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命理 正文

大暑:2020年7月22日

2020年庚子年小滿是幾月幾日:5月20日

大暑是陰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時代,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巨細,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天氣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許多區域的旱、澇、風災等種種氣象災難也最為頻仍。

大暑先容

暑是炎熱的意思。解釋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一樣平常說來,大暑節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盆地東部35℃以上高溫泛起最頻仍的時期。大暑前後氣溫高本是天氣正常的显示,由於較高的氣溫有利於大春作物揚花灌漿,然則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顯著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熱、水都處於一年的岑嶺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優越天氣條件,然則需要注重防洪排澇。盆地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泛起,不僅會限制光熱優勢的施展,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晦氣影響,為了抗禦伏旱,除了前期要注重蓄水以外,還應該憑證盆地東部的天氣特點,改善作物種植措施,駐足於“早”,以趨利避害。燠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清潔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讚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氣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豐收。

大暑三侯

腐草為螢:昔人以為螢火蟲是在每年這個時刻由腐草釀成的。

土潤溽暑:土地很濕潤。

大雨行時:常有大的雷雨會泛起

2019年-2037年大暑時間表

2019年大暑時間:7月23日10:50:16,陰曆2019年六月(小)廿一

2020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6:36:44,陰曆2020年六月(小)初二

2021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2:26:16,陰曆2021年六月(小)十三

2022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4:06:49,陰曆2022年六月(大)廿五

2023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9:50:15,陰曆2023年六月(小)初六

2024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5:44:11,陰曆2024年六月(小)十七

2025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1:29:11,陰曆2025年六月(大)廿八

2026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3:12:48,陰曆2026年六月(大)初十

2027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9:04:20,陰曆2027年六月(小)二十

2028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4:53:38,陰曆2028年六月(小)月朔

2029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0:41:43,陰曆2029年六月(大)十二

2030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2:24:29,陰曆2030年六月(小)廿三

2031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8:10:03,陰曆2031年六月(大)初五

2032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4:04:18,陰曆2032年六月(大)十六

2033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9:52:21,陰曆2033年六月(小)廿六

2034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1:35:51,陰曆2034年六月(小)初八

2035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7:28:11,陰曆2035年六月(大)十九

2036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3:22:08,陰曆2036年六月(小)廿九

2037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9:12:02,陰曆2037年六月(小)初十

大暑習俗

大暑習俗:貼三伏貼

大暑貼三伏貼最好

中醫以為,大暑是整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這一天貼三伏貼效果也最好。因此,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最好去貼三伏貼,簡捷而有用。

什麼情形不能貼

以下幾類情形的人不宜做“三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於發作期;肺炎及多種熏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燒期;對貼敷藥物極端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孕婦;有嚴重心肺功效疾患者;冬病夏治貼敷膏中的許多中藥都是熱性的,因此陰虛火旺的人是不適合的;咳嗽、腹瀉者最好也不急於做貼敷治療。

貼前要做哪些準備

首次貼敷的患者應提前調整美意態,最最少要對貼敷療法有信心。去貼敷當日,最好穿着寬鬆、色深、容易洗濯的衣服,油性皮膚者宜在浴后或洗濯背部后舉行貼敷。

三伏天治什麼病

順應局限主要包羅以下幾個方面:

1、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頻頻傷風、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3、風濕與類風濕性樞紐炎、強直性脊柱炎、肌膜炎、網球肘炎。

4、慢性胃腸炎、慢性腹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

5、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虛寒性疾病。

6、痛經、產後頭痛、坐月傷風等。

7、亞康健調治、任督二脈不通。

8、小兒頻頻傷風、厭食、消瘦、遺尿、尿床。

敷貼的相關事項:

1、貼敷工具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

2、敷貼時代,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3、貼敷之後可能在皮膚上留下中藥的鎮定,用濕毛巾擦拭即可。

4、貼敷時間:成人4—6小時,兒童1-2小時。

5、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鎮定、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映,不影響療效。

6、貼敷后皮膚局部泛起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受時,應立刻取下藥膏,阻止抓撓,不宜私自塗抹藥物,一樣平常可自行痊癒。

