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励志故事 正文

滕有璽:掙脫貧窮的夢魘

我是一個證據

滕有璽:掙脫貧窮的夢魘

時間:2011-10-08 作者: 編輯:小故事

李雲鯤:我是機場清潔師

  滕有璽出生在江蘇阜寧縣農村,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是最小的一個。從記事起,貧窮就在他的生擲中烙下了深深印記。由於窮,山芋管飽曾經是他幼年時最大的夢想;由於窮,點不起油燈,他沒上過一次晚自習;由於窮,他總是穿哥哥們的舊棉鞋,破舊且不保暖……

  與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念書高考跳出“農門”是滕有璽改變運氣的唯一希望。為了讀得起書,同齡人玩耍時,滕有璽拿起了鐮刀,隨着大人上葦灘割蘆葦。

  隆冬臘月,葦灘里的水結冰了,腳踩上去,薄冰裂開,腳浸在冰水裡鑽心砭骨。割蘆葦是體力活,出汗多,寒風一吹汗水又成了冰屑。汗一直地出,熱汗融化了冰屑;融化了的冰屑又與剛流出的汗水混在一起,被砭骨寒風又吹成了冰屑。一次次水成冰、冰成水、水又成冰。一天下來,裡外衣服全濕透了,結成了冰,似乎套了一件厚重的盔甲。就這樣天天起早摸黑,整整一個寒假,才氣委屈湊足一年的學雜費。

  “貧窮就像夢魘一樣纏繞着我,學習中那些帶‘窮’的字句,像一把把無形的刀割着我的心,就連常見的‘窮鄉僻壤’、‘窮山惡水’、‘窮困潦倒’、‘窮途末路’等成語,也讓我毛骨悚然。唯有‘窮則思變’給我鼓舞,給我氣力!就這樣,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高考’這根救命稻草上。”

  北大、清華是滕有璽的目的,貧困卻令他與夢想失之交臂。“父親那時70多歲,干不動活了,我是靠哥哥姐姐資助才完成學業的,不能再增添他們的肩負了,”他說。師範學院學雜費全免,另有生涯津貼,滕有璽最終選擇了揚州師範學院化學系。

  進了大學之後,貧窮的夢魘依然未能脫節,甚至因此差點錯過了讀研的時機。“溫習考研時,由於營養不良和延續熬夜,我受涼傷風了。為了省錢,我沒有去醫院,自己找了幾顆葯,以為可以扛已往。誰知病情加重,轉成了肺炎,不得不住進醫院。”住院半個月,滕有璽落下了政治溫習。效果,總分遠遠超出錄取線,政治成就卻差了3分。

  若是沒有陳文建先生全力推薦,若是不是蘇州大學曹陽教授愛才心切,爭取到一個特批名額,滕有璽或許就永遠被擋在蘇州大學門外了。

  尋找“脫窮”的竅門

  1997年研究生結業后,滕有璽進入蘇州固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那時,這隻是一家300人的校辦企業,卻有着成為“天下二極體行業第一”的雄心。

  “進公司后,他從一名通俗手藝員做起,從部門助理、部門司理、部長一步步走來,直到成為主管生產的廠長、公司的副總司理和監事會主席。這麼多年,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力爭第一,做到最好。”蘇州固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念博云云評價他。

  滕有璽的第一個目的是做好一名手藝員。別人演習一遍,他演習三遍;別人日間學,他日間、晚上都學;別人根據先生講的做,他還要問為什麼。

  為了做到“第一名”,滕有璽四處向大師學習:到南京加入陳安之舉行的總裁班,兼修營銷;赴新加坡聽安東尼·羅賓的“釋放心中的巨能”課程;前往深圳加入傑·亞伯拉罕的“億萬美元周末營銷研習會”;到上海聽湯姆·霍普金斯講“若何當億萬富豪”……即即是剛娶親、收入不是很高的時刻,他也要乞貸外出聽課。

  不僅云云,滕有璽更捨得花錢投資自己的“大腦”—買書。“加入事情后,我搬了三次家:第一次遷居時,傢具裝了一板車,書卻裝了一卡車;第二次遷居時,書裝了兩卡車;時隔不久第三次買房遷居,書已經要裝兩卡車半了。”他說,“這些書絕不是買來擺樣子的,每一本我都認真讀過,每一次閱讀都有自己的收穫。”

  終於有一天,他溘然發現自己已經脫節了貧窮,過上了許多人夢想的生涯:擁有自己的事業、別墅、車、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這一年,滕有璽38歲。

  “在我小我私人的履歷中,最先一直在通過種種方式、路徑去尋找‘特其餘高着’,但一再碰釘子。直到有一天,我才名頓開,實在‘脫窮’的竅門異常簡樸。”回首自己的奮鬥歷程,滕有璽總結出“脫窮”的竅門是掌握六概略素:不停積累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決議生長高度的素質,面臨問題的悟性,持之以恆的實踐,和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心。

  樂成“脫窮”之後,滕有璽刻意寫一本書,把自己發展的歷程、感悟、小我私人改變的方式及實踐效果整理出來,輔助更多的人走向富足。

  問對問題太主要

  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異是什麼?是資金、人脈、學識,抑或是種種因素的綜合……滕有璽的謎底是“差其餘頭腦方式和頭腦習慣”。在他看來,只要在每件事上都“問對問題”,即便沒有高學歷、好靠山、好爸爸、好專業、好事情,人人也都可以樂成。

  差其餘提問,差其餘角度,效果迥然差異。例如,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這麼窮”,若是改成“我怎麼才氣變得富足起來”,就會大紛歧樣。

  好的提問,好的回覆,會把人帶向好的偏向。譬如,你希望自己多學些知識,就會問自己:“我要若何善用這個時機,來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更好呢?”這樣一問,你很快就會振奮起來。當你為某件事憂傷時,不妨這麼問自己:“10年後,這件事情還這麼主要嗎?”這樣一問,心情就能很快改變。與別人相處不愉快時,你可以這樣自問:“另有沒有設施可以影響這小我私人,我要怎麼做才好呢?”這麼一想,很快就能找到雙方的差異,進而化解這種差異,找到對話的方式。

  對自己提出一個問題,大腦都市準備一個謎底。問答之間,就會找到你想要的解決方式。在前行的路上,滕有璽問了自己許多問題:

  確定人生目的時,他問自己:“若何成為天下第一?”

  尋找事情時,他問自己:“若何快速在將要從事的行業中實現我的價值?”

  失敗時,他問自己:“發生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利益?”

  取得成就時,他問自己:“另有哪些可以改善,讓我做得更好?”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帶着雙腳去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