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台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直到夏至。從夏至開始,陰氣又慢慢回升,直到冬至。如此循環。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同時,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為周正農曆的第一個月。)真是個一年一度的大吉日。
“冬至一陽生”,這對生活在陽界的人來說,當然是好事。因此,在我國自古至今對冬至都很重視,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但對於具備現代科學知識的現代人來說,冬至雖然按風俗值得慶賀,是個大吉日,但對某個人及這個節氣出生的人未必都是吉日。
今年的冬至為2011年12月21日戌時,用時空八字為:
辛庚庚丙
卯子戌戌
庚戌日空寅卯,年支卯木空亡,冬至時節出生之人,屬相卯木空不起作用,對那些喜歡用屬相算命的人來說,不知又如何為冬至時節出生的人測算?
根據易龍所著《精準斷八字》一書的相關理論很容易判斷八字的用神為庚辛金、丙火,忌神為戌土。
天干三個金,說明天氣還是寒冷乾躁為主,時辰出現一個丙火,真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南方冬天現出春天的氣息,北方北晝變長。
地支一子水臨月令,冬至開始,地球進入最寒冷的冬天,尤其北方地區。兩戌土臨日時,一方面說明冬至這天並不太冷,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會吃一些狗肉、羊肉等熱量較高的食物,一方面慶賀冬至,另一方面禦寒。信佛教的朋友,在冬至這一天也會去燒香拜佛。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身體比較虛寒怕冷的朋友,冬至至立春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這裏介紹一種中醫養生之方供大家參考。
“補冬”常用的葯膳處方:
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朮、茯苓、大棗、甘草)
四味(當歸、芍藥、川芎、地黃)(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單方(人蔘,當歸,田七,杜仲)
養生一定要因人而異,要根據當地氣候情況、身體狀況,合理按排,不能盲目進補。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