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起,日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團結國教科文組織天下遺產委員會集會上韓國書院獲准列入天下文化遺產這一新聞隨即在網上引發討論有網友好奇書院不是中國的嗎,拋開中韓兩國書院的異同今天我們來說說山東的一處書院麓台書院,浮煙山又稱程符山離濰縣古城今濰坊市濰都會區12公里,在山上刀斧神工的自然美景中東麓有一處高約7米面積約400平方米名叫麓台的地方有山上七泉中最大的補生泉這裏半畝方塘清亮見底塘邊有巨柳葛藤景緻幽靜秀雅此處古來就是文人學士讀經治學的風水寶地,據程符山志載浮煙山是一座齊學儒教山其文脈始於姜尚歷經春秋戰國漢唐宋元明清三千多年據傳戰國時孟子曾前來講學並教授學習方術又據九域志載從西漢起麓台最先修社興學被漢武帝封為平津侯的公孫弘年輕時就曾在此牧豬念書,公孫弘公元前200年前121年字季齊郡菑川國劇城今壽光紀台人少年無錢念書長大後為獄吏因胸無點墨終出差錯往後立志學習上浮煙山潛心攻讀直到四十歲成為著名的飽學之士漢武帝建元元年60歲時被征為博士出使匈奴后歷任左內史提升御史醫生位列三公元朔六年前123年擢升丞相那時他起勁提倡儒學首次實驗開科取士開辦東閣學士府第並建議漢武帝設五經博士置學生員以大量培育人才其著作公孫弘10篇載入漢書藝文志西漢元狩元年前122年80歲的公孫弘病故后其靈柩歸葬於早年牧豬與念書的浮煙山麓,爾後在十六國時期南燕公元400年慕容德開國太子慕容超也曾在麓台念書他還在麓台周圍廣植松柏日暮月升夜氣氤氳疑似瑤台元代狀元張起岩游此因題詩麓台贊曰銀河漾漾凈天街碧月輝輝照麓台台上念書燕太子清光依舊向人理由此麓台秋月成為濰州八景之一,明朝劉應節,明朝嘉靖年間少年劉應節曾攻讀於麓台劉應節15171591字子和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進士后官至兵部刑部尚書成為明朝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文武兼備才略過人之重臣劉應節致仕回家園后先在城裡棲身但對自己開蒙成才之地景緻幽靜的浮煙山深懷眷戀遂賣掉城裡房產出資修建了麓台書院並擔任主講十多年傳業授道解惑悉心培育了一大批才德兼備的學子劉應節是麓台書院的奠基人其麓台課藝也成為當地盛傳不衰的美談,嗣後麓台書院便成了眾多文人治學轉達薪火之聖地,曾以科場大壞疏揭破萬曆十六年順天鄉試科考舞弊而震撼朝野的明萬曆進士高桂15571629由於屢受排擠怨憤返鄉後接受劉應節之邀默默無聞延續十幾年主講於麓台書院由於他對科場壞處咬牙切齒在書院治學異常嚴謹更注重把傳道放在首位要求生員日三省吾身重禮義廉恥每次考試均按科考嚴酷要求命題封卷監考閱卷複查等從不搪塞因此書院的生員在鄉試府試時考試業績顯赫科第連任使麓台書院聲名遠播,清乾隆年間昌樂縣的閻循觀與閻循中閻學尹濰縣的劉以貴韓夢周高守訓等名士也曾相繼在麓台書院攻讀教學,閻循觀著西澗草堂詩集,閻循觀17241768字懷庭號伊蒿身世書香門第曾祖閻世繩是雍正天子的先生祖父閻瑜工部主事閻循觀18歲中舉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中進士前曾在麓台書院主教十幾年那時因各地要求前來念書的學子不停增添閻循觀夏秦玉和修貞觀的張羽士倡議募捐集資擴建麓台書院乾隆二十三年1758完工新建校舍南屋十間東屋三間西屋兩間張羽士把修貞觀今名向陽觀的講經堂五間借給書院使用加上原有的校舍可容學子百人以上見重修麓台學舍記同時又置學田數十畝由師生自行耕作以農養學在授課之餘閻循觀着力著述其尚書讀記春秋一得困勉齋私記西澗草堂詩集等厥後所有收入四庫全書,閻循觀之後他的密友著名理學家韓夢周也曾執教於麓台書院韓夢周17291798字公復號理堂濰縣東關人幼年喪父家境清貧耐勞勤學濰縣縣令鄭板橋感其用功遂以己之薪俸予以資助並在學業上給予點撥韓在麓台書院苦讀乾隆二十二年成進士曾任安徽省來安縣知縣為官三載清廉勤政行使自己著作的養蠶成法教民眾務農養蠶深受民眾戀慕韓夢周自乾隆三十四年返回家園不復出仕在麓台書院講學27年之久惠人無數其著述有韓夢周易解中庸解大學解理堂文集10卷理堂詩集4卷後人把閻循觀與韓夢周並稱為山左二巨儒,麓台書院的課程以四書五經為主也涉及宋明時期理學大師的著作課本語錄註釋等並建有講會制度提倡差異學派相互交流師生學術頭腦活躍眼界坦蕩敬業守禮教學相長成就斐然其校規學風深得時人讚賞,那時全省各地慕名來聽講者不勝其數如官至宗人府府承順天學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掖縣毛式郇官至協辦大學士咸豐天子恩師濱州杜受田及其子濰縣赫赫著名的協辦大學士陳官俊等清廷派出的學使及山東學政也不停前來視學取經麓台書院為朝廷運送了大批的優異人才也成為山東的著名學府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詔令改書院為學堂書院遂告竣事,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宣布不代表齊魯壹點態度,夜子時八字怎麼排最准(大師教你“八字排盤”)
教室勵志名言短句八字(2017年12句教育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