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嬰靈文疏的書寫格式
祈求天官�神��疏文的書寫格式
領會民俗文化的意義
月朔:正月月朔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倘使非要掃地不能,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留着一習俗,除夕前掃除清潔,年頭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能以打碎傢具,打碎了是停業的預兆,得趕忙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着花,功名利祿”。
初二:
年頭二,出嫁的女兒回外家,要夫婿偕行,以是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外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物和紅包,分給外家的小孩,而且在外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已往,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三:
大年頭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賀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外這個習俗早已過時,由於現在人們憂傷春節團圓,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初四:
大年頭四是祭財神的日子,已往,老闆想將某人“卷鋪蓋”,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摒擋走人。另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羅“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掃除衛生。鞭炮从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祥的器械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聞聲,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頭六,商鋪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迎接的是昔時滿12歲的男孩,由於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壓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憑證《占書》紀錄,由月朔最先,上天締造萬物的順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以是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重每一小我私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
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若是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初九:
陰曆大年頭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流動。台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而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康健。
初十: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着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昔時豐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許多,以是外家不必再破費,就行使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十二至十五: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最先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最先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習慣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着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嘻嘻的看着別人的燈籠着火,這個叫做“碰燈”。考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過年的“忌”你知若干?
送窮鬼的方法和送窮鬼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