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出行宜忌貼心提示
立夏習俗與禁忌
古代,人們異常重視立夏。
據載,立夏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舉行迎夏儀式。且君臣一律穿硃色制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妙的願望。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2010年的立夏節氣在5月5日。
在天文學上,立夏示意即將告辭春天,是夏日天的最先。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看成是溫度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主要節氣。
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日最先的日子,並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就是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啼聲(一說是蛙聲),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最先快速攀爬生長。
關於立夏,各地有種種習俗和禁忌。
一、 斗蛋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一樣平常見的癥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
立夏這日,人們煮好雞蛋,有的地方還專程用紅茶或核桃殼煮蛋,稱“立夏蛋”。將蛋放入用綵線編織的蛋套中,相互饋送。或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
小孩子們斗蛋為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另有的地方,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二、飲食中的康健寓意
相傳,立夏這天的飲食,必吃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由於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吃竹筍拄腿,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結實有力,能涉遠路;吃豌豆拄眼,帶殼豌豆形如眼睛,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亮,無病無災。
這些說法,目的都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主要部位康健無恙,防止生病,順遂渡過炎夏的願望。
三、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
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鈎懸一根凳子,人人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着吉祥話。
秤人這一習慣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差其餘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一說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德服人,孟獲是心折口服。他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探望蜀主一次。因囑吒之日,正好是立夏,孟獲立即去拜阿斗。往後每年立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探訪。晉武帝滅蜀擄走阿斗后,孟獲依然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探望阿斗,並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若是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也就不敢侮辱阿斗。這樣,阿斗的日子得以過得清靜安樂。
筷子使用中的禁忌
從這一傳說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清靜安樂”生涯的憧憬,因立夏秤人給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就藉此習俗,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另一說:孫尚香回江東的時刻,劉備讓她帶上阿斗,便於照料;過段日子,趙雲受命過來探望,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的面給阿斗秤了體重,說好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體重是否增添,由此示意孫夫人對這后兒子的全心照顧。此說法傳入民間,就逐漸演釀成,這一天稱了體重,就不怕夏日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
四、各地的飲食習俗:
1、五色飯
舊時,鄉下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2、吃軟菜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后炎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滑膩。
3、吃蝦面
舊時,閩南區域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后變紅,為祥瑞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日的祝願。
4、吃“光餅”
福建一些區域立夏有吃“光餅”習俗。
5、“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搜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糖,煮成一大鍋粥,由人人來分食。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友善,一心去夏耕夏種。
五、穿耳朵眼
舊時,母親多選擇這天為女孩子穿耳朵眼,說法是這天穿通的耳朵眼不容易長回去。
穿耳朵眼時,母親一樣平常不事先說明,省得孩子護疼。而是預先準備好用火消過毒的繡花針,並把孩子哄到自己懷裡吃雞蛋,在孩子吃雞蛋張口咬蛋時,一針快速穿過孩子的耳垂。
另有的人家為自己家的小貓穿耳朵眼、扎紅頭繩。
六、隱諱坐門檻
立夏日有忌坐門檻的說法,稀奇是孩子。俗傳立夏坐門坎,炎天里會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
若是孩童不小心坐到門檻了,就必須要坐滿七根門檻,才可排除這種禁忌。
立夏這一天,古時也稱“春盡日”。春去夏來,往複循環,一年又一年。
清明掃墓請特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