7、若皮膚泛起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映,需實時到皮膚科就醫。

8、謹遵醫囑。

大暑習俗:飲伏茶

古時刻,許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現在,這樣的涼亭很少見到了,不外在溫州,這個幾百年前的習俗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而且服務加倍周密。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謂,叫做“伏茶”。

“喝伏茶要因人而異。”各人的身體基礎差異,一些體質偏“寒”、胃口欠好、飯後腹脹、大便溏薄的市民最好不要隨便喝伏茶。同時,對於一些過於寒涼的伏茶,小兒因脾胃不足、老人因消化功效衰退,也都不宜飲用。但體質強壯、火旺濕盛、咽喉腫痛、大便淤結、舌紅苔黃膩的人,不妨經常服用,“伏茶事實是葯,要注重因人制宜,不能濫服,更不能作為保健葯耐久服用。”

一入盛夏,一些人豈論那裡不恬靜均歸罪於濕熱,以為伏茶和涼茶飲料能包醫百病,無病服之能防病,甚至把它作為一樣平常生涯中必不能少的保健葯。實在,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體質虛弱者和嬰幼兒,耐久服用涼茶,易損傷人體陽氣和脾胃,泛起神疲體倦、多汗易傷風等癥狀。尤其是臟腑嬌嫩的嬰幼兒,耐久服用易損傷小兒正氣,影響孩子康健發展。

飲用伏茶要適量。體質偏“寒”者應選用由茯苓皮、大麩皮等健脾配方燒煮的伏茶。同時,降溫防暑不僅要適可而止,更應掌握一些防暑降溫的知識,當你和家人享用伏茶的酣暢時,小心別被伏茶的“涼意”寒及腸胃。

大暑習俗:曬伏姜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樣平常從陰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刻,許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現在,這樣的涼亭很少見到了,不外在溫州,這個幾百年前的習俗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而且服務加倍周密。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謂,叫做“伏茶”。

伏姜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實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用地治療吃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吐逆等。喝過伏姜后,人會有身體發燒的感受,這是由於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只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冷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實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種種不適。

大暑習俗:斗蟋蟀

大暑是墟落野外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區域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斗蟋蟀為樂的習慣。

斗蟋蟀亦稱“秋興”、“斗促織”、“斗蛐蛐”。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流動。盛行於天下多數區域。每年秋末舉行。斗蟋的壽命僅為百日左右,這就將斗蟋蟀的季節限制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漢字中,“秋”這個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蟋蟀體形雄而壯健。蟋蟀相鬥,要挑重量與巨細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製的日菣草或馬尾鬃引鬥,讓他們互吹較量,幾經交鋒,敗的退卻,勝的張翅長鳴。舊時城鎮、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賭場,今已被破除,但漢族民間仍保留此娛樂流動。這項流動自興起之後,履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又從民國至今,前後八九百年的漫長歲月。這一流動始終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歡,長興不衰,出現出年甚一年的趨勢。

中國蟋蟀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具有粘稠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涯,也是中國的藝術。它主要起源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產地,以山東齊魯大平原而著名天下,而山東的寧津縣是蟋蟀王國王冠上的寶石,寧津種的蟋蟀頭大、項大、腿大、皮色好,同時寧津蟋蟀另有北方乾旱區蟲的體質、頑強的斗性、耐力、兇悍,有咬死不敗的烈性。以是近些年來天下蟋蟀大賽中,寧津種的蟋蟀多獲冠軍。歷史上寧津蟋蟀為歷代帝王斗蟋蟀的納貢名產地,歷史上才有寧津蟋蟀斗慈禧的漢族民間故事傳說。

大暑習俗:喝暑羊

山東南部區域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天氣有關。棗莊是著名的麥產區。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竣事,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勞,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農村有什麼好吃的?也就是吃個新麥饃饃。狠狠心,殺只羊,不捨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帶着外甥狗子,回外家,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你家閨女接回來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饃饃,也殺只羊,也把閨女接回來,吃伏羊。於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羊湯的營養價值

憑證《金匱要略》紀錄,羊肉湯還對於腎虛所致

羊肉湯是冬令補品中的鮮味之一,它不僅富於營養,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經常食用能溫中暖下,補益氣血,強壯機體。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那麼羊肉湯既是鮮味,又是良藥,兼有食補、葯補之功。

大暑喝羊湯的利益

營養學家對此舉行過深入研究,以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水平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裏,一定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傾軋體內毒素,極有益康健。

