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六爻占卜 正文

六爻納甲經典書籍十二部簡介

1.《京氏易傳》。是三國時陸績著錄西漢易學家京房的著作。京房本姓李,字君明,東郡頓邱人,是焦延壽的學生。他精通“呂律五行”音律,因能推律遂定為京氏。據記載京房著作很多,只有《易傳》留存,但也是後世收錄整理的,估計不夠完整。
  該書雖以《易傳》為名,卻不是詮釋經文,附合易義。上卷中卷以八卦分八宮,每宮一純卦,統七變卦,而注其世應飛伏,遊魂歸魂諸例。下卷論述了聖人作易,揲蓍布卦,納甲法,二十四氣候配卦等。
  京房承襲了中古易的思想,把六十四卦納入八個純卦中,創立了新的一種卦序。用“專、義、系、制、寶”即後世“兄弟、父母、官鬼、妻財、子孫”六神占斷。其易學體系共納陰陽五行、干支、卦變、世應、六親、星宿、節氣、五星、建候、消息、飛伏、積算於其中,天地人三才合一。後來的“以錢占卜”之法,實出於此,由此奠定了“六爻佔法”的理論架構和基礎方法。

  2.《洞林秘訣》。晉代郭璞著,即《四庫全書》收錄的《郭氏洞林》。書中保存下來八個卦例,其解卦除運用卦象外,運用了京房六爻納甲的一些方法,以及升降爻的用法。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應用京房六爻方法的記錄。

  3.《火珠林》。傳為宋初麻衣道者撰。目前的版本,主要是清代道光年間由休陽程芝雲珊坪氏校正版本。《火珠林》提出了“卦定根源,六親為主”,主張用五行生克刑害,合墓旺空等進行斷卦,繼承了京房易理論,又為後來卜筮奠定了基礎。後人稱六爻筮法為“火珠林法”。該書作為六爻納甲佔法形成的初創作品,以傳統的四言八句行文,論述比較粗糙。其所附的注,是原作還是後人評註補充,目前沒有結論。
  4.《黃金策》。相傳為明代劉伯溫所作。此書為火珠林卦法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六爻的一部系統、規範、全面的六爻筮法經典。該書包括:總斷千金賦,以及30多個分類卜筮要點,都是以賦的形式寫成,用典較多,文采較美。此書較早較完整地論述了六爻占斷以陰陽五行為主,不注重象數之占,操作性、邏輯性、系統性較強,明清術士莫不奉之為圭臬。後世《卜筮全書》、《增刪卜易》、《卜筮正宗》都收錄此書內容。

  5.《斷易天機》。成書於明萬曆年間,假託鬼穀子之名。該書收錄了姜太公、周文王、周公、鬼穀子、孫臏、郭璞、陳希夷、李淳風、袁天綱、管輅等前人的卜筮論述,收錄了宋元時期《天玄賦》、《通玄妙論》、《闡奧歌章》、《洞林秘決》、《卜筮元龜》、《海底眼》、《鬼谷辨爻法》、《經驗》、《丘寺丞易鑒》等早期資料。其中兩卷收錄了六十四卦的占斷資料,但不屬於六爻應用方法。另外還有《斷易大全》一書,其實是《斷易天機》的後期另一版本,內容大體一致,據書序看是清代餘興國所編,應是編於清後期。

  6.《卜筮全書》。《卜筮全書》可以說是明末的卜筮聖典。是由明代姚際隆先生整理。全書輯錄了明代以前納甲筮法的經典作品,完整收錄了《通玄妙論》、《闡奧歌章》、《天玄賦》、《黃金策》、《闡幽精要》等更早期六爻著作。目前的版本是姚百愚(姚際隆)先生“刪繁補缺”重新整理后的原版。該書原作應是在此前更早時期形成的。

  7.《易林補遺》。為明朝末年禮部冠帶術士張世寶(張星元)先生的納甲筮法專著,是一部較完善、系統、嚴謹的六爻納甲筮法著作。張世寶中年後周遊賣卜,影響很大,為《易冒》作者程良玉之師,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盲人作者之一。《易林補遺》以獨特的論斷筮法、規範的論斷法則、完整的論斷體系、通俗的論斷方法,把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文化、民俗、人事、婚姻、農作、交易、出行、宅墓等社會中各類事物納入到納甲筮法中分門別類進行細緻的論斷推測。其“凡世取用爻為主,動變為憑”之理論,是後世六爻預測研判吉凶時所用之法,《增刪卜易》之主旨理論既源於此。

