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庚子年農曆八月二十七喜神方位,各時辰方位
立秋,是陰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最先:“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最先落恭弘=叶 恭弘,因此有“落恭弘=叶 恭弘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先容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繫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最先了。由於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差異,現實上是不能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根據天氣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秋的尺度,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縱然在東北的大部門區域,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恭弘=叶 恭弘飄飄的秋天景緻。對於地處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來說,常年8月暑氣猶重。天氣資料統計解釋,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剛剛先後進入秋季;在整年皆冬或者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和高山區域,說不上秋季什麼時間最先。立秋以後,我省盆地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絲絕不能放鬆田間治理;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要提防冰雹、大風、暴雨的危害。盆地東部和西部,應該劃分繼續做好抗旱、防洪事情。立秋後的盆地,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各處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立秋三侯
涼風至:起風時人們會感受到涼爽,此時的風已差異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發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最先鳴叫。
2019年-2037年立秋時間表
2019年立秋時間:8月8日03:12:57,陰曆2019年七月(小)初八
2020年立秋時間:8月7日09:06:03,陰曆2020年六月(小)十八
2021年立秋時間:8月7日14:53:48,陰曆2021年六月(小)廿九
2022年立秋時間:8月7日20:28:57,陰曆2022年七月(小)初十
2023年立秋時間:8月8日02:22:41,陰曆2023年六月(小)廿二
2024年立秋時間:8月7日08:09:01,陰曆2024年七月(大)初四
2025年立秋時間:8月7日13:51:19,陰曆2025年六月(小)十四
2026年立秋時間:8月7日19:42:26,陰曆2026年六月(大)廿五
2027年立秋時間:8月8日01:26:27,陰曆2027年七月(大)初七
2028年立秋時間:8月7日07:20:50,陰曆2028年六月(小)十七
2029年立秋時間:8月7日13:11:22,陰曆2029年六月(大)廿八
2030年立秋時間:8月7日18:46:56,陰曆2030年七月(大)初九
2031年立秋時間:8月8日00:42:31,陰曆2031年六月(大)廿一
2032年立秋時間:8月7日06:32:16,陰曆2032年七月(大)初二
2033年立秋時間:8月7日12:15:17,陰曆2033年七月(大)十三
2034年立秋時間:8月7日18:08:37,陰曆2034年六月(小)廿三
2035年立秋時間:8月7日23:53:49,陰曆2035年七月(小)初四
2036年立秋時間:8月7日05:48:24,陰曆2036年六月(大)十六
2037年立秋時間:8月7日11:42:28,陰曆2037年六月(小)廿六
立秋傳統習俗
立秋傳統習俗:祭祀土地神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這天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撒播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立秋傳統習俗: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考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炎熱難受,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聽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天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以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豁達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紅瓤西瓜啃,抱着綠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現實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立秋傳統習俗:貼秋膘
民間盛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磨練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由於人到炎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樸,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多數要削減一點。那時人們對康健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尺度,瘦了固然需要“補”。等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時,就要吃點好的,增添一點營養,抵償炎天的損失,補的設施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林林總總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盛行。這一天,通俗國民家吃燉肉,考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傳統習俗:秋田娛樂
秋天,稀奇是秋忙前後,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興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穀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後,稀奇是包穀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刻,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做戲的場所。
