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概念是很廣泛的。福可解釋為褐運、褐氣、運氣、幸福等。自古以來,又有“五福壽為先”的說法。所謂“五福”就是指:“一日壽,二日宣,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
“福”是人們孜孜以求、極其嚮往的人生大目標。於是福神應運而生,人們虔誠禮拜,希冀福降家門,福運綿長。福神緣於福星,福星也就是歲星,亦即木星。
為什麼“福”被倒着貼呢?這裏面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倒貼“福”字緣於一個民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其中有一戶人家不識字,競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察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大怒,命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了人。”所以以後人們在貼“福”字時都是倒着貼。
另一則傳說認為“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某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