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六爻占卜 正文

《古筮真詮》古代的排卦規則與陰陽觀念差異(6)

第三章:正確理解陰陽概念

 

 

古代的排卦規則與陰陽觀念差異:排卦雖然是很基礎的東西,但由於古人論錢幣的正反,從來只言字與背的區別,即有字面與無字面,卻沒言明哪是陰哪是陽,這倒引發現代人因對陰陽概念各自理解而各自成卦。首先我們要了解古代的排卦規則,如《易經》與《增刪卜易》對於排卦中陰陽的定義如下:

一個背,兩個字,稱作“單”.畫乍“ �|�|�|�|�| ”為少陽。

兩個背,一個字,稱作“拆”,畫作“ �|�| �|�| ”為少陰。

三個背,沒有字,稱作“重”,畫作“ �|�|�|�|�| O”為老陽,是變爻。

三個字,沒有背,稱作“交”,畫作“ �|�| �|�| X”為老陰,是變爻。

 

上述是古代銅錢的排卦法,因為易學先賢們早予以固定格式,今人是不敢有什麼異議的,所以若是用古銅錢起卦,排法上大家都沒有爭執,但為何這樣排?理解上卻是千姿百態了,主要是正反與陰陽理解上的差別,有人說應該是字為陽、背為陰正確,有人說應該是字為陰、背為陽正確。因為現代習慣說正反,不習慣說陰陽,也有不少人開始考究起陽面到底代表正面、還是代表反面的問題上來,真有如六國大封相,越扯就越混亂......更有人持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卦卜是意念的產物,自然受人的主觀意念所支配,我認為哪面是陽面,它就是陽面,一切應由人的觀念所決定。而這數種觀念上的差異,影射到現代錢幣的排卦上就顯出差異來,按各人不同的理解,用現代錢幣搖卦,竟然可以排出數種不同的卦象,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大家各執己見。都說自己的方法是最為正確的,有卦測為證云云。曾有個稱為名家的易學人物,拿着乾隆銅錢跟我論起卦,說:“錢幣起卦,用乾隆銅錢是最靈的了,古書上寫的錢幣就是指“乾隆銅錢”,有漢字那面是字,沒字有花紋的那面就是背,有字那面當然是陽面了,背的意思就是反,你看反叛和背叛不是同一個意思嗎?所以說字是代表陽面,背是代表反面即陰面”,然而他卻不知道,他手裡拿的這個銅板,其實兩面都是字,他認為的“花紋”,其實是滿文,古筮搖錢法並非始於清代,之前沒乾隆銅錢,古人又是怎樣起卦的呢?明代的銅錢倒是一面有字一面無字。“背” 的意思在古代,難道真一定是“反面“的意思嗎?難道就沒有別的解釋?單就易理而論,假如字代表的是陽面,三個字則全部都是陽面,一個陰面都沒有,怎麼《易經》显示的卻是“老陰”呢?而且更奇怪的是它還會變成“少陽”,全部陽的東西可以變成“少陽”?難道是返老還童了?顯然這是不合易理邏輯的解釋。有個學者,言之鑿鑿對我說,我認為字肯定代表陰面,哦!立刻洗耳恭聽!然後解釋:“你瞧,一個字兩個背是少陰,就是說一個陰面兩個陽面,陰面佔少數,所以叫“少陰”,少就是多少的少,很好理解的么”,呵呵,聽了差點兒暈倒,“少”字真的僅僅代表多少的意思嗎?畢竟古今觀念有很大的區別,是不能以現代人的理念去解釋古人的觀點。現代人的視圖觀點是上北下南,字從左看,時辰觀以零時為一天之始;而古人的視圖理念卻是上南下北,字從右看、時辰觀以子時(23時)定作一天之始。你既然要沿襲古人的起卦方式與理論,卻用現代人的理念觀點去理解它解釋它,這樣合理嗎?或許有人要說,按大家認同的方式不就行了嗎?何必較真呢。對於易的學問,多數人認同的習俗,它就是正確的嗎?懂易以後,每逢春節,總覺得有些啼笑皆非,在當今社會輿論的每個角落,猴年馬年居然都是以大年初一的零時劃分,而不是以干支年曆更替的“立春”之日來劃分,每當大年三十踏入24點正,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就會大吼:豬年到了!然後四面八方一片沸騰,各電視台爭相報道有多少嬰兒搶閘出世成為“豬頭”,可喜可賀!!大家都在瞎叫嚷,卻不知道真正的豬年要過數天後的“立春”之日才會到來,這些趕在好時辰誕生的嬰兒,其實生肖都是屬狗的。要是你稍有異議,會立刻引來嘲笑:“你是豬啊?都到零點了,還不算豬年”? 至於由人的主觀意念決定陰陽性質的觀點,我也不認可,認為哪面是陽面,它就是陽面,客觀世界的萬物也是這樣的嗎?我主觀認為你是女人你就是女人?呵呵,倒有點指鹿為馬的意味。說了那麼多,只有一句話最頂用。如果你不是一個熱衷於“鑽牛角尖”、一定要化大力氣去弄清楚“字與背”到底哪面算陽哪面算陰的人,而又一定要用真實錢幣起卦的話,明白不來就乾脆裝糊塗,你也就別管“字與背”到底哪面是正是反、是陰是陽,拿古銅錢按古書的指示排卦就是,這樣排出來的卦,無論支持字面是陽、還是支持字面是陰的人們,都會立即沒了聲音。

