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正文

民間習俗中關於干支日的禁忌

民間習俗中關於夏至的禁忌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元,兩者按牢靠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有許多人對於天干地支不明白。以為是很深奧的器械。於是便發生了許多禁忌。在古代,民俗上以為有些干支日是惡日、凶日。在烏丙安先生《中國民俗學》中就提及此禁忌:“按古代迷信說法,子卯惡日有三種註釋:一種說為貪狼,卯為陰賊;一種說以子卯相刑,為忌日;又一種是古代傳說夏桀死於乙卯日,殷紂死於甲子日,為國君忌日。”

  忌子日、巳日、亥日行百事

  張紫晨先生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一書中指出:“還忌子日(為散亂)、巳日(為天剛)、亥日(為河魁),每月這幾日,不能為百事。嫁娶、埋葬尤忌。”

  忌戊日動土、耕作

  羌族、彝族有逢戊日禁忌動土,禁忌耕作的習俗。否則,以為會招致不能估量的災難。整年戊日共有38個,舊時,因迷信禁忌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許多損失。

這些出名的風水寶地你了解嗎!

  忌丙日演習書法

  民間有丙日忌演習書法一說,聽說是由於倉頡死於丙日。

  忌“未亡人年”娶親

  山東、河北一帶有逢甲子為未亡人年,流年晦氣,不能娶親的俗信。

  干支紀日法

  古書相傳,黃帝時代有位大臣,名叫大撓,此人“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意思是說干支是由大撓最先創作的。現實上,這隻是傳說。從古代的史實看來,干支和干支紀法的發生也犹如“火”的發現一樣,是寬大勞動者在生產和生涯的耐久實踐中形成並逐步生長起來的,它的發生並不能歸功於某一小我私人,也不能劃清於某個時代。從殷墟甲骨片中文字已有干支象形,殷代帝王也多用天干的名字,作為他的代號,以是殷朝已有干支毫無疑義。

  干支紀日從商朝便已最先,但其順序到春秋時代有無中止或龐雜過,尚待考證。停止2013年6月已確切知道: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從未中止和龐雜過。1912年民國元年接納公元紀年後,民間仍沿用干支紀日法,百年來也未龐雜。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曆法的最大成就,這是現今已知天下最長的紀日法,對於我國歷史學,尤其是科學手藝生長史的考證和研究,都是極為主要的記時標誌,是我國一份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民間風俗中卧室內床的擺放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