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掃除最吉利時間
獨龍族由來與歷史
獨龍族最善於的就是狩獵,他們平均一年可以打70隻對照大的野獸,就足夠他們一家4口吃半年,可見,他們都異常勇猛,個個都是狩獵能手。同夥們,這種厲害的狩獵能手,你們知道他們的歷史嗎?今天小編為你們準備了獨龍族的由來源史。
獨龍族由來,獨龍族的歷史
獨龍族自稱“獨龍”,“迪麻”,史稱、他稱“撬”、“俅”、“俅人”、“俅子”、“洛”、“曲洛”等。1952年,依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式命名為“獨龍族”。
2016丙申年春節后開工吉日
獨龍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已往多靠刻木結繩記事、轉達信息。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與貢山怒語基真相通。
獨龍族的族源及民族的形成,時至今日還沒有較為清晰的脈絡及線索,但從語言系屬上來看,作為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獨龍族,應當泉源於氐羌族群。歸納其民族內部所撒播的傳說,則主要有兩種:一以為獨龍族是土著民族。二以為獨龍族最初棲身在怒江一帶,后因出獵有時來到獨龍江河谷,看到這裏不僅有寬闊的獵場,而且另有較為平展的台地,便陸續遷居至此,並逐步由北向南生長。在獨龍族約15個氏族中,有8個氏族的傳說都說來自怒江。而且從語言以及已往曾有過的文面習俗等文化特徵來看,獨龍族與貢山的怒族也很相近。近年來大多數學者以為後一種說法對照可信。
獨龍族是我國尚保留着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徵的少數民族之一。只管在總的生長趨勢上己走向日益解體的蹊徑,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會組織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顯著特徵。
獨龍族的族稱始見於《大元一統志》麗江路習慣條,被稱為“撬”。明清時稱為“俅”或“曲”。新中國確立后,憑證本民族的意願,將其自稱獨龍做為民族稱謂。新中國確立前的20世紀40年月,由於山水的阻隔和歷代反動統治的榨取剋扣,獨龍族社會生產力生長的特點是: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佔主要職位,採集和漁獵仍占較大比重;生產工具十分簡陋,還沒有從鋤耕過渡到犁耕;社會分工不顯著,只有男女之間的自然分工;交流仍處於原始的以物易物階段;獨龍族人民生涯十分窮苦,沒有商品交流,接納刻木結繩記事,在鐵制工具末傳人獨龍區域以前,獨龍族人民普遍使用樹枝的自然勾曲部門製成的小木鋤挖地。小木鋤尖如鶴嘴,獨龍語稱之為"戈拉",是獨龍族最先使用於鋤耕農業的原始工具。直到新中國確立后才徹底改變了這一面目。
壓歲錢古時實為“壓祟錢”為驅鬼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