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我們的人文先始伏羲在山東大汶口做部落酋長的時候也就是《繫辭傳》中說:“古者包犧(xī)氏之王(wàng,統管)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這裏的“包犧氏”就是伏羲,這段話告訴我們:八卦符號是古人通過對世間萬物的深入觀察,從而總結抽象出來的,這八個符號概括描述了萬事萬物的特性。
那麼,八卦畢竟只有八個簡單的符號,它們是如何描述萬事萬物的呢?下面我們將進行詳細介紹。
古人觀察世間萬物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天地。天在最高處,是陽;地在最低處,是陰。因此,用三個陽爻的“乾”代表天,三個陰爻的“坤”代表地。然後在此基礎上,推演出另外六種自然事物的對應關係:
天下面的爻變動,表示天底下動,因此“巽”代表風(風貼地面而走);
天中間的爻變動,表示天空中動,因此“離”代表火(烈日空中運行);
天上面的爻變動,表示天頂上動,因此“兌”代表澤(湖泊倒映天頂);
地下面的爻變動,表示地底下動,因此“震”代表雷(地下能量衝出);
地中間的爻變動,表示地中間動,因此“坎”代表水(河流地中流淌);
地上面的爻變動,表示地上面動,因此“艮”代表山(群山高聳地上)。
這裏關於“震”代表雷,我們再補充說明一下。古人認為:冬季陽氣藏於地下,春天陽氣從地下升起,即形成雷電。這與今天科學發現的雷電原理十分類似。雷雨天氣下,雲層與大地之間不斷產生極性相反的電荷,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形成雷電。雷電時,我們看到的一條明亮閃光叫做“回擊”,方向是從地上打到天上去的。這一點與震卦符號所描述的“能量從地下衝出”,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將知道“震”還代表地震,地震是由於地球板塊之間擠壓碰撞,當擠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因為板塊的錯動和破裂而形成地震。因此,地震其實也是地下能量快速衝出的過程,也符合震卦符號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