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中,經過開光的神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受到信眾的頂禮膜拜,使法物具有特別的靈力。從宗教意義上來說,神像、法物,賦予其特殊的靈性,成為可以護佑自己的聖品。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說,也是清凈我們的內心,開啟我們內在的智慧。起源 “開光”的正式啟用來自道教,開光即為道教科儀之一。佛教本來沒有開光,但佛教有佛像加持的儀式,跟開光類似。流傳到現,就都統一叫開光了。佛教的開光儀軌最早見於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從宗教意義上講,吉祥物在未開光前,如同世間的芸芸眾生一樣,真正的靈光被無明塵垢所污染,而不能激發出真實的能量。開光就是修行者與道心相應,與宇宙中的強大能量相合,以自身的修行力、願力、咒力祈請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加持,蕩滌掉開光物品自性中的塵垢,靈運寶開光吉祥物激發寶貝其原有的能量內涵,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開光是一種宗教儀式,根據宗教不同分為佛教開光、道教開光等。開光最初來自道教,是道教儀式之一,即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表法意義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佛教認為,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唐代神秀禪師說過:“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硃砂筆點向佛眼,是因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點開佛眼,開發眾生的內在智慧。如果眾生沒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還執為實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發掘原有的般若智慧。佛教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開光儀式,不僅是開佛眼,更是開眾生的心眼,開內在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