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六爻占卜 正文

八卦知識: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天文地理學溯源

1、先天八卦實為陰陽圖,是立着的圓形挂圖,它模擬的是天地日月的運行。(注3:拙著《太極圖與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有詳細說明。只要在天文三衡圖上按照上陽下陰、左陽右陰的簡單法則畫就得出太極圖和先天八卦,再畫三層就得出伏羲六十四卦。)

先天八卦圖最早應為先天挂圖,只有四個卦(天地日月:乾坤離坎),韓國國旗真實地再現了先天挂圖。(《易緯》雲:“卦者掛也,言縣掛(懸挂)物象,以示於人,故謂之卦。”)

太極圖表示陰陽,故先天八卦與太極圖有密切聯繫。

一陰一陽之謂道,先天即道。所以稱為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為體。

先天挂圖只是表達了天地日月的一個表象,尚不能用來指導社會生產實踐,所以稱為掛,從手從圭。圭,測日影的圭表。

2、後天八卦實為古代的大地坐標圖,是平面的方形卦圖,它模擬了季節與空間方位的關係。

五行,即表示季節又表示空間,故後天八卦與五行圖有密切聯繫。所以稱為後天八卦,後天八卦為用。

後天八卦可以用來指導社會生產實踐,所以稱為卦,從圭從卜。卜,占卜指導做事的方向。

1、2總結:天圓地方。先天挂圖為圓形,以描述天道;後天八卦圖為方形,以描述地理。地法天,後天八卦是因先天八卦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3、河圖用十個數,是古代的太陽曆,一年十個月,一個月36天(注6、7、8:陶寺觀象台可以觀測確定一個太陽回歸年中的20個時節)。太陽曆已被文獻和考古證明。人長着兩雙手,十個指頭,所以全世界都用十進制。河圖描述的是天文曆法季節,按照十個指頭自然會把一年分成十個月,兩隻手成雙自然會把十個月分為五季。五季即五行。所以古代最早把季節分為五個季節,春、夏、長夏、秋、冬。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個月的名稱,甲乙木即春季,丙丁火即夏季,戊己土即長夏,庚辛金即秋季,壬癸水即冬季。

4、洛書用九個數,九宮圖,表示大地坐標。四正(東西南北)四維(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加中央,井田制就是九宮圖。井田制中央的田屬於公田,其收成上交統治者,所以把統治者稱為中央,九宮圖把中央稱為皇極。

3、4總結:天圓地方。河圖描述天文曆法,洛書描述地理坐標。

總結:

祖先首先感受到天地日月在上下左右,這是最初的感性認識,所以先天挂圖的概念最先出現。

有了日月出入的認識,於是有了東方、西方的概念,逐漸產生四方的概念,然後後天八卦的原型和洛書的原型——八方、八風、八節概念產生。

年復一年,人們發現了節氣更替的規律,於是有了太陽曆。因太陽曆總結出了五行理論。這就是河圖。《尚書 洪範 五行》說:“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所用的数字與河圖数字五行完全相同,這是商朝的文化,可見河圖五行之古。

隨着人類天文知識的不斷積累,在陰陽觀念的背景下,鑒於月亮每29天左右復圓的直觀規律,人們發現了一年日月合朔十二次,於是太陰曆誕生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首先是日月合朔十二次的星座名稱,此後用來表示十二個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是六十甲子,商朝甲骨文已經出現完整的六十甲子表,這說明當時太陽曆與太陰曆已整合為陰陽合曆。)

後天八卦的原型八方,與五行理論結合,產生後天八卦。東南為巳位,故巽從巳。西南為申,故坤從申。東方為辰,故震從辰。這三個卦見證了五行十二地支理論對八卦的滲透。

《易經說卦傳》: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這一段把八卦八方與季節五行緊密的統一在一起,八卦即表示方位,又同時表示季節。後人依據這一段畫出了後天八卦圖。至此時間與空間得到了統一,“時空不二”思想稱為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大特徵。西方科學發展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人們剛剛認識到“時空不二”,由此可見我們先祖的先知先覺。

《說卦傳》這一段雖然出現在《周易》後邊的《易傳》中,但已有先儒認為它是《連山易》的遺存。因為它描述的背景確實是九宮圖(地理)加上河圖(季節五行),《說卦傳》中以巽為木(震不為木),離為火,乾為金(兌不為金),坎為水,坤為地,地,土也。把這幾個卦換成五行,與河圖五行排列順序相同,可見後天八卦圖是九宮與河圖五行的整合。

洛書的發明需要複雜的矩陣數學思維,洛書里的九個数字與河圖十個数字其性質也完全不同,但是從洛書三八相鄰,四九相鄰,二七相鄰,一六相鄰,五居中看,洛書一定是由河圖演變而來的。同時洛書的發明也受了天文星圖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