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命理 正文

昔人若何過七夕?背後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嗎?(細解)

中秋節為中國的文化遺產嗎,2020年中秋節后一天日子好嗎?

2020年8月25日,陰曆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又到了“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的日子。中國人似乎有一項特殊能力,把所有節日都釀成情人節、購物節,釀成買買買、秀恩愛大賽,再加微博另有同夥圈……其着實過節這件事上,現代人的想象力真的很貧瘠,遠不如千年前的昔人。我們來看看昔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吧。陰曆七月是個瓜果飄香、花香四溢的月份,2020年陰曆七月有哪些好日子呢?快來萬湖算命•網一起領會相關知識吧。

1、七夕乞巧節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四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紀錄,這即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關於乞巧的最早紀錄。

隨着時間的流逝,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逐步融入到了七夕這個節日當中。

在古代神話中,織女是仙界的巧婦,能織出巧奪天工的美麗,是世間女子憧憬的楷模。

以是後世的女性,便在七夕這一天的晚上,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

這才是七夕節最初的面目。由此,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並衍生出五花八門的乞巧習慣。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世不相見。

唐代詩人崔顥的這首《七夕》,就再現了首都長安七夕之夜的盛景。

七夕乞巧,最常見的形式是穿針乞巧。五代時期的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說:

“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

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除了穿針乞巧,明清時期還盛行“丟巧針”的遊戲。

明代沈榜曾在《宛署雜記》中詳細形貌“丟巧針”的玩法:

“燕都女子,七日,以碗水曝日中,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

2、七夕曬書節

七夕,固然不會只是一場女性的狂歡。另有紀錄說“七夕”泉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敬。

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天文熟悉和紡織手藝的發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紀錄就有了。

人們以為器械南北各有七組代表方位的星宿,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鑒別偏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

2021年10月出行吉日一覽表

厥後,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念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七夕最早泉源於星宿崇敬的痕迹。

在陰曆七月初七這天,想求取功名的念書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有些念書人還會在這一天曬書,來展示自己的滿腹才氣。

關於昔人曬書,有一段故事。某日,蘇東坡飯罷,敞着肚皮躺在院落中。

他環視身旁的侍女問:“我肚中何物?”一女說是文章,東坡不以為然。又有一女說是智慧與見識,東坡以為並不恰切。

此時被蘇東坡視為知音的王朝雲說:“學士所曬,是一肚不適時宜。”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紀錄了一個曬書的故事: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着。

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覆說“我曬書”。

曬肚皮就是曬書,短短几十個字就寫出了郝隆的書生意氣。

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中,最早紀錄了七月七日晒經書而不蠹(dù)的習俗。

明朝陶宗儀有詩《七夕次萬山韻》:“曝書偶忘現在是,乞巧欣逢此夕臨。”

清朝乾隆天子有詩道:“正當復七日,……曦朗曝書宜。”

可見,七夕曬書,是很普及的民間習俗。

3、七夕情人節

七夕和戀愛發生關係,是發生在唐代的事情。

大詩人白居易寫下《長恨歌》之後,迅速在大江南北撒播開來。

“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一時流行成為年度熱詞。

自此以後,少女少婦們每逢七夕夜,便最先艷服服裝,紛紛在月下秉燭焚香。

除了向織女祈願心靈手巧外,還期盼遇見一世良緣,或者許願婚姻完善。

到了宋代,大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才算是把戀愛和七夕徹底綁在了一起。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重逢,便勝卻人世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悠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時至今日,現代人只知“中式情人節”,不知乞巧節和拜魁星為何物了。

若干傳統文化的精髓,都像七夕習慣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信託人人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對七夕節日有了更多的領會,希望我們都可以去領會中國傳統文化,領會我們自身的習慣習慣,而且無論任何節日,都可以活的加倍有儀式感一些。

2022年1月16日適合修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