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從古至今便被封為招財化煞的瑞獸。關於貔貅由來的傳說,眾說紛紜,其中,最多人認同的便是“貔貅乃龍生九子之一”。那麼,貔貅真的是龍生的嗎?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貔貅相關的傳說知識,大家一起來去看看,貔貅到底是不是龍生九子之一吧。
龍生九子,貔貅真的是龍生的嗎?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九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說法也不盡同。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於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於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龍生九子”傳說版本之一: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qiu niu),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老二叫睚眥(ya zi),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老三叫嘲風(chao feng),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pu lao),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七子狴犴(bi 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八子贔屓(bi xi),又名霸下,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chi)吻,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龍生九子”傳說版本之二:
1、好重者:贔屓(bu xi),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2、好望者:鴟吻(chi wen),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檐上.參見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的裝飾小獸。
3、飸餮(tao tie),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於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裝飾在橋欄板的,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4、生性好殺者:睚眥(ya zi),嗜殺喜斗,常飾於兵器刀環,劍柄。
5、狴犴(bi an),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
6、好煙火者:狻猊(suan ni),性好煙火,常飾於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7、好水者:趴蝮(ba xia)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8、性情溫順者:椒圖(jiao tu),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於大門口。
9、好鳴者:蒲牢(pu lao),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鐘的鐘紐上。
“龍生九子”傳說版本之三:
1、贔屓(bi xi):形似龜,好負重。一衝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 wen):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
3、蒲牢(pu lao):有搖滾氣質,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鐘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鐘上的鐘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
4、狴犴(bi an):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因其形狀似虎,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
5、狻猊(suan 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於香爐蓋上可見。而且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中均可見到。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一衝曾游過此廟,香火極為旺盛。
6、饕餮(hao tie):美食主義者,性貪吃。夏商時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經常可見饕餮紋,為有首無身的猙獰怪獸。
7、睚眥(ya zi):性情兇殘易怒,喜歡爭殺。民間成語“睚眥必報”所講即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殺氣。
8、淑圖(shu tu):形似螺蚌,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所以將他安排在門上銜着門環,免得宵小光顧。
9、貔貅(pi xiu):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您可能也喜歡:
教你貔貅如何分公母
貔貅佩戴有哪些禁忌?
什麼人適合佩戴黃水晶貔貅?
貔貅掛件的佩戴方法有哪些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