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西瓜與諾貝爾獎
琴弦上的一個個音符
時間:2012-09-19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25李書不會撫琴,可他天天都跟琴打交道,掌管着天下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業,實現了他成為“提琴之王”的夢想。
28歲那年,身世农民的李書當上了江蘇泰興市溪橋鎮鎮辦樂器廠的廠長,專門給上海提琴廠加工弓桿、琴頭等零部件。為了更好地生長,他想方想法和上海提琴廠搞起了聯營,藉助對方的手藝、資金、市場,樂器廠才逐漸能自力生產出整套提琴產物。要知道,小提琴的製作難度異常大、工序相當繁雜,一把琴做出來得經由180多道工序,任何一個環節有差錯都市影響小提琴的質量,自己的小企業終於能生產出整套的提琴產物,李書感應很自豪。
1993年,李書第一次走出國門到法國加入一個國際樂器節。就是這一次出國,他發現了一個十分震驚的徵象:他們廠的小提琴訂價是28元,而外洋同樣質料做成的小提琴,卻能賣到一千多元。不用說,這是製作工藝的差距,導致了價錢的懸殊。而在這之前,李書還一直以為自己廠生產的小提琴有何等了得!知道山外有山,他花了一千三百多元,買了一把韓國琴帶回廠,和職工一起研究它的工序。
眼光投向了外洋,李書對各部門的審核也非比尋常:他劃定各部門每個月必須上交一定數額的罰款,同時對質量過關的給予翻倍的獎金。治理職員由於有“罰款”的審核義務,要不停在事情中挑誤差,是真正的“雞蛋里挑骨頭”。工人憂鬱受罰,都市起勁做到最好,只管云云,治理職員依然能找出林林總總的誤差。根據制度,產物一旦找出誤差,工人一天的活就白乾了。
那一年,李書好不容易拿到了加拿大一份大訂單。可產物發出去不久,卻泛起了變形、開裂的問題。經由磨練,是在質料處置上出了問題。這次失敗,李書賠給了對方二十多萬元,相當於他們那時廠里半年的收入。想賺大錢的李書,
遭遇到了他辦廠以來最大的一次挫折。一萬和十萬
挫折最易讓人開悟。李書沒有白白交學費,二十多萬元為他換回一個心底明亮:廠里的職工大多都是些沒受過什麼培訓的农民,他們雖然有精湛的手上功夫,卻由於沒看過好器械,而無法做出好器械來。要想把產物打入國際市場,必須得請高人指點。
於是,李書決議去找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天下著名的小提琴製作家鄭荃。
李書和鄭教授聯繫上后,說自己想到教授的事情室去看看,教授爽直地准許了。親眼看到鄭教授精刻細雕的小提琴后,他悄悄下刻意一定要請到鄭教授當手藝總照料。為此,他隔一段時間就到北京造訪鄭教授。直到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同夥,他才興起勇氣發出約請,請鄭教授到自己的企業去看看。
鄭教授欣然前往。一家小企業一年生產幾十萬把琴,產量位居天下第一,卻由於一把琴只能賺一元錢,投入與賺錢完全不匹配。這樣的現狀令鄭教授心緒難平,他破例准許了李書約請他擔任手藝總照料的要求。往後,由於有了鄭教授坐鎮,廠里提琴的製作工藝越來越細膩。
2002年年頭,一家美國公司傳來一份訂單,要訂購95把琴,但95把琴要的是95種樣式。這是一筆賠錢生意:六十多個模具要新開發,許多新品種得邊試探邊做,而且,一個品種只做一把琴,對於搞流水化生產的企業很不划算,所有人都以為這份訂單不能接。李書卻力排眾議:“做生意哪能宗宗不賠本?用賠本的服務來贏得客戶的知足,即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開拓財源。”
在李書的堅持下,廠里准期趕完了這宗賠本的訂單。厥後,這家美國公司果真自動與李書籤署了耐久互助協議,而且,每年的訂貨量都在增添——到現在,李書確立的江蘇鳳靈公司已成為天下上最大的提琴製造企業,小提琴的生產量佔到了天下30%的份額,成了天下上最大的“提琴王國”。
不是將弓放在小提琴上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小提琴的發音跟製作時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大的關係,每一個零部件都可能對音符發生紛歧樣的效果。仔細想來,李書所走的每一步,都像是他做琴的一道道工序;李書所做的每件事,都像是他琴弦上的一個個音符——而他樂成的旋律和人生的美妙正是源自他的每一步、每件事!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自己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