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励志故事 正文

投資四宗“罪”

Google是如何賺錢的

投資四宗“罪”

時間:2012-09-05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1.貪心
  1720年4月20日,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賣出了所持的英國南海公司股票,賺錢7000英鎊。但之後南海股票繼續上漲,牛頓感受自己只賺了個小頭,嚴重“踏空”。於是,他再度買回了南海股票。
  隨後的一年,南海股價從128英鎊躥升至1000英鎊,然則,人算不如天算,很快形勢急轉直下,南海股票泡沫最終破滅,牛頓也以虧損2萬英鎊了卻殘局,牛頓十年的收入在這次生意中化為灰燼。
  牛頓將南海股災歸結為瘋狂的群體行為。然而,智如牛頓者,也難免隨着芸芸眾生,陷入對南海泡沫的民眾理想和群體性癲狂,這不得不讓人們審閱自己心裏的貪心。
  
  2.自信
  但凱恩斯是個破例。
  身為大經濟學家,凱恩斯的投資具有理論支持,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自然是傾向於最熟悉而自信的品種。凱恩斯憑證他在財政部事情獲得的履歷和對戰後德國的考察,最先看好美元,看跌歐洲錢幣,並按10%的保證金舉行生意,確立了一系列錢幣生意倉位。
  不久,他賺到大筆利潤,但也因此以為自己能比通俗人更好地看清市場的走勢,初始的理性被大筆的利潤沖昏了頭腦。1920年4月,凱恩斯預見德國即將泛起信用膨脹,以此為理由,賣空馬克。此前,德國馬克一直下跌,但現在居然最先反彈。兩個月時間,凱恩斯已損失了l萬多英鎊,由他任照料的辛迪加也損失了不少。
  經紀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鎊的保證金,於是他從一個仰慕者那裡借來了5000英鎊,又用他的預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鎊,才得以付清。他被迫認可,自己已經停業了。
  之後,凱恩斯又涉足商品和股票投資,那時德國,

戰地咖啡

這兩項投資都接納保證金生意方式,以很少的成本就可以大筆投資,勇敢的凱恩斯很快就行使複利,使自己的年收益在三年內到達17%。但縱然睿智如凱恩斯,也沒能避開1929年的股災——玄色星期四。
  凱恩斯畢生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他險些變得兩手空空。固然,凱恩斯厥後通過著謄寫作、守舊投資股市,使得小我私人財富再次獲得增進,但聽說1929年的崩盤,是他心裏永遠抹不掉的陰影。
  不管怎樣,凱恩斯是經濟學家當中少有的真槍實彈投身市場去驗證自己判斷的學者,在理性之外再少一點自負,他可能會做得更完善。
  
  3.冒失
  身為資源運作內行,索羅斯自有對金融市場的判斷,他的“盛一衰”理論(繁榮期事後必存在一個衰退期),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然則,索羅斯可不是理論的推行者,而是一個理論的踐行者。
  上世紀八十年月中後期,日本證券市場有一種常見的徵象,那就是許多日本銀行和保險公司,大量購置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
  有一段時間,日本股票在出售時,股市的市盈率已高達48.5倍,而投資者的狂熱還在不停升溫。因此,索羅斯以為日本證券市場即將走向潰逃,他也更看好市盈率僅為19.7倍的美國證券市場。於是,1987年9月,索羅斯把幾十億美元的投資,從東京轉移到了華爾街。
  然而,索羅斯的判斷過於勇敢而冒失,首先泛起大潰逃的並不是日本證券市場,恰恰是美國的華爾街。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道瓊斯平均指數狂跌五百多點,刷新了那時的歷史紀錄。
  在接下來的幾星期里,紐約股市一起下滑。而日本股市卻相對堅挺。索羅斯決議拋售手中持有的幾隻大盤股。其他的生意商捕捉到相關信息后,藉機向下猛砸索羅斯準備拋售的股票,致使期貨的現金折扣降了20%。5000個條約的折扣就達2.5億美元。索羅斯因此而在一天之內損失了2億多美元。
  索羅斯在這場華爾街大潰逃中總共損失了約莫6.5億到8億美元,成了這場災難的最大失敗者。
  索羅斯以為,一個投資者所能犯的最大錯誤並不是過於勇敢冒失,而是過於戰戰兢兢。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以最少投入,獲最大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