 

陰陽的客觀定義:那究竟哪個說法是正確的?其實對錢幣陰陽的定義,關鍵並不在於“字與背”的正反爭論上面,也不受主觀的意念所支配,而關鍵是觀察事物的客觀本質,沒有客觀環境條件,也就沒有“易”的存在空間了。天為陽、地為陰,天空廣闊虛無,地上動植物實體滿布。所以:陽為虛陰為實、陽為簡陰為繁、陽為顯陰為藏、陽為剛陰帶柔、陽為外陰作內、陽為男陰為女,天地相合而滋生萬物,男女相合而繁殖後代,等等這些都是陰陽的客觀本質。《易經》為何要以乾卦為首、坤卦為次?為什麼64卦中只有乾坤兩卦享有“用九、用六”的特殊待遇?可以說“天與地”是周易陰陽互變形成的總基礎,是易經構成的本源。錢幣也不例外,也應遵循這個事物本質規律。所以錢幣應以“簡虛為陽面,繁實為陰面”的客觀原則來區分陰陽,正如《黃帝內經》對陰陽的描述觀點“清陽為天,濁陰為地;陽化氣,陰成形”。雖然古今的古筮學論著中從來沒有這個說道,我是這個卦材陰陽定義理論的首創者,但以此思維推理古人的排卦方式,發現其結論是完全一致的。如下:

 

宋明代錢幣(一面有字一面無字):有字有形為“字”面,無字虛無為“背”面。這是採用虛實原則來區分陰陽。光滑虛無的背面(無字面)代表陽面,有形有實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三個陰面就是“老陰”,陰盡而變“少陽”,所以古書三字代表“老陰”。

 

清代錢幣(一面漢文一面滿文):漢文為“字”面,滿文為“背”面。這是採用簡繁原則來區分陰陽。紋理相對簡單浮雕面較少的背面(滿文面)代表陽面,紋理相對繁雜浮雕面較多的字面(漢文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陽盡而變“少陰”,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三個陰面就是“老陰”,陰盡而變“少陽”,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因而可推知,無論古今錢幣,都應以“簡虛為陽面,繁實為陰面”原則來客觀區分陰陽面。明白了這個道理,錢幣的陰陽區分就變得很清晰,例如有一枚外國硬幣放在你跟前,你是根據什麼原則分辨其陰陽面呢?圖案?数字?自己的主觀意念?還是別的?很簡單,對所有硬幣,你不用管他是什麼圖形圖案、或是看不看得懂的文字、符號,只要對比兩面。哪一面浮雕形狀相對較複雜的,那一面就是陰面,而浮雕相對較簡單的那面就是陽面。又如假設手上有三片圓形金屬片,兩面都是光滑無紋,怎樣才能把它轉變為起卦的工具?又怎樣定性陰陽面呢?答案是將三片金屬片的隨便一面划個記號,則有划記號的那面就成為有形,有形為實,另一面依然光滑是無形的,無形為虛,虛為陽面,實為陰面,這樣就客觀地定性出陰陽,可以作為起卦工具了。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