大暑習俗: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區域,稀奇是台州很多多少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厚實多彩的民間文藝演出。

大暑習俗:吃仙草

廣東許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主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恭弘=叶 恭弘晒乾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大暑習俗:吃鳳梨

大暑時代,我國台灣周圍的海域大多充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由於陰曆六月十五日是整年的一半,以是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大暑習俗:彝族星回節

在每年陰曆6月24日左右大暑節氣時正好是彝族同胞們的星回節,在這一天,當地的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流動,熱鬧無比。

只管各區域的彝族同胞歡度節日的形式差異,但由男子每人彈撥用綵綢挎於肩上的大三弦樂器,一起歡跳《大三弦舞》,已成為彝族配合的娛樂形式之一。

大暑習俗: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區域,稀奇是台州灣很多多少漁村舊時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聽說,早在20世紀20年月,台州灣一帶的“送大暑船”以葭芷的規模最大,可謂聲名遠揚。每年陰曆大暑時代,葭芷“送大暑船”民俗正式打出“漁休節”的旌旗,流動搞得十分紅火。從小暑到大暑時代,周圍的溫嶺、黃岩、玉環的人們絡繹不停地冒着酷暑來到葭芷五聖廟,興緻勃勃地介入廟會流動,天天少則幾千人,多則一萬多人,流動延續半個月,總計介入人數達十幾萬。廟會的熱潮是在大暑的一天到江邊送“大暑船”,並隨同有厚實多彩的民間文藝演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興緻勃勃,萬民空巷。

大暑農諺和農事歌

農諺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不暑,五穀不鼓。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無炎熱,五穀多不結。

大暑連天陰,各處出黃金。

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

農事詩

大暑處在中伏里,整年溫高數該期。

洪澇災難時泛起,防洪排澇義務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蟲抓良機。

玉米人工來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齊。

棉花治理須狠抓,修追治蟲勤鋤地,

頂尖分次來打掉,最遲不宜過月尾。

大搞積肥和造肥,漚制綠肥好時機。

雨季造林繼續搞,成片零星都栽齊,

早熟蘋果揀着摘,紅荊綿槐到收期。

高溫預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爛蹄(病)。

水中缺氧魚泛塘,日出之前頭浮起,

礬水潑灑鹽水噴,全塘魚患得平息。

大暑詩詞

南朝詩人徐勉在《晚夏》詩中寫道: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

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

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詩說夏夜納涼,從房中來到花叢中,席地而卧,瀏覽水中蓮荷,眼前又有瓊漿相伴,十分愜意。

唐代高駢《山亭夏日》詩云: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山亭古樹參天,人跡罕有,薔薇飄香,周身清涼,好一幅另具匠心的山中消夏習慣畫。

李白《夏日山中》詩曰: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寫出了盛夏時節赤身取涼的狂態。

白居易《消暑》詩說: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詩人以為在室內少放器械,心平氣和坐於窗下,清風便會自然而來,涼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維在林茂竹翠處納涼時,給後人留下了千吟不厭的《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撫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以為,只有古樹參天、平靜幽靜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納涼的理想去向。

楊萬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熱游荷花池上》寫道: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把盛夏的炎熱與納涼的如意寫自滿趣盎然,可以說是形貌黃昏在荷花池畔納涼的絕妙之作。

清代江堤的《消暑詩》:

“柳枝西出恭弘=叶 恭弘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風來無質堆紙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則寫出了一個柳下納涼、清風掠面的清涼天下。

左河水的詩《大暑》雲:

“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兩厭是蠅蚊。

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

形貌了我國在大暑季節天氣炎熱、乾旱少雨、蚊蠅叮人情景。

在炎熱炎炎的夏日,吟詠着昔人留下的這些避暑詩句,如臨其境,頓生絲絲涼意,夏日的暑氣也似乎隨之而去。可相較於避暑消夏之愜意率性的表達,有的詩人則遐想得更深一層,更接地氣和民情。如宋代詩人戴復古的《大熱》詩云: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穀秋,亦是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农民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詩寫極盛夏的炎熱,更陪襯出农民耕作的艱辛,显示了詩人對勞悅耳民的深切同情。

二十四節氣專題【精選24篇】

1.立春(每年2月3日-5日)

