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真的有因果報應嗎天運五行屬木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3~6年這段時間,他們會找到自己的怙恃,日夜依附在怙恃身邊,進而有所要求,追求怙恃的呵護與溫暖,但我們並不知道有這回事。
6~12年這時代,是最頑皮作怪時期,他們由於恆久得不到怙恃的填補,便發生了怨氣,在家中搞損壞。 好比:家裡會發出莫名其妙的叮叮咚咚撞擊聲;會欺壓自己的幼小弟妹,讓幼小的弟妹無緣無故的哭鬧不止;損壞怙恃之間的情緒,讓怙恃爭吵,直至怙恃情緒破碎。
12~16年這時代,最容易阻擋怙恃的財運,嬰靈會在怙恃前往寺廟參拜時,追隨前往並四處伸冤,使怙恃無法獲得神佛的庇佑,造成許多怙恃無形中得病痛;也阻礙怙恃事業上的生長,嚴重阻擋財源,嬰靈會不擇手段的抨擊將自己殺戮的怙恃!
事實上無論男子女人都是共業者,通常情形下,若是被墮的是男孩,則會糾纏母親;若是是女孩,則會糾纏父親。而且嬰靈還會隨着時間逐步的長大,他們抨擊怙恃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壯大。總之,這都是絕對的事實,信與不信,都取決於自己,人人都有判斷的自由!
無論死去在世的都是您的孩子!緣分好的有可能遇到被超度,可是又有若干嬰靈並未被超度,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嬰靈,真的異常可憐!希望人們能熟悉到墮胎的罪行,墮胎嬰靈的悲涼,廣為周圍身邊的人宣傳墮胎之過患。墮過胎的人,真誠懺悔,全力超度,為孩子重塑金身,早日投胎轉世,免受淪落之苦。為他們尋找到一個好的去向。這正是你運勢財運事業欠好的基本緣故原由,許多人說我同夥打過好幾個,現在運氣異常好,那只是未到時刻,到時刻以後,自然有報應。
實在,真相是,墮胎后的嬰孩,它們的靈魂並沒有脫離,而且無法脫離怙恃。他們從九泉拿到一個投胎的名額異常不容易,來投胎的神識都是和我們十分有緣的,無 非是來報恩、報仇、索債、還債。當女人的子宮受精卵最先發育時,神識,也就是靈魂會歡歡喜喜地進入到這顆名貴的受精卵,守候成為人身。可是當他們滿懷期待,母親妊娠十月,卻沒想到被墮胎醫生的手術刀或者藥物,在子宮內里被殘忍地殺戮了!他們的肉身雖然沒有了,可是靈魂卻遭受了地獄般的煎熬和痛苦,而且再也無 法再次投胎或是脫離怙恃,他們的情緒被氣忿、憎恨所充斥!
墮胎的女性,往往多病、多災、命短、精神模糊、總是想自殺等等,身體有諸多疾病纏身,困苦不堪,由於嬰孩隨着母親、或者父親,需要耐久靠吸食陽氣來討生涯,或依附在腰背、或依附在腿部等等,耐久以往,使得此部位十分懦弱,疾病纏身。
墮胎是殺生罪行,以事、意樂、加行、事實權衡,事是胎兒,並非無情法與低等生命,而是極為名貴的具命有情。意樂之中,想是於胎兒作胎兒想;煩惱是貪、嗔、痴任何一種,譬如未婚有身為了遮人眼目,或者不想撫育後裔,而自己墮胎,或者古代一夫多妻,妻子嫉妒小妾有孕,下藥墮胎;等起為樂墮胎欲。加行是服藥墮胎或作人工流產手術。事實,是胎兒斷命根。因此墮胎即是殺人,墮胎者成為殘忍殺戮親自骨血的殺人犯。
因果報應規則的隱秘
一、已作不失
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已做作的善與不善的業,肯定會感受苦樂的果報,善惡的業力不會由於時空的轉換,而無緣無故地削弱或者消逝。雖然業力的成熟有快慢的差異,有的現前感受,有的需要履歷漫長的時劫,等到因緣聚合才會受果,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任何一種業會被時間、水、火等外法所撲滅。就象智悲光尊者所比喻的那樣:“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以是我們所造的一切善惡業,雖然暫時沒有展現果報,但這些最終不能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一旦業力成熟,縱然是斷除業障的聖者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況且我們凡夫?
