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出家人該若何與錢財打交道?

一些民間禁忌和陰陽常識介紹

 出家人該若何與錢財打交道?
 
  
  都說出家人要一乾二凈,摒棄七情六欲,那對常接觸到的信財與忘財該若那邊理與觀待?說來這應該是一件嚴肅的事,若是說自己的身語意都是為眾生,只要是善心享用不必那樣執着,自己是不是聖者,應該怎樣觀待,這就是出家人自己去考察了,以下是各方關於此點的言論,僅供參考,阿彌陀佛!
  

七月十五鬼節禁忌,鬼節禁忌30條

    一、作甚信財?
  
  集異門論十六卷十三頁雲:云何信財?答:如世尊說:�芻當知;有聖學生、於如來所,修植凈信,基本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余世間如法引奪。是名信財。
  
  我們一樣平常所說的信財亡財之“信財”是指施主以信心敬施之財,信士所供養的任何財物,都稱信財,除為亡人超度之財外,彼名亡財。
 
  二、何人堪能消受信財?
  
  《正法妙音》雲:第一是聖僧堪能消受,不為障礙,故為“凈諸信施”;第二是聖僧受用信施,能讓眾生圓滿大資糧,這叫大凈信施。
  
  在世間上,一小我私人的受用應當和他的好事響應,俗話說“無功不受祿”,一小我私人好事小,卻享用過多的財富,那可能會成為障礙,以是要應理、應量,而聖僧證悟了法性,心空無礙,不會耽著外在的財物,以是縱然把三千大千天下的所有財富都供養他,也不會有任何障礙。而且他受用是為眾生種福,不僅沒有過失,而且能讓眾生圓滿偉大的資糧,這叫“大凈信施”。
 
  三、享用信財的三種方式:
  
  《戒律花�論》中雲:“無學道者主人享,有學道者授受享,具有禪定能力者,獲得開許而享用。”
  
  這其中的寄義即是說,已經摧毀了一切煩惱的諸阿羅漢眾以主人的方式享受信財,諸如預流果位的有學道者以接受信士供養的方式享受信財,具足清凈戒律並精進聞思修行的僧人們以世尊開許之方式享用信財。
  
  四、僅僅依賴戒律清凈這一點能否享受信財齋食?
  
  《扎嘎山法講記》:“這也是不行的。作為一個只是戒律清凈而不如理聞思三藏的懈怠者來說,若是私自做主享受信財與齋飯,那麼將是債台高築,欠債累累,由於你基本吸收消化不了齋食等信士所供養的任何財物,後世必須以債務的方式予以送還,效果成了業債之因。”
 五、失毀戒律、不護三門之人享用信財有何結果?
  
  《毗奈耶經》中雲:“寧願去食用,燃火之鐵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齋。”受用亡財極其恐怖就是無法解脫。隨便就有找到許多故事。
  
  第二世佐千法王過世,噶陀的法王前往超度,天天超度,似乎超度一樣平常老頭死掉一樣,天天很認真超度。學生問師父:“怎麼拉?我們的師父修的很好,你天天幫他超度,象超度老頭子一樣,為什麼呢?”法王答:“我們倆相互測了半天測出來了,原來有一位老頭請佐千法王超度,佐千法王忘了迴向給他,他就在那裡等着佐千法王。法王要上去的時刻,老頭等着他,求他說”你遺忘我了,你趕忙先處置我再上去.”以是佐千法王被蓋住了”因此,佐千法王與噶陀法王趕忙聯手搞了半天,才對往生的老頭有一點輔助,到天黑時差不多就行了。象這樣,供養金的障礙那麼大,我們隨隨便便拿供養金,就是太不如法啦!現在台灣以為拿供養金的行業很好做,以是若你們有做這個行業的想法是萬萬要不得,下輩子還債時,還的更嚴重。一樣平常的冤親債主還兩倍三倍,若用佛法的名義去拿供養金,還債的時刻,還一千倍都有可能,所萬萬做不得,你們不要象這樣做,這點很主要。
  阿江多丹仁波切圓寂前,馬上就做了超度。
  破戒之人偽裝成具戒者,或行非法之輩冒充為如法行者,或狡詐之徒冒充成就者來攏集信財亡財,這也是邪命,和不與取無有差異。如國王松贊干布曾經說過:"若集信財亡財養怙恃親友等,則集財者將轉生為駱駝,所有享用之人轉生為駱駝崽,那些施主所有轉成駱駝的主人。需要如是還債。"
  
  大成就者唐東加波尊者在莫年格山谷里瞥見一塊磐石中有一條一木軛許的大蛇,周身上下密布着成千上萬拇指大的田雞吃着它。尊者向它吐了口唾液加持,將其超度了。並對眾僧人說:"無有好事之僧人若享用信財亡財,就會釀成這樣。"
  