他們把嫩包穀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自然的土灶,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四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他們還上樹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許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里,燒制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里,溫燒一個時刻,就會釀成香甜的柿子。這種秋田裡的興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立秋傳統習俗:秋收相助
秋忙最先,農村普遍有“秋收相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
一樣平常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明年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個兒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里,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里,最後用大車拉回家。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設施去搬。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立秋傳統習俗: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天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天,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免去一年的瘟疫。
立秋傳統習俗:摸秋
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野外瓜架、豆棚下,黑暗試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祥,除生女孩外,照樣白頭到老的好兆頭。根據傳統習慣,是夜瓜豆任人採摘,田園主人不得指責。姑嫂歸家再遲,家長也不許譴責。
立秋傳統習俗:秋忙會
立秋都有哪些習俗,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
秋忙會一樣平常在陰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謀划商業大會。有與廟會流動連繫起來舉行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行的商業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畜,交流糧食以及生涯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聚會,都叫做“經濟商業交流大會”。過會時代另有戲劇演出、賽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立秋傳統習俗:曬秋
每年立秋,隨着果蔬的成熟,篁嶺進入了曬秋最旺季節。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徵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涯在山區的村民,由於陣勢龐大,墟落平地少少,只好行使房前屋后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釀成一種傳統農俗徵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涯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締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謂。
生長至今,天下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逐步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釀成墟落旅遊提升的“圖騰”和手刺,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篁嶺賞秋拍攝。
立秋傳統習俗:赤小豆“補秋屁股”
有些地方的習俗是在立秋天用水吞服七粒紅豆,以為可預防瘧疾。河南鄭縣稱之為“避瘧丹”。浙江區域多用井水輔助吞食。在雲南鎮雄,“先以布袋盛紅豆入井底,實時取出,男女老幼各吞數粒,飲生水一盞,以為不患痢疾。厥後,用五色或七色布,剪成大、小差異方塊,錯角重疊,粘連縫就,載於小兒衣后,叫做‘補秋屁股’”。
立秋傳統習俗:餃子、渣、茄餅
在山東半島的寬大區域,立秋當天的中午一樣平常吃水餃或麵條,招遠、龍口稱“入伏的餃子立秋的面”,長島、萊陽、海陽等地則說是“立秋的餃子入伏的面”。在山東諸城和萊西區域,吃一種豆末和菜煮成的小豆腐,俗稱“渣”,當地民諺雲:“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說是有防止腸胃病的功效。在江蘇蘇州,立秋這天用茄子協調麵粉作茄餅。
立秋傳統習俗:祓秋
在浙江定海,立秋天,兒童食蓼曲(俗名“白葯”)、萊菔子,稱為“祓秋”,以為可去積滯。在浙江舟山,則是給小孩吃蘿蔔子、炒米粉等拌和的食物,以防積滯。在浙江鎮海、奉化,給兒童吃綠豆粥,服酒麴,叫做“祓秋”,以為孩子吃了長得快,長得壯。
立秋傳統習俗:飲水清暑
在江浙一帶,有立秋時飲用“新水”的習俗,所謂“新水”,就是剛從井中新打的“新鮮水”,聽說這樣既可免生痱子,又可止痢疾。在四川雅安,則是將其放在陽光下晾曬后家人共飲,以防瘧痢。
在四川三合,“俗謂立秋正刻飲水一杯,則積暑消除,秋無腸泄之病。”岐黃家又雲:“服清暑方一劑更妙。”
立秋傳統習俗: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這天祭神答謝。
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撒播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立秋傳統習俗:插戴楸恭弘=叶 恭弘
立秋天戴楸恭弘=叶 恭弘的習俗由來已久,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
和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都有立秋滿街叫賣楸恭弘=叶 恭弘,婦女小兒將之剪成種種名堂插戴的紀錄。直到近代,各地仍有立秋天戴楸恭弘=叶 恭弘的習俗。
在山東區域,聽說立秋這天必有一兩片楸恭弘=叶 恭弘乾枯,示意秋天到了。
膠東和魯西南區域的婦女和兒童在這天採集楸恭弘=叶 恭弘或桐恭弘=叶 恭弘,剪作種種名堂,或插於鬢角,或佩於胸前,以應節序。在河南鄭縣,立秋天男女都戴楸恭弘=叶 恭弘,或以石楠紅恭弘=叶 恭弘剪刻花瓣,簪插鬢角。
與楸恭弘=叶 恭弘相關的節日流動,在山東有人於立秋天剛剛天亮時採集楸恭弘=叶 恭弘熬膏,稱“楸恭弘=叶 恭弘膏”,聽說用來敷痔瘡有特其餘療效。
立秋歌謠
時到立秋年過半,可能有澇也有旱,
男女老小齊起勁,戰天斗地奪高產。
棉花抹杈邊心,追肥時間到下限,
天旱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巧把關。
早秋作物漸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轉。
晚秋作物治追耪,後期治理不能軟。
適時播種明了菜,炕土壅蔥奪豐產。
珍愛地菜籌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積大造農家肥,割曬青草抽時間。
林木果樹治理好,摘下果梨去賣錢。
畜禽治理要增強,要緊預防牛流感。
餵魚注重多投草,魚病防治至要害,
