賴平民的人生傳奇也能反映一二。

賴公用催官來醒人線人,而向來對催官天星風水之註釋,通達者寥寥。賴仙定然在期待知音之餘,會感應寥寂與失望;催官天星之秘,能改天命奪神功,是何等的精妙!無數次地往返贛南賴平民公之故宅,就是要追根溯源,有時還要倘佯於寧都和定南之間,深切感受着賴公那堅貞剛烈不阿,不畏顯貴,嫉惡如仇之性格;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賴平民以堪輿濟世,遊歷四方之履歷,因其對天文地理有獨到之功勛,後人競相爭頌,令人感想頗深。

賴平民所到施術之處,蔭生過帝王將相,達官朱紫不能勝數,完全改變一地之歷史,風水明師的死後,留下了若干王謝望族。昔時賴公途經徽州,於是乎當地文風鬱勃、才俊輩出,徽商崛起, 同時在政界也是 “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書”、“兄弟丞相”、“同胞翰林”紛歧而足,至今遍布各地的“牌樓”即是明證,可以說在賴仙離去背影的死後,一起留下了絢爛光耀的明清時期的微州文化!

此情此景,不由地讓人想到昔人陳子昂所作之詩:“前不見昔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比喻和意境很適合賴公。

《廣東新語墳語》紀錄:宋有賴平民者,善相墳地,博覽群書,滿腹經綸,而且通曉天文地理,在科場也是一再自滿,九歲已中秀才,少年高中進士,為官建陽,愛民如子,施行仁政,惠及一方。后識破紅塵,辭官仙游,以堪輿行世。賴平民所相墳地,均已發越,今廣州故家大族,其始祖二世三世墳,多賴平民所定穴。予宗有其二焉。民間有古諺曰:“族有平民墳,繁昌必有聞。”

眾人皆稱賴文俊為賴平民,因賴公心繫平民國民,其行蹤普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等各省,皆有其扦作發越之事迹及悅耳傳說。關於賴公一生的境遇,可謂是雲遊天下,四海為家,造福萬家,眾人稱頌,千古流芳。對於賴仙最終的去向,卻無人知曉,唯有明朝徐氏兄弟的《人子地理須知》中有明確的紀錄:謂賴氏后修真於太乙峰下,修道成真,世傳仙去……。

望賴公之後學傳人,能追隨賴公足跡,承襲祖師浩然正氣,把為民造福為己任。登高遠望,胸羅五嶽,歲月聚成若干青山;跋涉江川,放眼四海,時光化成若干碧水;登台觀天,斗轉星移,天上人世若干故事;短暫人生,歷經升降,下場盡在因果之中。

 

二十四山峰砂吉凶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