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命理 正文

2020年庚子年驚蟄是幾月幾號幾點幾分

談婚後很愛老婆的男人面相 很寵溺自己老婆(詳解)

2020年庚子年驚蟄是幾月幾號幾點幾分:3月5號10點56分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蟄”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許多動物躲起來蟄伏,叫入蟄;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時再鑽出來,叫做出蟄。大地回春,雷聲漸多,舊時人們以為動物之以是可能從蟄伏中醒來,是由於由雷聲驚醒的,因而,就有了驚蟄的說法。

驚蟄名稱的由來

西漢時期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將"啟"改為"驚",但意思從“最先”釀成了“驚醒”,時序略有不合,因此二十四節氣的順序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漢景帝時期: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忌已無需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久習舊例,《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

驚蟄的習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市在這天出來覓食,啟齒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途生長,引致各樣不順。人人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樣平常為黃色黑花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昔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同黨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圍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世也行使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

“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只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序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氣到達事半功倍之效。

3、“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最先,會平地一聲雷,叫醒所有蟄伏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以是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逐漸演釀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以是每年驚蟄那天便會泛起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2020年驚蟄是幾月幾號?

2020年驚蟄是幾月幾號幾點?

2020年驚蟄時間:3月5日

陽曆時刻:2020年3月510:56:44,星期

 曆日期:二〇二〇年二月十二,星期四

 始時刻:2020年3月5日,10:56:44,星期四

2020年庚子年七月初二適宜燒香祈福嗎,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嗎

竣事時刻:2020年3月20日,11:49,星期五。

立春、驚蟄、清明、白露小暑、寒露、處暑、雨水、春分、穀雨、芒種、大暑、大雪、霜降是今年的幾月幾日?

立春、驚蟄、清明、白露小暑、寒露、處暑、雨水、春分、穀雨、芒種、大暑、大雪、霜降2019年的日期如下:

立春:2月4日,謂春季最先之節氣。

驚蟄:3月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蟄伏生物最先流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順風的轉變都較大。

清明:4月5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白露:9月8日,由於太陽直射點顯著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小暑:7月7日,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門區域進入炎熱季節。

寒露:10月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最先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珠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處暑:8月23日,“處”為竣事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竣事,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名貴。

雨水:2月19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最先回升,空氣濕度不停增大,但冷空氣流動仍十分頻仍。

春分:3月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險些等長。我國寬大區域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穀雨:4月20日,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芒種:6月6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珍藏種子。

大暑:7月23日,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寬大區域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大雪:12月7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快靠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霜降:10月24日。黃河流域初霜期一樣平常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2020年七月初二日子適合祭祀嗎,8月20日財神吉位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