2.雨水(每年2月18-20日)

3.驚蟄(每年3月5日-6日)

4.春分(每年3月19日-22日)

5.清明(每年4月5日-6日)

6.穀雨(每年4月19日-21日)

7.立夏(每年5月5日-7日)

8.小滿(每年5月20日-22日)

9.芒種(每年6月5日-7日)

10.夏至(每年6月20日-22日)

11.小暑(每年7月6日-8日)

12.大暑(每年7月22日-24日)

13.立秋(每年8月7日-9日)

14.處暑(每年8月22日-24日)

15.白露(每年9月7日-9日)

16.秋分(每年9月22日-24日)

17.寒露(每年10月7日-9日)

18.霜降(每年10月22日-24日)

19.立冬(每年11月7日-8日)

20.小雪(每年11月21日-23日)

21.大雪(每年12月6日-8日)

22.冬至(每年12月21日-23日)

23.小寒(每年1月4日-6日)

24.大寒(每年1月19日-21日)

中國傳統節日【精選22篇】

1.除夕(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2.春節(正月月朔)

3.元宵節(每年正月十五)

4.清明節(每年4月4日-6日)

5.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

6.七夕節(陰曆七月初七)

7.中元節(每年七月十五)

8.中秋節(每年八月十五)

9.重陽節(每年九月初九)

10.臘八節(每年臘月初八)

11.春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

12.填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

13.龍仰面(每年二月初二)

14.上巳節(每年三月初三)

15.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

16.浴佛節(陰曆四月初八)

17.九毒日(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18.姑姑節(每年六月初六)

19.財神節(每年七月廿二)

20.寒衣節(每年十月月朔)

21.秋社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22.下元節(每年十月十五)

中國現代節日【精選9篇】

1.元旦(每年1月1日)

2.植樹節(每年3月12日)

3.勞動節(每年5月1日)

4.五四青年節(每年5月4日)

5.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

6.建黨節(每年7月1日)

7.建軍節(每年8月1日)

8.西席節(每年9月10日)

9.國慶節(每年10月1日)

西方節日【精選10篇】

1.愚人節(每年4月1日)

2.感恩節(每年11月第四個周四)

3.平安夜(每年12月24日)

4.玄色星期五(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

5.萬聖節(每年11月1日)

6.聖誕節(每年12月25日)

7.父親節(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8.情人節(每年2月14號)

9.復生節(每年過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天)

10.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2020年農曆八月初二(9.18)是黃道吉日嗎?(細解)

天下節日大全【精選128篇】

1.國際麻風節(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

2.天下濕地日(每年2月2日)

3.天下抗癌症日(每年2月4日)

4.國際氣象節(每年2月10日)

5.國際母語日(每年2月21日)

6.否決殖民主義鬥爭日(每年2月21日)

7.天下棲身條件日(每年2月最後一天)

8.國際海豹日(每年3月1日)

9.天下青光眼日(每年3月6日)

10.婦女節(每年3月8日)

11.天下腎臟日(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四)

12.國際警員節(每年3月14日)

13.國際消費日(每年3月15日)

14.國際航海日(每年3月17日)

15.天下社會事情日(每年3月第三個星期二)

16.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每年3月21日)

17.天下童謠日(每年3月21日)

18.天下森林日(每年3月21日)

19.天下水日(每年3月22日)

20.天下氣象日(每年3月23日)

21.天下防治結核病日(每年3月24日)

22.天下中小學平安教育日(每年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

23.天下戲劇日(每年3月27日)

24.國際醫生節(每年3月30日)

25.國際枕頭大戰日(每年4月2日)

26.國際兒童圖書日(每年4月2日)

27.天下自閉症日(每年4月2日)

28.天下衛生日(每年4月7日)

29.天下高血壓日(每年4月7日)

30.天下帕金森日(每年4月11日)

31.天下血友病日(4月17日)

32.國際事迹遺址日(每年4月18日)

33.天下兒童日(每年4月第四個星期日)

34.天下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35.天下念書日(每年4月23日)

36.天下防治瘧疾日(每年4月25日)

37.天下知識產權日(每年4月26日)

38.天下安整日(每年4月28日)

39.國際勞動節(每年5月1日)

