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六爻占卜 正文

算卦陰陽平衡什麼意思

    在中醫學中的“陰”和“陽”是用來概括機體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說明機體生理和病理的改變。     一、 從部位來說:腹部、內部、下部屬陰;背部、外部、上部屬陽。     二、 從生理上來說:陰代表物質基礎,陽代表機能活力;血、津液、五臟等屬陰;氣、六腑等屬陽。此外,五臟也可用陰陽來說明它本身的功能,如心陰、心陽,腎陰、腎陽,脾陰、脾陽等。     三、 從病理上來說:臨床癥狀表現為靜的、寒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謝減退的、退行性的、隱晦的、衰弱的、向內的、向下的等等,都屬陰的性質;動的、熱的、興奮的、功能亢進的、代謝增高的、進行性的、明顯的、強壯的、向外的、向上的等等,都屬陽的性質。     四、 從脈象來說:沉、遲、虛屬陰;浮、數、實屬陽。     五、 從舌診來說:舌色淡紅或淡白屬陰,舌色紅和絳(深紅)屬陽。     機體內陰陽這對矛盾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相對的平衡。平衡失調(陰盛或陽虛,陽盛或陰虛)可導致疾病。     一、 陽虛:由陽本身不足引起,或是陰亢盛的結果。因而出現畏寒、精神萎靡、活動力低下等癥狀。     二、 陰虛:由陰本身不足引起,或是陽亢盛的結果。因而出現發熱或潮熱、興奮、情緒激動等癥狀。     在治療上根據陰陽的偏盛偏衰提出不同的方法,偏盛的用瀉(或平)法,偏衰的用補法。如屬陰虛而導致陽相對的亢盛,可用補(滋)陰的方法治療;陽亢盛而導致陰虛的,可用平陽(清熱或瀉火)或平陽滋陰的方法治療。     血、氣分別屬於陰陽,在中醫學的概念里是用來更具體地說明人體的功能和物質兩個方面。     一、 氣:氣,除了指人呼吸的大自然的空氣外,還包括了人體一切功能、動力的含義。病態時可出現氣虛和氣滯(氣鬱)。 (一)氣虛:即氣不足,也就是功能的不足。如肺氣虛即是指肺功能的不足,每出現氣促、呼吸短淺等癥狀。 (二)氣滯(氣鬱):氣在全身運行不息,有病時,就會出現運行阻滯,而產生氣滯氣鬱的癥狀,表現為臟腑的功能障礙。如肝氣鬱滯可出現脅痛、眩暈;胃氣鬱滯可出現腹脹滿、食慾減退、腹痛等。     二、 血:血運行全身,有輸送營養物質到各組織器官的作用。病理的表現為血虛、血滯(血瘀)。 (一)血虛:血對一個、數個臟器或全身供應不足,因而出現功能不足或不正常的病症。 (二)血滯(血瘀):血流瘀滯不暢往往出現疼痛,甚至較頑固的疼痛。     氣和血的關係相當密切,血的生成和運行有賴於氣的作用,而氣的活動又有賴於血的維持;如氣滯往往產生血滯。因此,在治療上要互相兼顧,但亦有所偏重。     陰、陽、氣、血是中醫用以闡明人體生理和病理變化,明確機體陰陽的偏性(矛盾的轉化)和氣血的虛實,對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