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是奧地利一位著名的精神病醫生,所以,他關於夢的解析,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析精神病人的心理移位,而其中大多數都是歇斯底里或精神分裂的病人。他的夢析中舉得最多的例子,多半來自兩類人,一類是他的精神病人的夢,另一類就是他自己(一個精神病醫生)的夢。他寫作此書的目的,是要通過對夢內容、夢思、夢材料、夢運作機制等等的分析,了解精神病人的病因所在,從而找到一條治療的最佳途徑。首先我得承認,《夢的解析》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他第一次為我們搭建起了一座完整的關於夢的建築構架,使我們在面對夢這樣一個混亂的心理過程時,思路變得清晰起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龐大複雜的構架。
首先,弗洛伊德認為,夢唯一的目標和動力是願望的達成:
就現在而言,我相當滿意於這一個剛剛分析所得的發現 如果遵循上述這個夢的分析方法,我們將發現夢是具有意義的,而且絕不是一般作者對夢所說的:“夢只是腦細胞不完整的活動產品。”相反地,一旦釋夢的工作能完全做到,可以發現夢是代表着一種“願望的達成”。
夢,並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毫無意義的,不是荒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識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產物。它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實際上,是一種願望的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它是由高度錯綜複雜的智慧活動所產生的。
一個願望的未能達成,其實象徵著另一願望的達成。
不管夢的內容乍看是如何地不幸,其結果均仍為願望的達成。
在願望的達成中,“所有的夢,就某方面來說,均屬於 方便的夢 ,它們可以使夢者繼續酣睡而不必驚醒”。
通過以上幾段經典論述,我們明確知道了弗氏兩個最重要的觀點。首先,夢,原來不是隨便做做的,它是有着明確的目的性的,它的目的就是達成我們在白天清醒狀態下所未能實現的願望。其次,夢是智慧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說,它是意識思維的產物。記住這兩點很重要,因為它們是弗洛伊德夢論述的理論基礎。
比如,按照弗洛伊德的以上觀點,如果一位男士夢見了一個長形的棍狀物,那一定是他對自己的性能力有所期待;而如果他是夢見了一個圓圈形的物體,那一定則象徵著他對女性有着非分之想。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出現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本來很正常,那為什麼那位男士不直接夢見男女性具,卻要拐彎抹角地夢見長形物或圓形物呢?於是,弗洛伊德提出夢架構中的又一個重要論點:夢的特徵是夢的改裝現象。他這樣說道:
如果我們把“夢是需要解釋的”認為是一種夢的特徵,而稱之為“夢的改裝現象”,那麼次一個問題便是“夢的改裝之來源”是什麼?
而一旦願望之達成,有所“偽裝”或“難以認出”,必表示夢者本身對此願望有所顧忌,而因此使這願望只得以另一種改裝的形式表達之。
夢是一種“受抑制的”願望“經過改裝”而達成。
弗洛伊德認為,正是這種改裝,形成了夢的“啞謎”和“隱意”。而夢之所以會進行這種改裝工程,是因為不便直接表達,就只好換一種形式表達。這說明夢者即使是在睡眠中,思維意識也是相當冷靜和理智的。這就完全否定了我們一般人的觀念,認為在夢中,由於腦細胞大部分正處於休眠狀態,因此夢中的思維屬於不完全思維。正相反,他認為夢是一種高度智慧的思維活動。
由於第二個問題的出現,就不可避免地又引出了下一個問題:那個改裝工程又是如何運作的呢?因此,弗洛伊德進一步指出,改裝之來源就是夢的檢查制度。他說道:
我們需假設每個人在其心靈內,均有兩種心理步驟(或謂傾向、系統),第一個是在夢中表現出願望的內容;而第二個卻是扮演着檢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夢的改裝”。
我們當可推出一個合理的假設:“凡能為我們所意識到的,必得經過第二個心理步驟所認可;而那些第一個心理步驟的材料,一旦無法通過第二關,則無從為意識所接受,而必須任由第二關加以各種變形到它滿意的地步,才得以進入意識的境界。”由此,我們可以獲知所謂意識的基本性質 意識是一種特殊的心理行為,它是由感官將其他來源的材料,經過一番加工而成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