曾有一日,佛在精舍正為學生說法,突然徑直走來一位孕婦,指着佛陀說道:“沙門!你貽害不淺!你讓我有身又將我甩掉,我四處找你都找不着,原來你在這裏逍遙享福,現在你說你若何安置我?”實在這女子並未真的有身,她受外道的指使,將臉盆捆在肚子上,偽裝有孕在身,妄想中傷佛陀。固然她的手法最終照樣被空學生髮現了。
在場的學生驚訝異常,心中不禁疑惑:為何解脫的聖者如佛陀仍會遭受果報?那時舍利弗就代為問佛,是何因緣致使此女中傷佛陀?佛告眾學生:“久遠以前,在一王城中,有一賢女名‘善幻女’,她對修行人異常尊重,時常予以供養,尤其是對‘無勝’和‘常觀’兩位法師。無勝法師修持精進、德性高尚,頗受民眾敬重,而常觀法師,世俗習氣卻很深重。雖然善幻女逐日都以一致供品供養,但在態度上難免有凡夫的劃分,對無勝法師她有更多的尊重。日子一久,常觀法師心裏不平衡,不禁生起強烈的嫉妒之火,逢人便說善幻女一定與無勝法師有私通,雖然外面上是同樣的供品,私下卻對無勝法師尚有厚意。那時雖有人勸告,但他仍然不停地造謠中傷。
“那位常觀法師就是我的前身,由於惡意中傷有德的修行人,曾經遭受無數千年地獄猛火燒身的苦報。雖然現在我已得解脫,但余報未盡,以是今生還要遭到同樣惡意的中傷!”以是縱然是圓滿成就的佛陀,也示現因往昔的中傷,在歷耐久遠劫后,仍然絲絕不爽地感受惡業的報應。
又昔日有人想出家,阿羅漢觀其八萬劫內無此善根,故不允許,后佛言其在八萬劫前,曾於山中遇虎,驚慌攀樹,並失聲叫了一聲“南無佛”,以此善根而得出家、證果。以是,食少金剛亦決不用,一聲“南無佛”,這八萬劫前無意所造之善因,在因緣成熟之際,也自然現出它的果報。我們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若是沒有以對治力懺悔,那麼在今生與下世甚至萬萬劫后終將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絕不能能自動消逝。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若是未被邪見、嗔心等摧毀,也必將次第成熟樂果。
二、苦樂規則
天涯無際的眾生,由於自愛的本能,無不希求安樂、逃避痛苦,即便我們以為微不足道的蚊蟻,也是日日都在追求安樂。然而大多數的眾生不明苦樂的規則,不知苦樂的泉源,以是無緣踏上安樂的正道。他們往往南轅北轍,想求得安樂卻未曾種下樂因,想遠離痛苦卻四處製造苦因,如是而行怎麼能離苦得樂呢?實在苦樂的泉源只在我們的心、我們所造的業。
每當我們生起善心、說愛語或者輔助他人的時刻,總會心裏充滿歡喜;每當我們生起噁心、說粗語、損害他人的時刻,總會以為心裏憂傷、壓制。這是人所皆知的淺顯知識。它就發生在我們的心裏當下。而苦樂的局限遠不止此,通常一切適悅人心的感受都稱為樂受,一切使人心不適悅的感受都稱為苦受,它包羅外境、身體、心理所引起,發生在已往現在未來一切時處的感受。
關於這一切苦樂感受的泉源,成道的賢人比我們見得遠為深廣徹底,無數的佛菩薩都覺悟到宇宙中有一條永恆的規則,巨細無遺地貫串於萬事萬法中。這條規則,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歸納道:“豈論是凡夫照樣聖者,他們身心相續中所有的安樂感受,下至地獄眾生獲得一絲涼風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業的效果,絕對不會有從不善業發生安樂的可能;相反,眾生相續中所有的痛苦強制,上至聖者阿羅漢相續中的苦受,都是往昔做作惡業的效果,絕對不會有從善業發生痛苦的可能。”“痛苦與安樂又有種種的差異,同樣這是從善惡業的種種差異,沒有絲毫雜亂、各別響應而感召獲得的。”
佛陀以其一切智智現量照見萬法的因緣,關於人性之中種種的苦樂差異從何而來,佛陀曾經開示說:“國王、父老職位尊貴,是從禮敬三寶得來的;豪富之人,財物無量,是從布施得來的;長壽之人康健無病,是從持戒得來的;相好之人容光煥發、膚色雪白,是從忍辱得來的;用功之人樂於福事,是從精進得來的;平靜之人言行審慎,是從禪定得來的;聰慧之人通澈明達,是從修慧得來的;又有人音聲清亮、令人喜聞,是因已往歌詠三寶得來的;有人身心清凈、無有病痛,是因已往修慈心得來的。”
“做人仆眾,是欠債不還、不禮三寶的果報;為人丑黑,是遮佛灼爍的果報;身體矮小,是輕慢人的果報;愚昧無知,是不修業的果報;性格專愚,是不教人的果報;為人喑瘂,是中傷人的果報;耳聾目盲,是不聽法的果報;身生惡瘡,是扑打眾生的果報;常遭獄難、扭枷其身,是籠系眾生的果報;為人口缺,是宿世鈎魚口缺的果報……”