  8.《易隱》。清初曹九錫所作。該書集成古代六爻的諸多精華。本書應用先天數、八卦八宮,八卦九宮之數變。建立了一式多斷,變六親法及辯六親之真偽,演實例明示十二辟卦長降爻的具體用法,總論五行與五音數占斷法,並注重大易之卦象,卦體之內外,互變及爻卦、宮位參合的方法。不少人認為《易隱》是研究周易與預測最上乘的一部著作,稱看懂《易隱》要到五十歲以後。其實,《易隱》一書結合斗數、八字、河洛、太乙等先天易學於一身是其最大的敗筆,此書偏於‘象’,而且有些理論缺乏實占檢驗來支持。《易隱》被好多人稱作高層次筮法之典,此書沒有基礎入門論斷,它的斷法相對獨特,很多依據超出常規的六爻筮法,傳承了京房易的納甲法、納音五行法、取易斷辭法,卦變反吟、身命絕卦、化墓化絕三種論斷方法,十六變卦、卦氣旺衰法、陰陽升降法等,也是區別於其它筮法的論斷依據。在分類佔中,比較突出的是兩個論斷:一是占身命,分類特別詳細,篇幅非常厚重,提出了一個鮮見的取六親辨真假的真假六親說,並且納入古人的東西最多、最奇,獨創了飛宮法式,運用了三限取用式。二是占陰陽宅風水,包括了家宅和墳塋,細緻周全,多達53篇。由於該書不象《黃金策》《增刪卜易》《卜筮正宗》等書筮法規範系統,可能沿襲了早期的筮法,它的操作性、系統性、論斷性、實踐性有所局限或不被多人認知,所以研習《易隱》者較少。

  9.《易冒》。為清康熙年間程良玉所撰。程良玉,字元如,歙縣人。從小因天花而致盲,早慧好學,博學強記。曾追隨明代禮部冠帶術士《易林補遺》作者張星元學易,後來在楚地遇到枯匏老人,朝夕請教,終於融會貫通了理、象、數占。曾在杭城西冷垂簾賣卜為生,被譽為當時的管略、郭璞,前來請教的人絡驛不絕。按其自序,其生年當為1622年,即明天啟二年。《易冒》值得肯定之處:一是此書對基礎知識論述詳細。從天干地支、成卦成爻開始,以近全書一半的篇幅,由淺入深,層層剝筍般地論述占卜方法確立的種種根據,使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二是此書對占卜方法的分析深入細緻。如對決定占卜吉凶的時間因素,作者強調“卦旺三氣,亦有一侯之餘旺,支司六侯,亦有一侯之先司”,同時考慮占卜時間和所佔事情發生時間的利弊,對時間因素的把握具體全面。又如作者認為,隨鬼入墓、助鬼傷身雖然本來兇險,但也有不凶的;絕處逢生雖然本來吉祥,但也不吉的;旬空、月破、化絕、衝散,有真假的區別;飛神、伏神、互卦、變卦,有輕重和取捨的不同。這樣條分縷析,對於把研究引向深奧,無疑也有很大的好處。三是此書結合對377個占題的具體佔法進行深入探討,附有許多應驗實例。但也有人批評作者不根據五行生克,不追究用神旺衰,而只憑大象和卦意斷吉凶。

  10.《增刪卜易》。此書為李文輝(覺子)根據野鶴老人手抄本資料,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孟夏朔日完稿的著作。目前可見最早版本是康熙三十年版。全書以斷事情的吉凶成敗為基礎,理論由淺入深的闡述,對“屢驗者存之,不驗者刪之”。特別是配合大量實占卦例來解說理論,為後世的研究,做了很好的範例性引導,這是其他所有六爻典籍無法比擬之處。此書可以說是六爻預測學的一部扛鼎之作。

  11.《卜筮正宗》。清代王洪緒編的一部書。據《清史稿》記載,王維德(1669―1749),字洪緒,又字林洪、澹然,自號林屋山人,又號洞庭山人、定定子,人稱林屋先生。清代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王氏是一名醫生,兼學易。自幼研習易理,后師從可計數名人楊廣含先生,並得占驗數冊,26歲起賣卜為生直至終生,其編著書籍有《永寧通書》》《林屋民風》《外科症治全生集》《卜筮正宗》,但不少書籍屬於編寫,抄錄引用較多。《卜筮正宗》一書最晚當在1749年前已出版。該書大量內容都是引用《卜筮全書》而來,主要是對《黃金策》註釋的十分詳細,有一定參考學習價值。但其《辟諸書之謬》矯枉過正,不可信之。書後的《十八問答附占驗》都是其師楊廣含先生所授,有一定研究價值,但131個卦例中80多個採錄於《增刪卜易》,並篡改了其中很多關鍵內容,需注意甄別。

  12.《筮學指要》。清代吳隆譽所著。乾隆三十五(1770)年,經松桂居士鑒定而刊印。實質是對卜筮諸書內容的一些簡要整理。作者自稱,卜筮諸書要麼太繁,要麼太簡。太繁無緒,太簡不備暇時,所以刪繁增要,匯成十卷,條分縷析,列為細則。並且每則附幾個占驗卦例,對於卜筮歌訣進行了一些修訂,易於讀者背誦。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