坑內菱角採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立秋農諺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轉變。從這一天最先,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區別,所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即是提醒人們不能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刻“立秋事後,另有‘(秋)老虎’在一頭”。實在,“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耐久考察總結得出的結論。
人們對秋雨無疑是迎接的,“立秋下雨人歡欣,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形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只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志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於此。但“立秋”后無雨的情形也是有的,其標誌就是“秋前寒風馬上雨,秋後寒風無滴水”,最直接的結果也很顯著:“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對於農事的影響相當大。古代農業社會,农民對“立秋”的重視水平不亞於過節。若是立秋天天氣晴朗,肯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同樣,“立秋”的早晚也相當主要,“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立秋”後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由於“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向來一半收”。
由此可見,“立秋”照樣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各處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在這個季節里,人們盤算最多的就是農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抵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享受收穫之樂的同時,也要掌握好事情的節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對沒進入收穫期的,“立秋”后也需注重:“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立秋棉管好,整枝不能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着花”。
立秋”也響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涯。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能忽視的主要內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丟”。由於“一場秋雨一場寒”,以是“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重“水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人們甚至以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昔人以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立秋詩詠
《立秋》[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左河水
一恭弘=叶 恭弘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前一日覽鏡》[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
[現代]徐書信
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
與君攜手花間舞,夜露沾鞋又濕衣。
五律·立秋
【現代】齊哲慧人慧語
感恨方初夏,飄然過立秋;
時光何太速!壯歲突蒼頭!
曾祖高還矮?重孫矸或璆?
海河能見底,人世水長流!
(慧人慧語之人生百誡·立秋吟)
二十四節氣專題【精選24篇】
1.立春(每年2月3日-5日)
2.雨水(每年2月18-20日)
3.驚蟄(每年3月5日-6日)
4.春分(每年3月19日-22日)
5.清明(每年4月5日-6日)
6.穀雨(每年4月19日-21日)
7.立夏(每年5月5日-7日)
8.小滿(每年5月20日-22日)
9.芒種(每年6月5日-7日)
10.夏至(每年6月20日-22日)
11.小暑(每年7月6日-8日)
12.大暑(每年7月22日-24日)
13.立秋(每年8月7日-9日)
14.處暑(每年8月22日-24日)
15.白露(每年9月7日-9日)
16.秋分(每年9月22日-24日)
17.寒露(每年10月7日-9日)
18.霜降(每年10月22日-24日)
19.立冬(每年11月7日-8日)
20.小雪(每年11月21日-23日)
21.大雪(每年12月6日-8日)
22.冬至(每年12月21日-23日)
23.小寒(每年1月4日-6日)
24.大寒(每年1月19日-21日)
中國傳統節日【精選22篇】
1.除夕(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2.春節(正月月朔)
3.元宵節(每年正月十五)
4.清明節(每年4月4日-6日)
5.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
6.七夕節(陰曆七月初七)
7.中元節(每年七月十五)
8.中秋節(每年八月十五)
9.重陽節(每年九月初九)
10.臘八節(每年臘月初八)
11.春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
12.填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
13.龍仰面(每年二月初二)
14.上巳節(每年三月初三)
15.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
16.浴佛節(陰曆四月初八)
17.九毒日(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18.姑姑節(每年六月初六)
19.財神節(每年七月廿二)
20.寒衣節(每年十月月朔)
21.秋社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22.下元節(每年十月十五)
中國現代節日【精選9篇】
1.元旦(每年1月1日)
2.植樹節(每年3月12日)
3.勞動節(每年5月1日)
4.五四青年節(每年5月4日)
5.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
6.建黨節(每年7月1日)
7.建軍節(每年8月1日)
8.西席節(每年9月10日)
9.國慶節(每年10月1日)
西方節日【精選10篇】
1.愚人節(每年4月1日)
2.感恩節(每年11月第四個周四)
3.平安夜(每年12月24日)
4.玄色星期五(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
5.萬聖節(每年11月1日)
6.聖誕節(每年12月25日)
7.父親節(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8.情人節(每年2月14號)
9.復生節(每年過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天)
10.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天下節日大全【精選128篇】
1.國際麻風節(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
2020年庚子年農曆九月二十當天適不適宜出門?
