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財”直言不可說也
中國語言中的“凶禍”禁忌
民間有"說凶即凶,說禍即禍"的畏懼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禍一類的字眼,惟恐因此而致凶禍的真正來臨。�
殞命是人們最恐懼、最隱諱的了。以是"死"字是不能提及的。《禮記・曲禮》雲:"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醫生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這是從貴賤、尊卑方面臨死事的異稱,是某種品級看法的显示,然而也含有對"死"字的避忌意義,除了社會底層的國民外,其他人均以改稱避之。后眾人士庶階級也全力想要脫節、避開"死"字的不吉陰影,士醫生階級又稱"死"為"疾終"、"溘逝"、"物故"、"厭世"、"棄養"、"捐館舍"、"棄堂帳"、"啟手足"、"遷神"、"遷化"等等;庶民國民也把"死"稱作"卒"、"沒"、"下世"、"謝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丟了"、"走了"等等。現在在戰場上為國家和民族而戰死的人,也被稱作是"犧牲"、"犧牲"、"名譽了"等等。以這些滿含褒義的讚詞來諱避開誰人"死"字。鄂溫克族老人死了,不許說"死了",而要說"成佛"了。小孩死了,也不許說"死了",而要說"少活了"。回族忌說"死"字,要用"無常"、"歿"等取代。其他各族及種種宗教中都有許多字詞是用來取代"死"字的。若是認真統計一下,生怕不下百八十種。發生這種語言情形的緣故原由,生怕不能不說是與人們諱言"死"字有關的。民間通常語言為了避忌"死"字,廣州一帶,還把"氣死我"說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說成"笑生我"。就連與"死"字同音的字也都要避開。有些地方的人們經常有意識地把姓"史"的史念成"吏",把姓施的"施",念成"勝(生)"。尚有的連"四"、"十"等字音也避忌,因其與"死"字相諧。台灣醫院里就沒有四號樓或第四號病房;連軍艦的編號也隱諱用"4"。據香港《大公報》披露,台灣90年月初設計製作的八艘軍艦,順序編號,卻有意迴避了"4"字。沒有"1102"和"1104"號。由於前者4個数字加起來是"4",後者顯著含有"4"而不被接納。公共汽車也沒有四路,機車牌照的尾數也沒有"94",因"94"台語與"輾死"同音。其他四月忌婚嫁,送禮應酬忌
送四百元等等也都是出於這類語言禁忌。�
關於"死"事,民間還信託不能兒戲,據清・袁枚《續新齊諧》雲,有謙語成讖的實例。其文說曾有兩位密友,一人病劇,另一人往視,隨口說道:吾輩均老,不知誰先作昔人。病者拱手相讓,說,照樣您為先吧。那時只是習於忍讓,誰知探病者果真回去后便死了。由於這一類事情,使得人們不敢在"死"事方面戲言。惟恐弄假成真,更隱諱有意以殞命事咒人。若是無意間說出"死"、"喪"等字,要作噴嚏狀或連唾幾口唾液,以破解之。�
民俗中人際交往的禁忌
平時與殞命、喪葬相關的事,也隱諱提及,以免引起欠好的遐想。好比民間隱諱說"棺材",要說成"財(材)"、"壽材"、"壽器"等等。殯葬時棺材進門要說"官(棺)也來,財(材)也來,財丁(材釘)兩旺一齊來"等等吉語,以破不祥。�
