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類的意識像河一樣流動,在清醒的時候,意識流(想)一刻也不曾停息,只是時而有序,時而無序,時而自覺,時而盲目。潛意識和前意識的微妙活動,很少被我們自己所覺察,而在睡眠中卻正好相反,夢境大多以弗洛伊德所說的“夢思”的形式出現,“想”的作用時續時斷,思維的長河時時發生斷流,所以夢境總是讓我們感到光怪陸離,缺乏邏輯。這是因為在睡眠中,我們已極少存在“自覺”意識,我們的“心”,基本上處於一種“自在”的狀態,天然,原始,放鬆,回歸,更接近於嬰兒。嬰兒就很少有“想”,即便是有,也較簡單,因為嬰兒沒有那麼多的經驗,正如一位禪宗大師所說的:“不是悉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這種無想無慮的境界,禪宗大師是修出來的,而嬰兒是原始天成的。嬰兒餓了,尿濕了,不舒服,就哭;吃飽了,小屁屁乾爽了,舒服,就笑。除當下的體驗之外,他無事可思量。當然,隨着嬰兒一天天地成長,他的經驗會一天天地多起來,他也會漸漸地有了“想”,直至和我們一樣,一天到晚滿腦子的官司,沒有片刻的寧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