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手機放在咖啡店裡賣
時間:2012-04-26 作者: 編輯:小故事
2004年10月,全球排名第五、在歐洲擁有跨越1200家連鎖店的德國咖啡業巨頭沏寶,宣布與英國移動電話運營商互助,進軍移動電話市場。
在咖啡店裡賣手機,這行得通嗎?
“這哪是什麼咖啡店?整個一雜貨鋪嘛。”一走進沏寶咖啡店,人們不禁會發出這樣的嘆息。簡直,不僅是手機,這裏從咖啡、手錶到燉鍋、褻服,一應俱全。
把這些絕不相關的商品擺在一起賣,豈非就是傳說中的“沏寶模式”?
不錯,這正是“沏寶模式”的尺度做法,也就是客戶共享,使品牌的可接觸局限最大化。
沏寶咖啡店遍布德國的大街小巷,在這些咖啡店裡,客戶除了能夠享用鮮味的咖啡外,還可以獲得基本的手藝支持,購置手機、預付費卡、SIM卡,以及解決簽約手續等。
這種團結銷售的方式充實行展了產物的整合效應,於是,一些主顧本設計來店裡喝杯咖啡,效果卻購置了一部手機;而另一些人在解決移動電話服務的同時,也難以抵禦鮮味咖啡的誘惑,乖乖地掏了腰包。短短16個月內,沏寶就已經吸引了跨越50萬名預付用度戶,以及數目偉大的簽約用戶,
現在已一躍成為德國最大的預付費服務供應商之一。當年,我曾命懸一線
同時,憑證消費潮水和人們對現代科技的預期,沏寶以“每周一次新體驗”為主題,每周限量推出15件特選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說,若是看中了一件商品而沒有購置,一周之後它就被撤下貨架,再也買不到了。這一怪異的營銷手段使原本普通俗通的產物銷售釀成了異常怪異的個性化體驗,激起了主顧心裏深處的購置慾望。
眾所周知,品牌的互助就好比是相親,不只要“合眼緣”,還要考究“門當戶對”。好比適口可樂和麥當勞,一個是飲料巨頭,一個是快餐大佬,在品牌的分量上,都是統一級其餘。同樣原理,沏寶也不能能賣二三流的產物,它正是行使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巧妙地搭了一回順風車。
2006年6月,幾個沙特球迷閑步在德國慕尼黑的陌頭,四下尋找避暑消閑的地方。他們看到了沏寶咖啡店,於是急遽推門而入。輕呷兩口香醇的咖啡,疲勞睏倦一掃而光,大伙兒這才仔細端詳起這家店來。很快,他們的眼光就落在了櫥窗里擺放的一部部漂亮的手機上,這些新上市的手機讓人愛不釋手,他們很爽直地掏了腰包——類似的情景天天都在遍布德國的各個沏寶咖啡店裡上演着。
勝出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