由此下至無間地獄的凡夫、上及聖者諸佛菩薩,宇宙無量時空之中的聖凡境界,有着種種苦樂的差異,每一苦報必有其對應的惡業之因,每一樂受必有其對應的善業之因,每一種業因肯定恰如其分地展現它的果報,既不會顛倒也不會雜亂。好比行善不能能感苦,造惡不能能得樂,又同樣是善業,布施不是相好的基本因,持戒不是增財的基本因。以是世間的一切萬法都遵照着這個苦樂的規則,永遠不能能有什麼逾越性的變異。
正由於它是世俗名言中一條永恆的規則,在這個宇宙無時無處不展現它的存在,以是一切真善美的道德性為便有了依據和保證,一切聖賢立教皆基於此,一切生命的求證圓滿也必基於此,否則一切世間的美德、一切出世間的解脫都只會成為口中的立論,而變得毫無實義,義士捨身成仁、烈女堅貞守節也成了迂腐無義之行。如能對今生起堅硬的定解,那麼善惡、苦樂涇渭明白,我們一親身語意的行為必將唯善是趨。以是宗喀巴大師說,對業果的決議無欺獲得不移正見,是為一切空學生的所有正見,是一切白法(善法)的基本。
三、作法自斃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以是我們現在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而現在自作的一切,也必將於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下世,在自己的心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
關於這一點,發生在波斯匿王身邊的兩件事會給我們許多啟發:
佛在世時,波斯匿王之女善光,伶俐正直,怙恃同情,舉宮愛敬。一日,王對女兒說:“你很幸福,依附父王之力,舉宮都對你愛敬。”女兒卻答道:“我憑自己的業,感得這樣的福報,這並非父王的能力所致。”王聽后異常生氣,高聲說:“我倒要看看你自己的業力若何?”隨即密令隨從找一最貧賤的托缽人,將善光嫁與他。波斯匿王對善光冷嘲熱諷:“你憑自己的業,不要再靠我,往後你自己自力生涯去!時間會磨練你所說的是否是真理!”
此時善光仍然堅持無悔,並心無反顧地與托缽人離宮而去。途中,善光問丈夫:“你怙恃還健在嗎?”托缽人回覆:“怙恃先前是舍衛城最大的父老,現在已去世,留下我伶仃孤苦,
日以乞食過活。”善光又問:“先怙恃的住宅還記得嗎?”“那時的宅院已被損壞,只留下一片曠地,地址還記得。”於是配偶同到故宅,奇異的是,豈論他們走到那裡,隨處都有地下寶藏自然現出。用這些寶藏,配偶僱人造宅,一月未滿,宮宅已成。生辰八字與五行的關係是什麼
一日,王忽憶起善光,就問屬下:“公主現在生涯若何?”有人稟報:“不瞞大王,公主現在的生涯並不比大王差。”當天,善光遣夫將父王請至家中。看到女兒家宮宅莊重,王大為驚訝,就去問佛:“我女先世作何福業,得以生在王家,身有灼爍?”佛對其講述往昔因緣:“九十一劫前,毗婆屍佛時代,佛涅槃后,有位槃頭王,建起一座七寶之塔供佛舍利,其醫生人見后即以天冠拂飾戴在像的頂上,又以天冠上的如意寶珠掛於塔頸,同時發願:願我未來身有灼爍,紫磨金色,尊榮豪貴,願我永離三惡八難之處。那時的夫人,就是善光的前身。
厥後迦恭弘=叶 恭弘佛出世時,有位婦人以美食供養佛僧,但遭到丈夫的阻攔,那時她委婉勸夫:‘我既已請來佛僧應供,這回照樣讓我滿願吧!’效果丈夫聽從了勸告。這位婦人,也是善光的前身。其夫是托缽人的前身,由於阻礙供養,遭受多生經常貧賤的果報,因厥後聽從其婦之勸,以是依賴其婦而感召豪富貴,脫離其婦時仍然貧賤。”
若是善光的幸福是來自於波斯匿王的蔭庇,那麼她被父王驅逐后,肯定會因此而貧困,然而事實並非云云,善光的幸福來自於她的善業,以是波斯匿王可以驅逐其身,卻不能以此消除她往昔所積之福德,不能能以威勢將貧賤之苦加諸於她。
一天,波斯匿王睡前,聽到兩內官爭論,一人說:“我今生全仰仗大王過活。”另一人駁道:“紕謬!是自己的業決議了自己的人生,並不依賴大王。”那時王想:“說‘依王而活’者,可予誇獎。”於是遣人告訴王后:“等會我派人前來,你可重賞他。”又召來那位說“依王而活”者,令他送瓊漿給王后。誰知此人剛一出門,就鼻中出血,難以前行,遂請那位說“依業而活”者代他前往。隨即,王后即重賜錢財、衣服、瓔珞。內官回來見王,見非所遣,王深感意外,就召來說“依王而活”者,問道:“我命你去,為何不去?”內官以真相相告,王聽后嘆道:“佛語真實不虛!自己造業還自受報,並非他人所能主宰啊!”