40.天下防治哮喘日(每年5月第一個周二)

41.天下新聞自由日(每年5月3日)

42.天下碘缺乏病防治日(每年5月15日)

43.天下紅十字日(每年的5月8日)

44.國際護士節(每年5月12日)

45國際家庭日(每年5月15日)

46.天下電信日(每年5月17日)

47.國際博物館日(每年5月18日)]

48.天下文化生長日(每年5月21日)

49.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年5月22日)

50.天下向人體條件挑戰日(每年5月26日)

51.國際維和職員日(每年5月29日)

52.天下無煙日(每年5月31日)

53.天下牛奶日(每年6月1日)

54.天下環境日(每年6月5日)

55.天下海洋日(每年6月8日)

56.天下無童工日(每年6月12日)

57.天下獻血日(每年6月14日)

58.防治荒原化和乾旱日(每年6月17日)

59.天下災黎日(每年6月20日)

60.國際奧林匹剋日(每年6月23日)

61.國際禁毒品日(每年6月26日)

62.團結國憲章日(每年6月26日)

63.國際體育記者日(每年7月2日)

64.國際互助節(每年7月第一個星期六)

65.天下過敏性疾病日(每年7月8日)

66.天下人口日(每年7月11日)

67.天下肝炎日(每年7月28日)

68.國際土著人日(每年8月9日)

69.國際青年日(每年8月12日)

70.國際掃盲日(每年9月8日)

71.天下預防自殺日(每年9月10日)

72.天下搶救日(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

73.國際民主日(每年9月15日)

74.天下清潔地球日(9月的第三個周末)

75.國際臭氧層珍愛日(每年9月16日)

76.國際和通常(每年9月21日)

77.天下停火日(每年9月21日)

78.國際失智症日(每年9月21日)

79.天下無車日(每年9月22日)

80.國際愛牙日(每年9月20日)

81.國際聾人節(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

82.天下海事日(每年9月的最後一周)

83.天下旅遊日(每年9月27日)

84.國際翻譯日(每年9月30日)

85.天下住房日(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86.國際暮年人日(每年10月1日)

87.國際音樂節(每年10月1日)

88.天下海事日(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89.天下動物日(每年10月4日)

90.天下西席日(每年10月5日)

91.天下高血壓日(每年10月8日)

92.天下郵政日(每年10月9日)

93.天下精神衛生日(每年10月10日)

94.天下鎮痛日(每年10月11日)

95.天下視力日(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

96.天下樞紐炎日(每年10月12日)

97.天下60億人口日(每年10月12日)

98.天下保健日(每年10月13日)

99.國際尺度時間日(每年10月13日)

100.國際減輕自然災難日(每年10月13日)

101.天下農村婦女日(每年10月15日)

102.國際瞽者節(每年10月15日)

103.全球洗手日(每年10月15日)

104.天下糧食節(每年10月16日)

105.天下消除貧困日(每年10月17日)

106.天下廚師日(每年10月20日)

107.天下骨質鬆散日(每年10月20日)

108.天下傳統醫藥日(每年10月22日)

109.天下生長信息日(每年10月24日)

110.天下勤儉日(每年10月31日)

111.吉尼斯天下紀錄日(每年11月9日)

112.天下青年日(每年11月10日)

113.天下糖尿病日(每年11月14日)

114.國際寬容日(每年11月16日)

115.國際大學生節(每年11月17日)

116.天下茅廁日(每年11月19日)

117.天下問候日(每年11月21日)

118.天下電視日(每年11月21日)

119.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每年11月29日)

120.天下艾滋病日(每年12月1日)

121.天下殘疾人日(每年12月3日)

122.國際自願職員日(每年12月5日)

123.國際民航日(每年12月7日)

124.天下足球日(每年12月9日)

125.國際反潰爛日(每年12月9日)

126.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每年12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127.天下人權日(每年12月10日)[12.10]

128.天下強化免疫日(每年12月15日)

紀念日【精選12篇】

1.九一八事情紀念日(每年9月18日)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

3.孔子誕辰紀念日(每年9月28日)

4.香港回歸紀念日(每年7月1日)

5.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

6.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紀念日(每年11月7日)

7.抗美援朝紀念日(每年10月25日)

8.台灣規復節(每年10月25日)