2.天下濕地日(每年2月2日)
3.天下抗癌症日(每年2月4日)
4.國際氣象節(每年2月10日)
5.國際母語日(每年2月21日)
6.否決殖民主義鬥爭日(每年2月21日)
7.天下棲身條件日(每年2月最後一天)
8.國際海豹日(每年3月1日)
9.天下青光眼日(每年3月6日)
10.婦女節(每年3月8日)
11.天下腎臟日(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四)
12.國際警員節(每年3月14日)
13.國際消費日(每年3月15日)
14.國際航海日(每年3月17日)
15.天下社會事情日(每年3月第三個星期二)
16.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每年3月21日)
17.天下童謠日(每年3月21日)
18.天下森林日(每年3月21日)
19.天下水日(每年3月22日)
20.天下氣象日(每年3月23日)
21.天下防治結核病日(每年3月24日)
22.天下中小學平安教育日(每年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
23.天下戲劇日(每年3月27日)
24.國際醫生節(每年3月30日)
25.國際枕頭大戰日(每年4月2日)
26.國際兒童圖書日(每年4月2日)
27.天下自閉症日(每年4月2日)
28.天下衛生日(每年4月7日)
29.天下高血壓日(每年4月7日)
30.天下帕金森日(每年4月11日)
31.天下血友病日(4月17日)
32.國際事迹遺址日(每年4月18日)
33.天下兒童日(每年4月第四個星期日)
34.天下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35.天下念書日(每年4月23日)
36.天下防治瘧疾日(每年4月25日)
37.天下知識產權日(每年4月26日)
38.天下安整日(每年4月28日)
39.國際勞動節(每年5月1日)
40.天下防治哮喘日(每年5月第一個周二)
41.天下新聞自由日(每年5月3日)
42.天下碘缺乏病防治日(每年5月15日)
43.天下紅十字日(每年的5月8日)
44.國際護士節(每年5月12日)
45國際家庭日(每年5月15日)
46.天下電信日(每年5月17日)
47.國際博物館日(每年5月18日)]
48.天下文化生長日(每年5月21日)
49.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年5月22日)
50.天下向人體條件挑戰日(每年5月26日)
51.國際維和職員日(每年5月29日)
52.天下無煙日(每年5月31日)
53.天下牛奶日(每年6月1日)
54.天下環境日(每年6月5日)
55.天下海洋日(每年6月8日)
56.天下無童工日(每年6月12日)
57.天下獻血日(每年6月14日)
58.防治荒原化和乾旱日(每年6月17日)
59.天下災黎日(每年6月20日)
60.國際奧林匹剋日(每年6月23日)
61.國際禁毒品日(每年6月26日)
62.團結國憲章日(每年6月26日)
63.國際體育記者日(每年7月2日)
64.國際互助節(每年7月第一個星期六)
65.天下過敏性疾病日(每年7月8日)
66.天下人口日(每年7月11日)
67.天下肝炎日(每年7月28日)
68.國際土著人日(每年8月9日)
69.國際青年日(每年8月12日)
70.國際掃盲日(每年9月8日)
71.天下預防自殺日(每年9月10日)
72.天下搶救日(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
73.國際民主日(每年9月15日)
74.天下清潔地球日(9月的第三個周末)
75.國際臭氧層珍愛日(每年9月16日)
76.國際和通常(每年9月21日)
77.天下停火日(每年9月21日)
78.國際失智症日(每年9月21日)
79.天下無車日(每年9月22日)
80.國際愛牙日(每年9月20日)
81.國際聾人節(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
82.天下海事日(每年9月的最後一周)
83.天下旅遊日(每年9月27日)
84.國際翻譯日(每年9月30日)
85.天下住房日(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86.國際暮年人日(每年10月1日)
87.國際音樂節(每年10月1日)
88.天下海事日(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89.天下動物日(每年10月4日)
90.天下西席日(每年10月5日)
91.天下高血壓日(每年10月8日)
92.天下郵政日(每年10月9日)
93.天下精神衛生日(每年10月10日)
94.天下鎮痛日(每年10月11日)
