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交談的九大忌諱
為何說七月很邪
七月節,許多人一時不明了是怎麼回事,這說的就是即將到來的陰曆七月十五日。那可是赫赫著名,廣為人知的鬼節。陰曆七月半,不僅在民間享有盛名,更為佛、道兩家所重。
掀開萬年曆,或是查看手機日曆,人人會發現,陰曆七月十五下面注的是“中元節”。中元節來自玄門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均是我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劃分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那時解脫”。民間則多在此節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妙的祝願。由於懼厲的心理,古時國民在一樣平常生涯中複合儒、釋、道三教,民間亦將陰曆七月稱為“鬼月”。
寫字台的擺放也有忌諱
再說道家的中元節,因道家整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為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日為“上元”,舉行賜福儀式;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用以赦宥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然則絕對不能完全排除罪孽,只是減輕一些,希望其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是為有過失之人排除厄運。玄門《太上三官經》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唐代官方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天子(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天子率百官介入節日儀式。唐、宋以降,遂成民俗節日。
人們在中元節放河燈,羽士建醮祈禱,都是漢族傳統民俗,釋教與玄門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差其餘註釋,玄門強調孝道;釋教則着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遵照佛家的說法,陰曆七月十五日這天,釋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魔難,以及報謝怙恃長養慈祥之恩。據《佛說盂蘭盆經》紀錄,“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以是,“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魔難眾生。
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激勵學生的旨意,正合乎我國追先悼遠的傳統,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撒播釋迦牟尼的主要學生――目犍連(簡稱目連)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遠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討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易德軒為你舉行解說。
生活當中有哪些不詳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