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人生不浮躁
放下,或許別無選擇
時間:2015-09-26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前些年,曾聽說過一個禪的故事:有一個信徒兩手拿着鮮花去獻給禪師,來到禪師跟前,禪師說:“放下吧!”信徒就把左手的鮮花放在禪師的眼前。禪師又說:“放下吧!”信徒又把右手的鮮花放在了禪的眼前。禪師再說:“放下吧!”信徒已經雙手空空,茫然地望着禪師說:“大師,我都放下了,再沒有什麼可放的了。”禪師說:“不,你的心沒有放下。”信徒聽了,心裏豁然爽朗。
這個故事對我影響很大。以前,我每月的收入總是想設施截留一部門供自己開支利便,自從聽了這個故事後,就把薪水所有交給妻子。我想,人家全身心地嫁給咱了,咱還玩那些小伶俐幹啥?我放下那麼一點點貪求,妻子就對我放下了這樣那樣的懷疑,一時感應家庭溫順了許多。在單元,對於評先、對於獎金、對於那些人人盤算的事,我也不再那麼你爭我奪;盡到了天職,盡到了職責就行了,把鮮花讓給別人,別人衝著我笑,那多好?厥後對於提升這樣的事,我也懶的思量,被人嚮導比嚮導別人輕鬆,有什麼比輕鬆還好的呢?
在這個天下上,沒有什麼放不下的。劉邦打下山河后,日夜鬱悶有人奪取劉家的天下,雖貴為天子,但晚年活的很不自在,臨死前,召集諸候群臣入室,殺了一匹白馬,令他們相率起誓:“從今以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候,若有違此約,天下共擊之!”可是劉邦一閉上眼睛,呂后就封鎖新聞,密不發喪,謀圖不軌。劉邦的鬱悶和臨死前“殺馬立誓”的壯舉,並沒有阻止呂后篡權的野心。看看歷史和身邊的一些事,會發現這麼一個原理:你不放心我,我也不放心你,你想殺我,我也不能無動於衷,到頭來是兩敗俱傷。有些事,你不放下也是沒有用的。譬喻一塊寶玉,總有一天會落入別人的手中。可是有些人就不這麼想,縱然死了也得把玉帶到墓中,
效果是招惹來盜墓賊,玉盜走了,而主人被暴屍野外。這就是放不下的效果。讓謙虛在智慧中升華
放下,或許也是一種智慧。劉秀確立東漢王朝後,河山已是千瘡百孔,為了儘快竣事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的事態,他四處征賢訪聖,追求治理國家的人才。他溘然想起早年的同學密友嚴光(字子陵),他是位很有學問的人,於是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他,可是嚴光不願做官。為感動同硯的心,劉秀和他同榻而眠。嚴光睡覺不忠實,把腿搭在劉秀的身上。劉秀為了留住嚴光想盡了設施,可是嚴光不為所動。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劉秀不再委曲他,賞給他一些款項,讓他回家釣魚去了。嚴光在浙江桐廬的江邊釣魚的地方,後人稱為“子陵灘”。嚴光並沒有為國家、為同硯出一把力,但也留下了死後名。之後的諸葛亮,也是追求清靜無為、冷漠明志的人,可是劉備三顧茅廬,他就出山了,演出了三國鼎立的歷史一幕,造成的是戰亂不止,生靈塗炭,為國家的大一統推遲了十幾年。嚴光是徹底放下了,而諸葛亮沒有放下,專心致志,託孤效忠,最終抱着平定中原的遺願病逝在五丈原。
放下,是一種自在。曾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裡有一老一少兩個僧人,小僧人經常付託老僧人干這干那,來了燒香的,小僧人就付託老僧人:“來客人了,你去上茶!”看到佛桌髒了,就付託老僧人去擦桌子。有些香客見老僧人在小僧人的指揮下,跑東跑西忙個一直,着實看不下去了,就問老僧人:小僧人是您的什麼人,怎麼總是叫您幹些瑣屑雜亂的事?老僧人說:“他是我的徒弟,我是他的師傅。”香客們着實不解這是為什麼。老僧人註釋說:“我有這樣的徒弟是我的福份呵!寺院的大巨細小的事都是他設計放置,夠他辛勞的了;我不外幹些不費心的事,多自在呵!”這個老僧人放的清潔利落,他也獲得了放下的徹底自在。
可是放下是很難的。股票的漲跌你能放下嗎?孩子的學習成就你能放下嗎?職務的升遷你能放下嗎?家鄉的父老你能放下嗎?甚至一場球賽誰輸誰贏我們也時時緬懷着,“放下”是何等的難呵!看看路上的人,都急遽忙忙;看看車裡的搭客心事重重,有幾小我私人活的安然自在?我經常望見一些眼睛紅腫的人,經常意料,是什麼事令他們趟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安睡呢?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雨後彩虹—一個史詩般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