95.天下視力日(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
96.天下樞紐炎日(每年10月12日)
97.天下60億人口日(每年10月12日)
98.天下保健日(每年10月13日)
99.國際尺度時間日(每年10月13日)
100.國際減輕自然災難日(每年10月13日)
101.天下農村婦女日(每年10月15日)
102.國際瞽者節(每年10月15日)
103.全球洗手日(每年10月15日)
104.天下糧食節(每年10月16日)
105.天下消除貧困日(每年10月17日)
106.天下廚師日(每年10月20日)
107.天下骨質鬆散日(每年10月20日)
108.天下傳統醫藥日(每年10月22日)
109.天下生長信息日(每年10月24日)
110.天下勤儉日(每年10月31日)
111.吉尼斯天下紀錄日(每年11月9日)
112.天下青年日(每年11月10日)
113.天下糖尿病日(每年11月14日)
114.國際寬容日(每年11月16日)
115.國際大學生節(每年11月17日)
116.天下茅廁日(每年11月19日)
117.天下問候日(每年11月21日)
118.天下電視日(每年11月21日)
119.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每年11月29日)
120.天下艾滋病日(每年12月1日)
121.天下殘疾人日(每年12月3日)
122.國際自願職員日(每年12月5日)
123.國際民航日(每年12月7日)
124.天下足球日(每年12月9日)
125.國際反潰爛日(每年12月9日)
126.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每年12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127.天下人權日(每年12月10日)[12.10]
128.天下強化免疫日(每年12月15日)
紀念日【精選12篇】
1.九一八事情紀念日(每年9月18日)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
3.孔子誕辰紀念日(每年9月28日)
4.香港回歸紀念日(每年7月1日)
5.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
6.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紀念日(每年11月7日)
7.抗美援朝紀念日(每年10月25日)
8.台灣規復節(每年10月25日)
9.辛亥革命紀念日(每年10月10日)
10.西安事情紀念日(每年12月12日)
11.澳門回歸紀念日每年(12月20日)
12.孫中山紀念日(每月3月12日)
五十六個民族節日【精選56篇】
1.漢族的傳統節日,漢族有哪些節日,漢族節日
2.壯族的傳統節日,壯族有哪些節日,壯族節日
3.滿族的傳統節日,滿族有哪些節日,滿族節日
4.回族的傳統節日,回族有哪些節日,回族節日
5.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有哪些節日,苗族節日
6.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維吾爾族有哪些節日,維吾爾族節日
7.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土家族有哪些節日,土家族節日
8.彝族的傳統節日,彝族有哪些節日,彝族節日
9.蒙古族的傳統節日,蒙古族有哪些節日,蒙古族節日
10.藏族的傳統節日,藏族有哪些節日,藏族節日
11.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布依族有哪些節日,布依族節日
12.侗族的傳統節日,侗族有哪些節日,侗族節日
13.瑤族的傳統節日,瑤族有哪些節日,瑤族節日
14.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朝鮮族有哪些節日,朝鮮族節日
15.白族的傳統節日,白族有哪些節日,白族節日
16.哈尼族都有哪些節日的傳統節日,哈尼族有哪些節日,哈尼族節日
17.哈薩克族的傳統節日,哈薩克族有哪些節日,哈薩克族節日
18.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有哪些節日,黎族節日
19.傣族的傳統節日,傣族有哪些節日,傣族節日
20.畲族的傳統節日,畲族有哪些節日,畲族節日
21.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傈僳族有哪些節日,傈僳族節日
22.仡佬族的傳統節日,仡佬族有哪些節日,仡佬族節日
23.東鄉族的傳統節日,東鄉族有哪些節日,東鄉族節日
24.高山族的傳統節日,高山族有哪些節日,高山族節日
