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励志故事 正文

“智者”無懼

兩個偉人

“智者”無懼

時間:2012-04-27 作者: 編輯:小故事

  55年前的一個夜晚,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一家醫院里,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金·彼得。
  剛出生時,彼得的頭就比其他通俗新生兒的3倍還大,讓他柔軟懦弱的頸部難以支持。在他的後腦勺上,長着一個新鮮的鼓包。經由做腦部掃描,效果發現他的顱內腦後部竟長有一個巨型的瘤狀物,瘤狀物內部呈液體狀態。這個瘤犹如隱藏在彼得頭中的一顆準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破碎,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醫生說,彼得存活的幾率險些為零。此時,彼得的怙恃必須面臨兩種痛苦的決議:要麼放棄救治,把他送到福利院,要麼做風險係數極高的手術。最終,彼得的怙恃沒有選擇手術,而是把彼得帶回了家,全心地呵護和照料。
  襁褓中的彼得很少啼哭,總是合著雙眼平靜地躺在那裡。怙恃怕他悄無聲息地死去,便隨時過來考察他的呼吸,以確定他還在世。
  時光荏苒,轉眼間,彼得1歲了。這天,彼得的父親帶他回醫院做腦部複查。在醫生看來,彼得能活到1歲簡直是個生命的事業。檢查之後,醫生驚詫地發現,彼得顱內水瘤的直徑顯著小於先前,也就是說,水瘤正在逐漸萎縮,這意味着彼得的生命也許不會再受到威脅。
  然而很快,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彼得長到3歲時,還不會語言,不會走路,不會穿衣服,對外界的感受很緩慢。
  他再次被送到醫院舉行檢查。這次,醫生得出的結論是:彼得顱內的水瘤已經完全萎縮,但萎縮組織形成了一個結,榨取小腦導致功效障礙。也就是說,彼得往後將是個生涯完全不能自理的低能兒。
  彼得4歲時才最先蹣跚學步,他行動艱難而遲緩,動作扭曲歪斜。他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恣意地享受生涯的多彩和美妙,只能整日坐在書架下面的地板上,

不知的境界

翻着一本本厚厚的書籍。低能兒通常會重複做統一個動作,因而,彼得的行為並沒有引起身人的注重。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在看報紙時遇到了一個不熟悉的字,坐在一旁的彼得湊過來,用模糊不清的口齒念出了誰人字的讀音,並註釋了字的意思,父親馬上驚呆了。
  事實上,彼得3歲就會背誦字典了,4歲時記着了百科全書的1~8冊。他看書的速率驚人,凡人看書通常要用3分鐘才氣看完1頁,而彼得則左眼看左頁,右眼看右頁,只需八九秒就可以看完,並能熟記書中98%的內容。
  隨着歲數的增進,彼得的影象力變得加倍驚人。他曾用85分鐘看完一本書。數年之後,他依然可以說出這本書的內容和書中人物的名字,甚至還能隻字不差地背誦書中大段的章節。除此之外,彼得還知道全美所有都會名稱、高速公路編號、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及電視台名稱;心算所用的時間,僅是凡人的1/3;能憑證一小我私人的生日,在半分鐘內準確地皮算出這小我私人退休的日期將是哪年哪月哪日及星期幾;還可以在鋼琴上彈奏幾十年前聽過的樂曲,知道是哪位作曲家創作的,以及生日、出生地和去世的日期。
  然而,一個生涯中的智障低能兒,怎麼會有云云超強的影象力呢?原來,彼得的腦部結構差異於凡人。通常,正凡人的腦部門為左右兩個腦半球,而彼得的兩個腦半球卻慎密地合成為一個整體,而且彼得的腦部在不停地發生着轉變:他的左腦嚴重萎縮,而右腦則因水瘤萎縮發生的壓力逐漸盤據成了8~9個部門。
  人類的右腦支配如音樂、數學、藝術、視覺及動作等方面的能力,而左腦則支配如語言、邏輯行為等方面的能力。
  彼得由於左腦萎縮受損而損失了語言和自理能力,卻由於右腦的不停盤據蓬勃而成了影象力超強的天才。這一徵象被醫學界稱為“學者症候群”,即“獃子型的天才”。
  只管醫學專家為彼得測證的“影象智商”效果高達220,但在現實生涯中,彼得卻依然是個低能、極端自卑的人。他很少上街,不願與人來往,甚至畏懼面臨他人的眼光。
  厥後,智障市民協會把彼得先容給了《雨人》的編劇,而他則成為“雨人”的人物原型。這部影片由好萊塢著名影星達斯汀·霍夫曼主演,曾多次獲得大獎。這次差異尋常的履歷,使他逐漸地脫節掉了自閉的陰影,變得爽朗起來。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比較,讓我們遺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