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六爻占卜 正文

《周易》研究中的卦象變化與時位原則

《周易》研究中的卦象變化與時位原則


    一  《易經》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繫辭》中說的,也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易經》自古就有“變經”的說法,但變與不變卻又是統一聯繫在一起的。
 
  1、 天道運行的規律:“唯變所適”。
 
  《繫辭》說:“《易經》之為書也,不可遠,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易經》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显示了“恆常通久”的不變法則,又在這種“恆常通久”中、表現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律。這種規律就是所謂的“天行”,即天道運行的規律。
 
  2、事物變化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變化着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易經�q說卦傳》:“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經》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陰陽、柔剛、仁義之分。六位的陰陽與六爻的柔剛,也就是“道”的常變,彼此交錯,互相迭用,才構成了易卦的根本演變規律。
 
  3、所以《易經》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都是變化着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那麼人就應該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
 
    二 《易經》的兩個指導人行為的概念:“時”與“中”。
 
  在道德修養上,《易經》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時”與“中”這兩個概念。這種時中概念是一種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時行時止”,要求人的行為與天地人萬物的運動變化產生協動、發生共振,在順應性的相通相協的一致性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運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
 
  2、“時”指與時勢一致:
 
  識時之義:察覺時機的來臨,重視來到身邊的機會。
 
  知時之行:知道時機來臨時,如何抓住機會。
 
  用時之機:把握、利用來到身邊的機會,不要錯過而後悔。
 
  待時而動:一旦時機到來,立即作為、行動。
 
  觀時之變:能夠看到時機的變化,並隨着它的變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
 
  時行時止:在恰當的時機開始,恰當的時機停止,在與天地萬物相通相協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易經》的這種主動性適應、創造性順應的“時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隸的、閉鎖的、內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質完全不同的,它構成了中國人积極進取和待時而動的品格。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