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公解夢 夢的百科 正文

庚日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庚日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評論:0

在古代社會,古人們經過細心鑽研和考究發明了天干地支紀年法,天干地支包括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干支相配和得到六十甲子。六十甲子之中的“三庚”指的就是從夏至日起,遇上的三個“庚”字,到了第三個庚日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初伏,意思是說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因為有是個天干,所以每隔十天就會出現一個庚日,就像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等。又因為一年無論是365天還是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數,因此庚日的變化是不確定的,可能今年這一天是,明年這一天就不是了。這就像今年有二月二十九,明年就沒有了的道理。正是因為庚日額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夏天進入初伏的日期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上也不會那相差太大。

老百姓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根據太陽公轉離地球的遠近不同,一年四季的晝夜長短變化也是不盡相同的。春分以後,晝長夜短,到了夏至日陽光接近直射。夏至並不是很熱,雖然地面吸收的熱量比較多,但一般到了晚上就散了。夏天越過越進入狀態,慢慢地地面積累的熱量就多了,太陽的強度也慢慢增強了,我們所處的節氣也慢慢進入三伏天了。

夏至過後第三個庚日就算是步入初伏,第四個庚日就是中伏的第一天,再往後推,立秋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到了末伏,熱氣也散的差不多了,雖然依舊很熱,但比起三伏天來說已經算是好太多了。在曆法和節氣中,初伏和末伏各有10天,中伏的天數是很不固定的。因為從夏至日到立秋中間的這段時間,庚日的數量是不同的,有時候四個,有時候五個。有四個庚日的時候中伏為十天,有五個庚日的時候,中伏就更長了,整整多了一倍,有20天呢。

從夏至日開始,太陽開始逐漸向赤道移動,離赤道越近,晝短夜長的現象就越明顯,三伏天中的“伏”有避暑之意,也就說熱的成分摻雜着冷的意蘊。人們常用三伏天來表示盛夏的氣候特點,但是很少人有人注意到三庚也是有這個意思的。三伏天的這種說法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也算得上歷史悠久,畢竟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追溯到秦朝,人民就把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叫做三伏天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庚日有了更多的理解,可能有些人會恍然大悟:年年都嚷嚷着哎呀又到了三伏天了,要熱死人了呦,年年念叨,經常掛在嘴邊的三伏天原來跟庚日的關係這麼近啊,真讓人意外!也可能有些人對這兩者的概念很模糊,經過今天一說就茅塞頓開了呢。無論是哪種情況,只要真正學到了東西,那便是極好的。

聲明

1.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2.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