25.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拉祜族有哪些節日,拉祜族節日
26.水族的傳統節日,水族有哪些節日,水族節日
27.佤族的傳統節日,佤族有哪些節日,佤族節日
28.納西族的傳統節日,納西族有哪些節日,納西族節日
29.羌族的傳統節日,羌族有哪些節日,羌族節日
30.土族的傳統節日,土族有哪些節日,土族節日
31.仫佬族的傳統節日,仫佬族有哪些節日,仫佬族節日
32.錫伯族的傳統節日,錫伯族有哪些節日,錫伯族節日
33.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柯爾克孜族有哪些節日,柯爾克孜族節日
34.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達斡爾族節日
35.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景頗族有哪些節日,景頗族節日
36.毛南族的傳統節日,毛南族有哪些節日,毛南族節日
37.撒拉族的傳統節日,撒拉族有哪些節日,撒拉族節日
38.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塔吉克族有哪些節日,塔吉克族節日
39.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阿昌族有哪些節日,阿昌族節日
40.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普米族有哪些節日,普米族節日
41.鄂溫克族的傳統節日,鄂溫克族有哪些節日,鄂溫克族節日
42.怒族的傳統節日,怒族有哪些節日,怒族節日
43.京族的傳統節日,京族有哪些節日,京族節日
44.基諾族的傳統節日,基諾族有哪些節日,基諾族節日
45.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德昂族有哪些節日,德昂族節日
46.保安族的傳統節日,保安族有哪些節日,保安族節日
47.俄羅斯族的傳統節日,俄羅斯族有哪些節日,俄羅斯族節日
48.裕固族的傳統節日,裕固族有哪些節日,裕固族節日
49.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烏孜別克族有哪些節日,烏孜別克族節日
50.門巴族的傳統節日,門巴族有哪些節日,門巴族節日
51.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鄂倫春族有哪些節日,鄂倫春族節日
52.獨龍族的傳統節日,獨龍族有哪些節日,獨龍族節日
53.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塔塔爾族有哪些節日,塔塔爾族節日
54.赫哲族的傳統節日,赫哲族有哪些節日,赫哲族節日
55.珞巴族的傳統節日,珞巴族有哪些節日,珞巴族節日
56.布朗族的傳統節日,布朗族有哪些節日,布朗族節日
今年立秋8月7日幾點幾分。
你說的立秋吧,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一個節氣,指的 是太經到達135°的那一個時刻。這樣 的話就很的處置球的時間了吧,一樣平常 都在8月7日或者8日。立秋的具間是可以盤算出來的,造成的誤差是由於,曆法和地球軌道的略微誤差。現在的天文觀察已經可以將立秋時間準確盤算萬年以後,而且時間精度可以到秒!憑證地轉紀律和開普勒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出準確的立秋時間!立秋時間:8月7日,09:52:58,希望我的回覆對你有輔助!
1996年8月7日幾點立秋的
1996立秋交節的時間是1996年8月7日14點30分。
節立秋 14:30
公曆:1996年8月7日 星期三 獅子座
陰曆:1996年六月廿三
:丙子 年 丙 月 丙子 日
泉源:華····網
炎天快過完了,是不是就要最先涼爽了,立秋是不是8月7日???是不是立秋後就只有中午有點熱了?晚上就
不是。立秋只是秋天最先的意思,暑熱還沒有竣事,要直四處暑后,暑熱才會散去,天氣逐步轉涼。漢族民間憑證歷年的經總結出了二十四個秋老虎的,廣為撒播,這意思是說,每年的立秋當天若是沒有下雨,那麼立秋之後的二十四天,同樣是很熱的。立秋,是二十四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時節的正式最先:“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起秋天最先,天高氣爽,月明風清。往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女人婚姻命運坎坷的面相 婚姻極其不順(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