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是什麼意思,怎麼來的
評論:0祭奠,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慎終追遠”的一種孝道文化,是對逝者的一種追悼儀式,出自《抱朴子-省煩》。
祭,表示對死者展示追悼、敬意的一個儀式。
奠:向逝者貢獻祭品致敬、追念。祭奠表示對逝者的一種緬懷、一種思過。
祭奠有一定的程序和禮節,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規定。出殯次日清晨,晉南聞喜等地講究逝者家人把飯菜送至墓前澆奠,這樣做的意思是家人和逝者再次共進早餐。在翼城附近的地區,逝者家人是次日前往墳地致祭,並在致祭時往墳上添加新土,以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倚,在民間我們也稱這種禮節為“扶山”。而對於太原一帶,自把逝者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節掃墓時,才可以給墳上添土。這兩個地區不同,禮節相差也是懸殊。
山西大部分地區會在死者下葬后第三天到墳上添新土、燒紙錢,成為“復三”,也稱“圓墳”、“暖墳”。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家裡的人前去,有些地方是凡是有“服”的親戚是都要過去的,他們一起祭奠后吃完飯才回去。
從人死後開始計算,每七天必須祭奠一次,我們稱之為“過七”,第一次叫做“頭七”,三七又可以稱為“散七”,五七和七七又稱“滿七”、“斷七”、“盡七”。這些稱呼是和禮節對於祭奠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一七"的時候,逝者家屬設靈座,供奉牌位,舉行隆重的追悼儀式,受唁開弔。
"三七"的時候,逝者子女拿着香火,到家附近的三叉路口去呼喚死者,或者上墳焚香引導逝者的亡靈回家。
"五七"的時候,民間認為這一天是逝者亡靈回家探親的時候,逝者家屬舉行祭奠禮,並一道邀請僧道誦經。這個時候逝者的親戚朋友親都會來弔唁。晉中祁縣一帶,關於貢品也有一定的規定。面蒸供品中,如果逝者是男性,那麼供品中多蒸一份"蓮花"。如果逝者是女性,那麼供品中多蒸一份"如意"。除此之外,還要按亡者的歲數扎紙花、剪紙旗,再糊一口"升",紙旗以穀草桿穿扎,從家門口沿着路一直插到墳地,以显示對逝者的哀思。
"七七"的時候,逝者的家屬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親戚朋友都到墳前祭拜,為逝者燒紙錢。
逝者被安葬 100天後,也有一個隆重的祭供日,稱為“百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穿重孝服的逝者家屬,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的悼念者可以去除孝服。
一個人死後 ,他的子女要服孝三年,民間也稱為" 服三",滿一周年的時候,逝者子女要去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人稱之為“小樣”。第二個周年叫"大祥",逝者子女還要去墳地致祭、寄託哀思。等守孝滿三周年的時候,逝者的親朋好友都會來墳前燒紙祭奠,各自帶着供品、紙紮,共同慰藉亡靈。逝者三周年過後他的子女就可以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着了。因為這個原因,三周年又被稱為"脫服"或"除孝"。按照傳統,三周年過後喪葬禮儀也算是正式結束了。
死者死後第二年的清明節當天或着清明節前一日,晉中一帶還有一種獨特的習俗---"燒心"。這個燒心可不是燒人的心。這一天,逝者的親友家人,特別是出嫁的女兒必須親自趕往墳地祭拜。祭品除各式各樣的紙紮之外 ,還要蒸空心的面和發麵用的"面心",將這些東西一起供俸埋於墓前。“燒心”有“安心”之意,意思是告訴逝者家裡一切都好,勿念。
守孝三年過後,祭奠儀式轉為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別的祭日。一年大概有三次上墳。清明,舉新火,算做一次;七月十五,嘗新谷,算做一次;十月初一,送寒衣,也算做一次。這三次祭奠是很普遍的。在一些地區也有一年五祭的,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還有元旦和冬至。這些方式是生者與死者溝通的一種方式,在漫長的歲月里,逝者如斯,他的家人們通過這些古老的方式,展現着他們對逝者最真誠、最深厚的愛。
我們以山西各地區喪葬禮儀為例,以小見大,可以看出無論何種形式的祭奠禮儀,都是寄託對死者的懷念和追思,並用一顆虔誠的心靈祈禱,希望逝者的靈魂得以安息和超度,希望逝者在死後到極樂世界享福。這種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显示出了唯心主義的濃厚色彩,反映出了古代延續下來的迷信習慣。儘管生者對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但是在生者心裏也都知道,人死如燈滅,生與死只是人的一生中必須經歷的兩個環節。縱使古代不乏研究長生不老葯的人,但是在漫長的時代發展中也證明了,人固有一死。對逝者來說,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在民間的觀念上來看,紅白喜事越熱鬧越好,紅紅火火辦喪事在民間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無論是吹響氣還是請人哭喪悼念,都是表達祭奠的一種方式。
在時代的發展下,喪葬禮儀發生了很大變化,祭奠儀式也隨之而改變。在國家和有關部門的倡導和監督下,中國的喪葬禮儀出現了一些新的風尚,祭奠習俗簡化,火葬得以推行。內容上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追悼會取代了弔喪,戴黑紗取代了孝服,花圈取代了各式各樣的紙紮,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表現。雖然大勢如此,但是我們也無法否認在某些農村地區依舊沿襲古老的祭奠習俗。這本無可厚非,都是寄託哀思罷了。
聲明1.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2.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