波斯匿王想將受用賜予前者,豈料未曾種此福因的前者卻無緣領受,而他不願賜福的後者反以自己的福因居然獲得。以是,苦樂果報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召,並非“萬能的主宰”所能賜予。基於以上作法自斃之理,我們應該明了惟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未來的果報取決於自己現在的所作,前途和運氣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我們若何運用自己的人生來實現生命的價值。所謂的自愛、自主、自尊,就是在生命的時時刻刻,對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都負有責任感,這樣才會一生無悔,迎來灼爍的未來
四、未作不遇
俗話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豆絕對不會長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若是沒有修集能感苦樂的正因之業,就決不能能感受響應的苦樂果報。我們想要秋收果實,必須在春天播下它的種子,中央仔細照顧護士:澆灌、施肥,加上自然方面的助緣:陽光足夠、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這樣因緣具足,時節一到自然就能收穫成熟圓滿的果實。若是上述的需要條件不夠圓滿或者不能具足,那麼效果必有響應的缺陷,或者不能能發生。
世上的一切所求,都不能能憑空從天而降,免費算命網(http://www.zhouyi.cc/)自有它發生的因和緣。以是真正明了因果紀律的人,就會根據因果的紀律來起勁地締造自己的運氣。人生充滿了林林總總的理想,但若是不自動地種下正因、蘊蓄順緣,那所謂的理想都將成為夢想而破滅。豈論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須首先明了樂成的因與緣,然後隨順因緣,腳紮實地付諸實踐,剛剛有樂成的可能。
好比要做一位名醫,首應刊行醫濟世的大心,然後依止高明具德的先生,依教推行,學先生的醫德與醫術,另一方面潛心研究醫典、起勁投入實踐,自動為自己締造條件,自然會成為名醫。出世間的學佛修道要想獲得成就,同樣需要具備因緣,先要真實發大菩提心,然後如法依止上師,勤積福慧二種資糧,這樣有一份因地的行持就會成就一分果地的好事。倘若心高如天,行為下劣如地,妄想獲得修行的受用,豈不似緣木求魚、水中撈月一樣平常毫無效果?宇宙的因果律至公至正,他從來不會左袒一方、厚此薄彼,也不能能無緣無故地降罪或賜福予人。人只有順應緣起的紀律,但自默默耕作,天道好還,當有加倍得報的一日。
五、因微果著
佛陀時代,迦維羅衛國與舍衛國之間有一棵大樹,叫尼俱類樹,高二十里,枝恭弘=叶 恭弘散布,周遭籠罩六十里。樹效果實常有數萬萬斛之多,味美香甜,果實成熟自然墮地。一天,佛見比丘在樹下拾果,就對阿難說:“天下萬物都各自有往昔的因緣,人們修福,就象這樹,先是從一棵種子最先,以後逐漸生長,最終的果實卻會多得無量。”業的紀律就是云云:縱然是很細小的善業,也能感發極大的樂果;縱然是很細小的惡業,也能感發極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長出無量的桃李果實,與此外因果相比,心裏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極為顯著。
《賢愚經》中有兩則公案:
