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名是個旁聽生
預見未來
時間:2012-03-23 作者: 編輯:小故事
1910年,28歲的他旁觀一場航行演出,引起了對飛機的強烈興趣。通過對飛機組織的仔細考察,他確信可以將那時的飛機刷新成經濟適用的交通工具。那時飛機只處於啟蒙時期,駕乘飛機只是少數人用以娛樂、運動的一種昂貴消費。那時科學界對所謂“生長航空事業”嗤之以鼻。28歲的他也只是一個從耶魯大學中途輟學的木料商人。
在他最先造飛機的十年之後,他以為替美國郵政運送郵件將會是一門賺錢的生意。他決議加入“芝加哥——舊金山郵件蹊徑”的投標。他把運輸價錢壓得不能再低,許多專家以為他的公司必倒無疑,就連郵政政府也嫌疑他能否撐得下去,要求他交納保證金才肯簽約。然而人們忽略了一個簡樸而顯著的“破綻”——飛機自己越輕,它所載的貨也就越多。這是獲得效益的基本途徑。他着力減輕飛機的重量,不出所料,他的郵件運送營業最先賺錢,
很快,他從運送郵件生長到載運搭客。在噓聲中唱完一首歌
一次大戰後,航空工業空前萎靡。他的公司停產了。他轉為製作傢具維持生計,仍另籌資金供養飛機公司的幾個主要工程師,繼續其舉行中的研發設計。許多人以為他太過狂熱,不切現實,而他篤信航空業終究會柳暗花明。他說:“我可以預見未來……”
他就是這樣我行我素,自行其道。今天,這個自以為是的人確立的飛機製造公司成為了全天下最大的商用飛機製造公司之一。他即是著名全球的波音飛機製造公司的首創人——威廉·波音。
“除了事實之外,再也沒有權威,而事實來自準確的認知,預見只能由認知而來。”這是古希臘哲人希波克拉底的話,它也曾作為座右銘掛在了威廉·波音辦公室的門上。
上半杯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