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正文

民間習俗中關於養蠶的禁忌

商標運用在商鋪風水學上有哪些禁忌?

  中國2000多年前就有了養蠶的風習,自商周曆秦漢以迄明清,國家均將蠶神列入祭祀大典。民間對蠶神的祭祀就更是虔敬而不敢稍有怠慢。民間以為,蠶是極嬌嫩極神聖因而又是極有靈性的動物,稍有不慎就會使其受到損傷。清乾隆年間《湖州府志》轉引《吳興蠶書》就十分形象地指出了這一點:“蠶自小至老,須刻刻防其疾病。俗稱蠶為憂蟲,受一分病則歉收一分。”又引《農桑通訣》雲:“蠶有十體,寒、熱、飢、飽、稀、密、眼、起、緊、慢,此十者,人所當體恤也。時時體恤,猶懼有失。”蠶體自己的這種種特徵,要求蠶民在養蠶時應格外小心,恪守諸多禁忌。養蠶語言禁忌養蠶業中的語言禁忌是很突出很普遍的。蠶不能叫“蠶”,要叫“寶寶”或“蠶女人”;蠶爬不能說“爬”,要說“行”;喂蠶不能說“喂”,要說“撒恭弘=叶 恭弘子”;蠶長了不能說“長”,要說“高”;蠶不能數數,否則,會遭到削減的災禍;隱諱說“跑了”、“沒了”、“死了”等不吉語;連容易引起這些字詞遐想的詞語也禁忌說出。如忌說“伸”字,因蠶只有死了才是伸直的。以是說“筍”時,因“筍”與“伸”諧音,也要改為“蘿蔔”。忌說“飯吃完了”,要說成“飯吃好了”。由於“完了”會令人想起“沒了”之災。

  與蠶病有關的字詞也禁忌。如“亮蠶”是蠶病的一種,以是忌說“亮”字。“天亮了”要說成“天開眼了”;“僵蠶”也是蠶病的一種,以是忌言“僵”字,說“姜”也要說成“辣烘”,說“醬油”要說成“顏色”或“罐頭”。“蔥”要說成“香火”,由於“蔥”與“沖”諧音,恐有沖犯,造成禍殃。固然,姜、醬、蔥等自己也是蠶室的禁物,以是語言中也應避忌。

  忌將鞋子放在床前

客廳風水之客廳的設計要求有哪些?

  養蠶時,孩子睡覺后,諱忌將鞋子放在床前,家裡的大人都要將鞋子珍藏起來。聽說小鞋是招老鼠的。而蠶為老鼠喜食,蠶農都要養貓防鼠害。何以又牽涉到小孩子的鞋子呢?說來真是十分曲折。俗有“正月十八,老鼠嫁女”之說。胡朴安《中華天下習慣志》雲:自十三日至十七日五天,謂之燈節,至十八日,則年節已過,無可作樂,故各家均早睡。俗傳十八日為耗子立室之日,其婚娶時常借人之鞋作花轎。古諺雲“十七十八,耗子立室”,其用意蓋以利用幼童早睡也。舊時的年畫里,老鼠嫁女是一個常見的主題,簡直有老鼠新婚坐在鞋子里的圖畫。因此,輾轉附會,把老鼠和小孩的鞋子聯繫起來,也成了防鼠的隱諱。為免蠶被鼠害,連小孩子的鞋也不能隨意放置了。

  蠶房禁忌

  清人《幽風廣義》紀錄:“蠶室一切禁忌開列於後:蠶屬氣化,香能散氣,臭能結氣,故蠶聞香氣則腐爛,聞臭氣則結縮。凡一切麝、檀、零陵等諸香,並一切蔥、韭、薤、蒜、阿魏等臭,並有氣臭之物,皆不強人蠶室。忌西南風,忌燈火紙燃於室內,忌吹滅油煙之氣,忌敲擊門窗、箔槌及有聲之物;忌夜間燈火射人蠶室窗孔;忌酒醋人室並帶人喝酒之人;忌煎炒油肉;忌正熱忽着猛風暴寒;忌側近舂搗;忌蠶室內哭泣叫喚;忌穢語淫辭;忌正寒驟用大火;忌放刀於箔上;忌不吉凈人人蠶室;忌水潑火;忌燒皮毛豬骨臭物;忌當日迎風窗;忌一切腥臭之氣;忌燒石灰之氣;忌燒硫黃之氣;忌急急開門;忌高拋遠擲;忌濕水恭弘=叶 恭弘;忌飼冷露濕恭弘=叶 恭弘及干恭弘=叶 恭弘;忌沙燠不除。以上諸忌,須宜慎之,否則蠶不安箔,多遊走而死。”這些禁忌,雖籠罩在一種信仰的氣氛中,但許多都是有科學憑證的,是古代庖悅耳民生產勞動的履歷結晶。

  在養蠶季節里,蠶房上則以紅紙書“育蠶”或“蠶月知禮”等字貼於門上,或在蠶房邊插上聽說能避“衝剋”的桃枝或山茶花,便宣布蠶房是禁區了。有的地方蠶家往往在廊下圍草帘子,隔一段插一條柳枝,以示蠶禁。以上均俗稱“關蠶門”。親鄰均不往來,只可在河埠頭洗衣、淘米時相互詢問蠶訊,只有到采繭時才開禁,俗稱“開蠶門”。

民間習俗關於商鋪開張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