一天早晨,佛與阿難去城中乞食,途中瞥見一群小孩在做遊戲,他們用泥沙堆砌宮殿、衡宇,又做成客棧蘊藏“財寶”、“五穀”。其中有個小孩遠遠地見佛走來,凝望着佛的莊重相好,小孩心裏禁不住歡喜踴躍,馬上跑去拾取自己“糧倉”里的“穀子”,虔敬地用手捧着,想要供養佛陀,但身體矮小的他不能遞到佛的缽里,於是就對身旁同伴說:“我踩在你的肩上供養五穀,可以嗎?”同伴很歡喜地准許了。於是踩在他的肩上,將土供養給佛。
佛俯身接受了小孩的供養,然後對阿難說:“你拿這土去塗我的衡宇。”這天乞食完畢,返回祗桓精舍,阿難就將土壤塗在佛陀屋子的一面。塗完之後,阿難見佛,佛告訴阿難:“今天這個小孩以歡喜心供養了土壤,這土塗沫了佛衡宇的一邊。他以此好事,在我涅槃百年之後,看成國王,名阿輸迦。另一小孩,看成大臣,他們配合統治南閻浮提一切河山,興隆三寶、廣設供養,他會把舍利漫衍到整個南閻浮提,且為我造八萬四千座塔。”這個小孩後世就轉生為印度的一代名王——阿育王。
另一個公案:
佛世之時,有批商人前往他國做生意,他們帶了一隻狗。行至途中,人馬困窘,商人們就地休息。在閑靜之時,趁人不備,狗便去偷商人的肉,不幸被眾人覺察,遭受一頓猛打,腳被打斷,最後被棄于田野之中。那時舍利弗以天眼瞥見此狗,攣躃在地,飢餓困篤,岌岌可危。尊者隨即著衣持缽,入城乞食。得食之後,立刻飛臨,慈心哀切地將所得之食喂與狗吃。逐漸地病狗的身體得以恢復,它心裏歡喜,變得踴躍異常。這時舍利弗就為它說法,不久狗便命終,轉生為人。厥後,阿難問佛:這狗往昔造何惡業,導致今生墮落為狗。
佛告阿難:已往迦恭弘=叶 恭弘佛時,有眾比丘聚會一處,其中一幼年比丘音聲清雅,梵唄唱贊十分善巧,人皆愛聽。另一老比丘,音聲濁鈍,不能經唄,往往作聲自娛自樂,但此老比丘,實是沙門好事圓滿具足的聖者羅漢。那時幼年的妙音比丘,見老沙門音聲濁鈍,自恃狂妄,就呵叱道:“長老作聲真象狗吠。”等他罵完,老比丘便喝道:“你熟悉我嗎?”幼年比丘回覆:“怎麼不熟悉?你不就是迦恭弘=叶 恭弘佛時的比丘嗎?”上座點醒他:“我已成就阿羅漢道。沙門儀式,悉皆具足!”幼年比丘一聞此言,馬上心驚毛豎、驚慌自責,隨即近前懺悔悟失。那時老比丘接受了他的懺悔。由於這一惡口的罪業,幼年比丘在往後的五百世中,常受狗身,飽嘗痛苦。
昔日迦恭弘=叶 恭弘佛時,有僧修定,因厭聞沙彌誦經,罵其似蛙聲,厥後感得五百世為蛙。又色都佛時,有一樵夫,自念貧困,於是積資買一款項,蓋在盛滿水的瓶上,持以供佛,厥後感得世世代代手握款項,用之不盡,直到釋迦佛時,出家也不須乞食,人稱為款項比丘,后證阿羅漢果。又釋迦佛時,有一富人,其家產一象,便溺皆成金,金玉滿堂,有人問佛,佛說此人在色都佛時,由於敬佛,在佛像上將佛所騎的象,塗以黃金,以是感得此報。
通過這些因果的事實,我們知道果待遇因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等量還報,往往會增至許多倍來酬還。不象播一粒種收穫上百斤果實那樣的增倍,心裏的造因感果加倍希奇,一把泥沙的供養所得的是君臨天下的輪王之報,一句惡語所感的是五百世墮落狗身的漫長痛苦,以是心的變現能力要遠勝過外種生長的能力。《集法句》雲:“雖作細小惡,後世感大怖,能有大損害,如毒入腹中;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谷實成熟。”由此我們應知微細的善惡業,跬步不離,將會出生寬大的苦樂。因而對於細小的善業也應勵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細小的惡業,也應勵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生辰八字五行缺火有什麼補救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