9.辛亥革命紀念日(每年10月10日)

10.西安事情紀念日(每年12月12日)

11.澳門回歸紀念日每年(12月20日)

12.孫中山紀念日(每月3月12日)

五十六個民族節日【精選56篇】

1.漢族的傳統節日,漢族有哪些節日,漢族節日

2.壯族的傳統節日,壯族有哪些節日,壯族節日

3.滿族的傳統節日,滿族有哪些節日,滿族節日

4.回族的傳統節日,回族有哪些節日,回族節日

5.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有哪些節日,苗族節日

6.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維吾爾族有哪些節日,維吾爾族節日

7.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土家族有哪些節日,土家族節日

8.彝族的傳統節日,彝族有哪些節日,彝族節日

9.蒙古族的傳統節日,蒙古族有哪些節日,蒙古族節日

10.藏族的傳統節日,藏族有哪些節日,藏族節日

11.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布依族有哪些節日,布依族節日

12.侗族的傳統節日,侗族有哪些節日,侗族節日

13.瑤族的傳統節日,瑤族有哪些節日,瑤族節日

14.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朝鮮族有哪些節日,朝鮮族節日

15.白族的傳統節日,白族有哪些節日,白族節日

16.哈尼族都有哪些節日的傳統節日,哈尼族有哪些節日,哈尼族節日

17.哈薩克族的傳統節日,哈薩克族有哪些節日,哈薩克族節日

18.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有哪些節日,黎族節日

19.傣族的傳統節日,傣族有哪些節日,傣族節日

20.畲族的傳統節日,畲族有哪些節日,畲族節日

21.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傈僳族有哪些節日,傈僳族節日

22.仡佬族的傳統節日,仡佬族有哪些節日,仡佬族節日

23.東鄉族的傳統節日,東鄉族有哪些節日,東鄉族節日

24.高山族的傳統節日,高山族有哪些節日,高山族節日

25.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拉祜族有哪些節日,拉祜族節日

26.水族的傳統節日,水族有哪些節日,水族節日

27.佤族的傳統節日,佤族有哪些節日,佤族節日

28.納西族的傳統節日,納西族有哪些節日,納西族節日

29.羌族的傳統節日,羌族有哪些節日,羌族節日

30.土族的傳統節日,土族有哪些節日,土族節日

31.仫佬族的傳統節日,仫佬族有哪些節日,仫佬族節日

32.錫伯族的傳統節日,錫伯族有哪些節日,錫伯族節日

33.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柯爾克孜族有哪些節日,柯爾克孜族節日

34.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達斡爾族節日

35.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景頗族有哪些節日,景頗族節日

36.毛南族的傳統節日,毛南族有哪些節日,毛南族節日

37.撒拉族的傳統節日,撒拉族有哪些節日,撒拉族節日

38.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塔吉克族有哪些節日,塔吉克族節日

39.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阿昌族有哪些節日,阿昌族節日

40.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普米族有哪些節日,普米族節日

41.鄂溫克族的傳統節日,鄂溫克族有哪些節日,鄂溫克族節日

42.怒族的傳統節日,怒族有哪些節日,怒族節日

43.京族的傳統節日,京族有哪些節日,京族節日

44.基諾族的傳統節日,基諾族有哪些節日,基諾族節日

45.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德昂族有哪些節日,德昂族節日

46.保安族的傳統節日,保安族有哪些節日,保安族節日

47.俄羅斯族的傳統節日,俄羅斯族有哪些節日,俄羅斯族節日

48.裕固族的傳統節日,裕固族有哪些節日,裕固族節日

49.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烏孜別克族有哪些節日,烏孜別克族節日

50.門巴族的傳統節日,門巴族有哪些節日,門巴族節日

51.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鄂倫春族有哪些節日,鄂倫春族節日

52.獨龍族的傳統節日,獨龍族有哪些節日,獨龍族節日

53.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塔塔爾族有哪些節日,塔塔爾族節日

54.赫哲族的傳統節日,赫哲族有哪些節日,赫哲族節日

55.珞巴族的傳統節日,珞巴族有哪些節日,珞巴族節日

56.布朗族的傳統節日,布朗族有哪些節日,布朗族節日

小全是夏日的第幾個節氣?