為了防止凶禍的事情發生,民間在語言方面還隱諱說出與凶禍直接或者間接有關的詞語。好比太平天堂用干支紀年,卻因諱言"丑"字,而改"丑"為"好";諱言"害"字,而改"亥"為"開";諱言"�"字,而改"卯"為"榮"。廣州一帶,舊時由於方言"空"與"凶"同音,以是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搭船的人,隱諱說"住"、"翻",以是稱"箸"為"筷",稱"帆布"為"抹布"。其它"沉"、"停"、"破"、"漏"之類的話語也都在禁言之列。平時人們忌說"眉毛倒了",是隱諱"倒霉"之意。忌言"梨"、"傘",而稱"圓果"、"豎笠",是避忌"離散"的意思。忌言"苦瓜"而稱"涼瓜",是要避開魔難之"苦"字。忌言"吃藥",而稱"吃好茶",是隱諱"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親友時,隱諱送劍蘭、茉莉、梅花等花束。由於"劍蘭"與"見難"(意為日後難相見了)諧音;"茉莉"和"沒利"、"末利"諧音;"梅"與"霉"諧音,故被視為"倒霉"、"不祥瑞"的花卉。稀奇不相宜送給病人和從商的親友。這一切都是避凶求吉的語言禁忌徵象,民間稱之為"討口彩"。�
沖犯禁忌語常於人生儀禮或生涯履歷的要害時刻存在。《淮南子・說山》雲:"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娶)婦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冢,渡江河而言陽侯之波。"高誘注曰:"皆所不宜。陽陵國侯溺死,其神能為大波,為人作害,因號陽侯之波,舟人所不欲言。"俗間又有地名沖犯的禁忌,以為某些地名有凶厄的意義,或者能夠沖犯自己的本命,因而隱諱提及或者隱諱過往、棲身於此地。《三國演義》中鳳雛死於"落鳳坡"的傳說,即是基於這一俗信禁忌而形成的例證。河南林縣有"失陣村"的傳說,因其名不吉,商客、軍伍向不進駐,后改為"石陣村"。又有楊家營與郎壘村,毗鄰相望,久不往來。皆因"楊"與"羊"諧音,"郎"與"狼"諧音,楊家營人恐與郎壘村人往來會被打破克傷自己的本命。至今兩村通婚仍有隱諱。這一類的例子也許多,舉不勝舉,也屬語言禁忌的一個側面。�
民間以為睡眠時靈魂會暫時脫離肉體,直到早晨靈魂回到體內,人們才醒轉過來。因此,早晨有許多禁忌,如不許講龍、虎、鬼、夢等等詞語。聽說不管是有意無意,說了這些字詞,這一日便會遇凶厄、不祥瑞。早晨最忌說"夢"字,又隱諱對人講說自己睡眠時所做的夢,所謂"朝勿講夢,夜勿講鬼"。無非是恐懼談論幽靈事,招致禍殃。�
有些数字在民間也有休咎的劃分,因而也有宜忌。数字的單雙有休咎的感應性子,一樣平常喜事忌單喜雙,凶事忌雙喜單,這是人們趨吉避凶的心理反映。然而,人們又經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只行。"或許是人們經常不能如願以償,故而總結出了這樣一條俗諺。各地在種種場所下單數、雙數的隱諱又有這樣那樣的差異。連繫種種詳細情形,尚有許多数字方面的禁忌,我們在本書其他章節中已談到過,這裏就不多說了。需要彌補說明的只是数字休咎禁忌的紛歧致性。好比民間通常是以"三、六、九"為祥瑞数字的象徵的。然而也有以此三數為凶的。例如廣東潮州人言語間就諱說"三"字。否則,禍不能測。故當地人稱三點鐘為兩點六十分。湖北天、沔一帶,人們以為"六"是不祥瑞的,做菜(稀奇是吃雞蛋)、送禮物等數目絕對不能是"六"。當地人讀"六"為"祿"音。因而"六"有"滿祿",即"死"的意思,以是隱諱。並由此而演化生髮出許多罵人的話,如"六點"(即鐘錶的"半轉",有"差火"、不成人的意思。跟"二百五"、"半吊"的意思差不多)等等。畲族某些集居地禁忌謄寫"九"字。遇"九"字一律改寫作"�"。聽說與畲族祖先為神犬的神話傳說有關。"犬"與"九"形近,故忌之。由此可知,語言禁忌的休咎看法是因時、因地、因民族、因行業等等因素所差其餘,不能一概而論。
有關民俗中的“行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