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命理 正文

從慈禧太後背鍋談起

文化漫談

    慈禧太後背的是一口什麼鍋呢?
    就是挪用水師經費修築頤和園。我上學的時刻,教科書里就是這麼說的。厥後一群年輕學者通過考證,才知道 現實上並不是那麼回事。
    昔時慈禧想修頤和園,然則沒有錢,總不能讓老國民捐錢給你皇家修花園吧?這也着實說不出口啊。於是就找李鴻章,讓他給想個設施。李鴻章就出了個主意,以海防捐的名義召募款子。
    可以這麼說,就是不修頤和園,這筆錢也不會給水師買軍艦。昔時的海防可不是都指望着水師。
    教科書中還說過,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經由這幾個青年學者考證,所謂混戰不外是兩軍對壘,然後打嘴炮,讓文人寫文章相互攻擊,誰能罵,罵得好,誰就是勝利者。吳佩孚就是手裡有幾個很有文才的搶手,效果落下了一個儒帥的雋譽,並不是說吳佩孚真有什麼了不起的軍事才氣。
    我看過不少民國時的野史,對這個問題倒是可以佐證一下。北洋軍閥沿襲清朝的募兵制,兵員彌補難題,若是真刀真槍的干,生怕打不了幾仗,就打成光桿司令了。
    在清朝時期,投軍也是一種職業,大多是子承父業,因此那時有個專用的名詞叫“行伍身世”。雖然民間俚語說“好鐵不打釘,好人欠妥兵”,可是這兵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例如昔時著名的辮帥張勳,就是窮苦身世, 為了營生去給人當下人。主人是一位將領,見他為人靈巧,相貌忠實,未來必能成才。於是寫了推薦信,送他去了江南北大營投軍,然後一步一步的熬上來。
    順便說一下,在清朝時期,各級主官都有一項必備的手藝,就是精於面相學,用以甄別人才。曾國藩曾留下一部關於面相的書籍《 冰鑒》,是現在學面相必讀的參考書。許多人誤以為只有曾國藩懂面相,實在那時懂面相,就像現在大學結業必須英語考試過關一樣。
    昔時蔣介石為了完成孫中山的遺願,要發動北伐戰爭,推翻北洋政府。兵源問題就成了擋在他眼前的第一個難題。不外蔣介石手下也有高人,出了個抓壯丁的主意,解決了兵源問題。
    通過上面的幾件小事,讓我們知道歷史就像一片迷霧,擋在了我們的眼前。許多學者都在孜孜不倦的做着考證事情。我不是考證學者,對照信仰“盡信書不如無書”的信條,頭腦也對照自由曠達,因此許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看法。
    春秋時代,是我國文化歷史上的一個巔峰的時代,也是一個至今難以逾越的時代,頭腦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史稱諸子百家。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文化就最先了大踏步的退卻,焚書坑儒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大災難。
    南北朝時期雖然也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岑嶺期,然則難以和春秋時期同日而語。緊接着就是五胡亂華,中華民族險些由此斷了根,況且文脈的傳承?
    宋朝確立后,朱熹到四川去搜羅到不少免於兵火的古籍,許多先賢都只聞其名,未見其形的《太極圖》、《 河圖》、《洛書》也最先面世。因此勞績,朱熹也被後世稱之為賢人。
    《太極圖》、《河圖》和《洛書》都是先於文字而存世的上古文獻資料,是一種怪異的平面紀錄方式,承載文字的木簡很難紀錄,也只有造紙術普及的時代,才氣撒播於世。現在能看懂已經是很不錯了,誰又能明白這些文獻的珍貴?
    根據西方的文化尺度,《太極圖》、《河圖》、《洛書》都是宋朝發現的,

命理學的農耕文化特徵

着實是無稽之談。中國文化中沒有“發現”這個看法,中國人知道《太極圖》的時間,要早於宋朝萬年甚至數萬年。古賢人在修鍊心性的歷程中,在凝思靜慮的時刻,《太極圖》會自然展現於眼前,固然要專心眼,或者說天眼,才氣看到。你沒有天眼,看不到,以是你就不認可。【注:修鍊出天眼,必須要履歷一個築基的歷程。對道家文化有所領會的同夥,對此 不難明白。】
    到了明朝修訂《永樂大典》,念頭可能是對留存下來的古代文籍舉行集成,到民間搜羅了不少珍惜古籍。若是不相符天子價值觀的古籍,會不會被收錄進去呢?怎麼處置呢?不得而知。《永樂大典》留存於世的已成殘本,於是到了清朝又最先修訂《四庫全書》,再一次又從民間搜羅了不少古籍。由於沒有收進《四庫全書》而銷毀的古本,不知凡幾。
    到了現在,先秦時代存留下來的中國文化,百不及一,然則中國文化的焦頷首腦卻保留下來了。
    已往市面上撒播着一句話,叫“以德服人”。這個“德”字,就是中國文化的焦點,固然屬於簡化版,而最終版本則是《道》。
    《德》的本義,就是讓人們舉行自我約束的行為規範。中國文化的主旨,就是讓人們舉行自我約束,這就是中國人的規則。
    在中國,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就要修身養性,而這並不是靠着教鞭的敲打就能完成的一個歷程。外來的氣力對修身養性的輔助並不大,也不能完全靠外來約束完成修身養性的歷程。靠的就是自我約束,靠的就是來自於自身的動力。
    中國的文化源自於心性的修鍊歷程,學習中國文化的歷程,也是一個心性修鍊的歷程。孔子所主張的仁,現實上就是佛家所說的慈悲心。若是有差其餘話,也是條理上的差異。由於具有同源性,因此釋教傳入中國后,馬上和中國文化水乳融會,完全融在一起。事實佛法的條理更高,因此成了主流,影響深遠。
    我畢生舉行研究的命理學,不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小小分支,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碎片。然則,中國文化具有全息性,從一個碎片中,也可以一窺全豹。只要你研究到一定的深度,就能做到這一點。 命理學具有農耕文化的典型特徵,因此也屬於中國文化的正統。
    我常聽人說,知命不知命,還不是一樣在世。其着實他的潛意識中,希望你能改變他的運氣,固然是變好。 若是改變不了,他就不信你。實在你信不信我,和我險些沒有任何關係。你和我,不外是月台上擦肩而過的急遽旅人。
    在中國文化中,在一個相對對照淺的層面,不存在絕對準確和絕對錯誤的問題,因其中國文化給人的感受就是模糊,模糊到可能讓你自動忽略。你必須倚靠自己的悟性,從模糊中走出一條路來。走已往了,你才有資格評價對與錯。
    沒走已往,你說什麼都是錯的;走已往了,你說什麼都是對的。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禪機。都是過來人,才會相互發生共識。這個共識的歷程叫論道。不外條條大路通羅馬,若是發現相互不是同志,照樣要分道揚鑣。道差異不相為謀。
    你我相遇,就是緣分。緣來則聚,緣盡則散。招招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慈禧背鍋,也是緣分。小我私人有小我私人的因果。



PS:自然派學員都有一個享受半費服務的優惠,為的是輔助學員深入學習。通常一年之內沒有行使這一優惠條件的人,視為自動放棄。不再恢復。特此敬告!

關於新的命理點評系列開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