小全是夏日的第二個節氣。

《中國天文年曆》显示,北京時間5月20日21時49分,將迎來“小滿”節氣。關於“小滿”這一節氣名的泉源,一說是反映了南方降雨量大的天氣特徵:“小滿江河滿”,另一註釋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最先灌漿豐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在一些稻作區,“小滿”照樣插秧的時日,“插小滿秧”,可以保證收穫季節開鐮割稻。總之,小滿的來臨,將帶我們步入炎炎夏日,掀開收穫的篇章。

擴展資料

小滿的習俗

小滿的習俗大多與農作有關,祭車神就其中之一。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區域古老的小滿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雲:“小滿動三車”,水車例於小滿時啟動。

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於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解釋晰舊時农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時代另有一個“祈蠶節”。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守候着收穫的日子快快到來。為了祈求養蠶有個好的收穫,因此人們在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食野菜也是小滿的習慣之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中帶澀,新鮮爽口,營養厚實,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清熱、涼血和的功效。

參考資料泉源:河北新聞網-二十四節氣丨“小滿”來臨:小滿小滿,小得盈滿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是哪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擴展資料

1、立春:2月4日左右,春季的最先。

2、雨水:2月18日或19日,最先降雨,雨量增添。

3、驚蟄:3月5日左右,春雷驚醒蟄伏的動物。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這天晝夜等長,往後日間變長,黑夜變短。

5、清明:4月5日前後,氣溫升高,春花開放。

6、穀雨:4月20日或21日,農作物生長的最好時節。

7、立夏:5月5日或6日,炎天的最先,氣溫顯著升高,雷雨變多。

8、小滿:5月21日前後,最先收穫農作物之前的夏收、夏種、夏管。

9、芒種:6月6日前後,盛夏麥收。

10、夏至:6月21日或22日,炎熱天氣最先,這天日間最長,夜晚最短。

11、小暑:7月7日或8日,最先天氣炎熱,陰天多雨。

12、大暑: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13、立秋:8月7日、8日或9日,秋天最先。

14、處暑:8月23日或24日,炎熱天氣要竣事。

15、白露:9月8日前後,最先泛起最大晝夜溫差。

16、秋分:9月23日前後,這天晝夜等長,往後日間變短,黑夜變長。

17、寒露:10月8日或9日,天氣逐漸變嚴寒。

18、霜降:10月23日前後,最先有霜。

19、立冬:11月7日或8日,天氣一天天變冷。

20、小雪:11月22日或23日,下雨釀成下雪。

21、大雪:12月7日或8日,降雪量多到地面可能積雪。

22、冬至:12月22日左右,進九,這天日間最短,夜晚最長。

23、小寒:1月6日前後,最先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24、大寒:1月20日左右,冬季將竣事,可見大地回春。

參考資料:人民網-入非遺滿一年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你清晰嗎?

7月22日大暑送“大暑船”是什麼意思?

大暑送“大暑船這個流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送暑:送走瘟疫保平安

送大暑船的這一民間習俗那是由來已久。在清朝同治年間,葭址一帶常有病疫盛行,尤其是到了大暑時期加倍地厲害。當地的住民以為是瘟神所致,於是,便在江邊建起了一座五聖廟,時常舉行祈求許願,希望祛病消災。

由於葭芷處於椒江口周圍,沿岸的漁民也是稀奇,為了祈求出海打魚平安,漁民便決議在大暑這一天整體供奉他們,並將載有供品的船隻送至椒江口外。這也就是今天的“漁休節”送大暑船習俗的由來。對於當地漁民來說,這個習俗也許是一年中最主要的日子。

雖說大暑船的由來是隨同着五位“瘟神”的傳說,但隨着時代的變遷,傳說也在逐漸發生着轉變,五位“瘟神”也成了“五聖”,民間也撒播着許多關於“五聖”在海上輔助漁民排除險情、送水送糧的傳說。

傳得最廣的一個說法是這樣的:五聖劃分姓張、劉、趙、史、鍾,生前同科中進士,結后卻被天子冤殺,死後冤魂不散,常要作祟,天子便封他們為五方行災使者,民間稱作“五聖”。由於五聖被視作凶神,人們既要供奉它,又要送走它,故此才降生了“送大暑船”這一形

2020年庚子年農曆八月初三日子吉凶分析!(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