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五脊六獸”嗎?它有兩種意義,本是形容中國傳統建築物屋脊上的動物雕飾;後來在北京、濟南等地的口語上也用來形容人的心情,像是屋脊上的“五脊六獸”那般安然閑適。民初作家老舍小說《四世同堂》中描寫人心煩意亂、忐忑不安,用了這句“五脊六獸”:“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這是“反古”(反骨)的用法,和“五脊六獸”的原意相違。,說回本源,“五脊六獸”為何會登上中國傳統建築的屋脊,成為中國建築的特色?“五脊六獸”有什麼義涵與作用呢?後來,屋脊上的小獸也不止於“五脊六獸”了,最頂級的有一脊十獸之多,你知道在哪裡嗎?,,說到“五脊六獸”是什麼,先來認識一下“五脊”。“五脊”說的是屋頂上的五條屋脊。在廡殿頂建築型式的屋頂上,沿正面中軸(正脊)形成前後左右四周斜坡,斜坡銜接處,各形成一條垂脊,加上正脊就造出了五脊。“五脊六獸”就是在廡殿頂的五脊上裝飾的六隻小獸,稱為“鴟(音同“吃”)尾”,分在中脊兩端,和四垂脊上各一個。後來,屋脊上裝飾的小獸不只鴟尾一種,通稱為“脊獸”。,廡殿頂的建築型式在宋代稱為廡殿或四阿頂(指四周斜坡),清代稱廡殿或五脊殿,是尊貴的象徵。還有一種最尊貴的重檐廡殿頂,即在廡殿頂之下四周各加上一短檐,五脊就變成九脊,九脊上都裝飾脊獸,最多的在一條屋脊上裝飾十種脊獸。裝飾十獸的重檐廡殿頂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最高規格者,鎮中國之境僅有唯一的一棟,即故宮中的“太和殿”。,,五脊上的六個鴟尾裝飾是怎麼來的呢?據古籍記載[1],這起源於漢代時,一把火燒壞了漢武帝心愛的柏梁台,當時的越巫就獻策用鴟(音同“吃”)魚來制火。海中有一種虯魚(虯音同“求”),是傳說中的無角龍,尾似鴟,鴟尾甩動起來會噴浪、降雨,可以制火。又有一說鴟尾為“蚩尾”,是水之精,能辟火災。於是後來漢武帝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興築建章宮時,就把鴟魚(鴟尾)的像裝設在屋脊上,以嚇走火災,只是當時還沒有“鴟尾”的叫法。鴟尾具有噴水、鎮火、保平安的象徵義涵廣泛傳開,後代就將鴟尾放置在建築物的屋脊上。,晉朝就有了“鴟尾”的叫法和記載,王韶之《晉安帝紀》:“義熙五年六月,雷震太廟鴟尾”。 唐朝建築的廡殿頂正脊兩端都有裝飾鴟尾,成了一種明顯的特色。[2] 唐時鴟尾的叫法有了轉變,有的叫做“鴟吻”。唐代蘇鄂《蘇氏演義?卷下》說:“唐以來寺觀殿宇,尚有為魚形尾指上者,不知何時易名鴟吻,狀亦不類魚尾。”又說:“見其吻如鴟鳶(*一種鳥),遂呼之為鴟吻。”宋代的脊獸有鴟尾和獸頭等的形狀,搬新家總做夢怎麼回事?解決方法總還是會有的
據《營建法式》第十三卷瓦作制度記載:“用瓦壘屋脊,用鴟尾,用獸頭等。”元代時有“吻獸”的稱法[3] 。在歷代的演變中,還有螭吻(螭的音義同鴟)、望獸等等的叫法。,,中國之內最大的一對鴟尾置放在故宮紫禁城太和殿屋脊上,一個鴟尾包羅13塊琉璃構件,高340厘米,寬268厘米,厚32厘米,重4.3噸,堂堂巨構,豈可小看它!,鴟尾和各種脊獸的裝置表現了禮制的義涵,《通典》記載南朝陳的三公廳事建築允許置鴟尾:“陳(南朝)三公之制,開黃閣,廳事置鴟尾。”宋代時,“凡公宇,棟施瓦獸,……諸州正牙門及城門,並施鴟尾。”(見《宋史》輿服篇記載)。脊獸的質料有瓦制和琉璃的差別,宮殿建築的鴟尾脊獸採用琉璃瓦來製作,一樣平常的民眾官廳則裝飾瓦獸,庶民房舍則不能裝飾。,宋代以後,除了“五脊六獸”之外,屋脊上裝飾的脊獸越來越多。一條屋脊上在鴟尾和檐角之間可能還有1、3、5、7、9不等的脊獸,數量都是奇數,在行列最前方還有騎鳳仙人領隊。脊獸數量越多示意建築物的等級越高,如紫禁城的中和殿、保和殿的脊獸都是九個。,一國之中唯有紫禁城太和殿--金鑾殿的屋脊上有十脊獸的裝飾,這是至高無上的表徵。太和殿在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時,初名“奉天殿”,是古代天子登位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是重檐廡殿頂的建築,正脊和重檐上八條垂脊上的脊獸都是黃彩琉璃瓦製成的,象徵尊貴。,,太和殿“奉天”,太和殿屋脊上的脊獸豈不具有和天溝通的含意?太和殿垂脊上裝飾的十獸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虯魚)、獬豸(音同謝智)、鬥牛、行什,在行列最前方領頭的是騎鳳仙人。十獸的本事各有所長,有的能興雲作雨,有的能吞煙止火,有的能通天下海,有的能止煞壓邪,有的能解難排憂招祥。,十獸的表徵各是什麼呢?,整體來說,宮殿、佛殿的屋脊上裝飾各種脊獸,就是一種厭勝招祥的作法與公正執政招福的象徵。從“五脊六獸”的鴟尾到各種脊獸的裝飾,都傳達着中國的傳統建築觀,就是透過建築與天地之道相貫通,以寄寓國家社稷風調雨順、遇難呈祥、國泰民安的祈願。屋脊上裝飾的脊獸讓人由小見大,看見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鴟尾的安否也象徵著國家社稷的安否,歷代都很重視,在史上多留下記載,並且留給執政者修己的小心。, 參注:,[1]參見《唐會要》、唐代蘇鄂《蘇氏演義?卷下》、宋代高勝《事物紀原》、宋代吳處厚《青箱雜記?第八卷》、宋代王得臣《文昌雜錄?第二卷》等書記載。,[2]《舊唐書?卷二十二?志第二 禮儀二》:“准太廟安鴟尾”。,[3] 元·乃賢《南城詠古十六首 其五 大悲閣》:,閣道連天起,丹青飾井幹(幹也作榦,音含,“井幹”泛指樓台)。若何千手眼,只着一衣冠。金榜交龍挾,雕甍(*雕鏤文採的殿亭屋脊)吻獸攢。憑高天萬里,白紵不勝寒。,虎眼石的功效與作用,哪些生肖不能戴虎眼石
, 文章未經贊成不得轉載!
在過去為何家家戶戶都要請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