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入洞房與度蜜月”的來歷
貴州從江的特殊習俗 洗葯浴與用飯同樣主要
瑤族葯浴是貴州省從江縣瑤族人民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沐浴方式,是在耐久游耕、狩獵生涯中形成的一種古老而神奇的保健方式。洗葯浴既可舒筋活絡、消除疲勞、抵禦風寒,又可健身潔體、祛風除濕、防病治病,稀奇是對防治風濕、婦科、皮膚和傷風傷風等疾病尤為有用。據開端統計,瑤族葯浴藥方有188種,主要由追風傘、半邊楓、九龍藤、血藤、節節草等30多種中草藥組成,主治47類疾病。
傳女不傳男的神秘古方
瑤族祖先在遷徙的歷程中,一直缺醫少葯,加上瑤族一樣平常棲身在高坡上,常年雲霧繚繞、濕度大,極易引發風濕、傷寒等疾病。為了生計,生涯在深山密林中的瑤族人行使大自然賦予的種蒔植物,舉行治病防病和保健養生,抵禦病毒損害,形成了重防病、保健、養生、長壽的生涯理念。民國《從江縣誌概況》紀錄:“板瑤好清潔,家必備一浴桶,勞作回家必葯浴一次,因處深箐,又好清潔,故長壽者居多。”
瑤族老人常說:靠山吃山,莫傷其本;靠水吃水,莫損其源;讓水常清,讓山常綠。因此,瑤族採藥一年只採一面山,來年再采另一面山,周而復始,從不外分索取,以到達人與大自然的協調。而且,每家每戶門前屋后都栽種着竹林、茶林和種種樹木,都用竹筒將山泉引進家中,都有杉樹加工而成的浴桶。每當有客人進寨,鄉親們都市用油茶和葯浴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聽說,這是瑤族人接待貴客的最高禮儀。
瑤族葯浴就是瑤族人民千百年來與山草藤木旦夕相處,經由幾千年歷史,幾十代人的實踐與應用,不停完善創新而沿襲至今的千年古方。此配方一直遵照傳女不傳男的祖訓,且瑤族世代不與外族通婚,以是瑤族葯浴的配方很少為外人知曉。
葯浴取材於大山之草、深山之葯。
江蘇連雲港四大習俗
先葯浴、後用飯
瑤族葯浴貫串於從江瑤族同胞生涯的始終,瑤村家家戶戶,煮葯沐浴已成生涯一部門,先葯浴後用飯是這個民族多年形成的習慣。按瑤話意思說:人勞動一天,誰都市感應疲勞,不先沐浴驅除疲勞,用飯不香也不多。以是,葯浴和用飯對瑤族人來說一致主要,飯天天吃,葯浴也天天洗,一直延續至今。
葯浴對有身婦女另有保胎的效果。瑤族婦女從有身之日起,逐日都要洗葯浴,直至產期。這種用於保胎的藥草一共6種,都由孕婦自己採摘。醫學稱婦女臨盆后可洗淋浴,但不得坐浴,以免細菌熏染。而瑤族婦女臨盆后20分鐘,便可坐入浴桶沐浴。產婦經由10天的沐浴后,即可舉行一些淺易的勞動。新生嬰兒呱呱落地,也需要洗葯浴,用4至5種藥草配製而成熬煮的藥水沐浴可以預防嬰兒常見疾病,天天洗1至2次,直至長大成人。當瑤人過世,豈論長幼,也需要沐浴,據當地人說,這樣才氣超度亡靈。
飯天天吃,葯浴也要天天洗。
一株傳世葯,滿桶益身湯
當有客人來訪時,瑤寨沐浴也分順序先後。一樣平常是客人先洗,然後按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順序逐一沐浴。走進瑤寨任何一家,熱情的主人除了端上茶水之外,還忙着把剛從山上采來的藥草,劃分捆成小把放進鍋里,生火為客人準備洗葯浴的藥水。等到藥草煮沸約莫半小時,水鍋里散發出濃濃的藥草香味時,熱情好客的女主人會趁熱把藥水勺伸入高70厘米、直徑60厘米左右的大浴桶中,加入適量冷水,請遠方的客人逐一入桶沐浴。當客人浸泡10多分鐘后,葯汁逐步地滲入人體、普及全身,這時全身會大汗淋漓,並有一種酥麻,又像喝醉酒後的感受在全身流竄。浴后全身清新愉快、精神振奮、四肢有力、一身輕鬆,一天的車船勞累馬上消逝得無影無蹤。
現在,洗葯浴已成為瑤族歷史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門,代代相傳。日前,從江瑤族葯浴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讓人欣慰的是,近幾年來,瑤族葯浴已走出深山、走向市場。現在,瑤族葯浴沐浴場館在從江縣城如雨後春筍湧現,多達十幾家。從江縣還將設計用地300畝,擬確立集沐浴、民族文化、民族飲食、住宿休閑為一體的從江瑤族葯浴城,以此打造瑤族葯浴品牌
北京立春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