  法王噶瑪巴年僅六歲時,從所住之處貢布嘉卡山谷周圍的平原到自在散步處去的路上,在戲耍歷程中將鞭柄插入一塊磐石中,效果石頭裂開,在石頭中央有一形如肺臟一肘長的旁生,身體外面有許許多多芝麻許的是非含生蝕食着它。法王噶瑪巴向它吐了口水,專註加持,僅以此便使其命絕身亡了,並將它的遺體火葬。眾眷屬問:"這是什麼緣故原由?"法王說:"我往昔轉為遊戲金剛(第四世噶瑪巴)時,此地的一位享用信財、亡財的上師祈禱過我,因此現在我將它從惡趣中救脫出來。否則,它仍要墮入地獄中,那些白色的含生是他享用活人信財的異熟果報;玄色的含生是他享用死者亡財的異熟果報。"
  
   此外,衛藏的黑馬喇嘛轉天生雅卓耶湖裡的一條大魚(此例在《大圓滿前行指導文》中有廣述)等等(有許多此類公案)。《念住經》雲:"何人以邪命,少許維生涯,將沉於糞泥,為諸昆蟲食。"
  
  拉薩地方住有一位智者大格西,他可與文殊菩薩犹如人與人對話般地舉行攀談。厥後他既見不到文殊菩薩,也淡忘了以前所聞受的法,什麼也想不起來了。便請一位上師打卦。那位上師問:"你以前就有現在這麼多的財富嗎?""以前沒有,厥後才有的。""做一次滅財佛事吧!"他也如是照辦了。效果又恢復如初了。
  
  事實上,以正法來謀取世間利益和一個俗人拿着一支又細又長的火箭來求取財物這兩者對照起來,以正法鑽營世間利益更為下劣。誠如無等塔波仁波切所說:“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惡趣因。”
  
  《正法妙音》雲:“通過上述公案,我們應當反省自己,若是未能真實修習法義,而僅僅是以外表形相的敲打唱念來享用信財,最終所積罪業肯定大如須彌,死後決議感受猛厲痛苦。
  以是,大恩上師在此處以大悲心忠告我們:在短暫的一生中,若以此種方式貪求信財,則臨命終時,自己的罪業肯定會極顯著地現前。我們經常可以見聞類似的公案,若有些人雖然生前職位高尚、聲望顯赫,一生中享用諸多信財,但其心中唯喜名利,完全與眾人無異。”
什麼樣的人可以享用信財?
 
  佛在經中講:第一、戒律清�;第二、天天一直地聞思修行。黑馬喇嘛是個比丘,他的戒律很清�,最最少沒有犯基本戒。現在是末法時期,不犯支分戒的人極其罕有,若是不犯基本戒就算戒律清�。他為什麼不能享用信財?為什麼轉生到伶仃地獄,感受這樣極其難忍的痛苦?就是由於他沒有聞思修行。佛在經中講:“雖然戒律清�,但若不聞思修行而享用信財,未來要用自己的血肉送還。”
  
  信眾拿來供養三寶的財物叫信財,眾生髮心給亡人超度用的財物叫亡財。
  能不能接受供養不是你說了算的。你想接受供養,你紛歧定有這個能力,紛歧定有這個權力,佛也沒有給你這個權力。若是你接受了,未來就要在地獄里感受果報。你說你不能受供養,那也紛歧定,看看你戒律是否清�,在這個基礎上是否不停地聞思修行。若是你戒律清�,在這個基礎上有聞思、有修行的話,你就是佛在經中所說的福田,縱然享用三界的財富也不會有罪行的。若是戒律不清�,享用信財或亡財的話,未來要下地獄,尤其是在無間地獄里感受痛苦。戒律不清�的人,沒有一點一滴享用信財、亡財的權力。
  
  一些出家人和居士不懂因果,隨便享用信財,能占點廉價或利益時就趕快占。若是人家可憐你,給你做布施,那不叫信財,而叫布施。以信心給你的供養與以同情或慈悲給你做的布施是紛歧樣的。一個是上供,一個是下施:上供是以尊重心、信心舉行的,下施是以悲心、施捨心舉行的。發心、念頭差異,行為和效果也紛歧樣。
  
  人人應該多發心,最好上供,最最少也要下施。是不是布施,這要看你的發心。若是以悲心,縱然是給後裔、給怙恃財物也是布施;若不是以悲心,縱然是給窮人、給殘疾人財物也不是布施。現在許多人都做慈善、做義工,但都是外面上的,基本沒有發慈悲心,甚至連同情心都沒有,只是藉著做慈善的時機謀取一些暫時的利益,這不是布施。
  
  我們可以以同情心或悲心輔助、施捨他人。人家施捨你的時刻,不要貢高狂妄,以為自己了不起,是不是已經有好事了。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同修道友之間,有難題可以輔助,但這是布施,供養是不允許的。


 


中秋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