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蟲節演變成曬袍會
乞巧節演釀成七娘會
夏曆七月初七的乞巧節,清代於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又演釀成七娘會。
山西民間年畫
《廣東新語・事語》紀錄:“七月初七夕為七娘會。乞巧,沐浴天孫聖水。以素馨、茉莉結高尾艇,翠羽為篷,游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七娘會的加入者,均為女人,她們每人集資若干,抽閑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林林總總的花果、仕女、器物、宮室等,在初六那一日雜以針線、脂粉、骨董、珍玩、花生、時果等列在庭內八仙桌上,供人評賞。初七日最先迎仙、拜仙、拜牛郎等,禮儀相當繁縟。這一節日不僅包羅了婦女乞求智巧的古俗,而且演釀成了民間自覺組織的團體民俗流動和由此發生的繁縟的祭神禮儀。
而在山東一帶又演變出賀牛生日的習俗。由於牛郎織女婚配得助於老黃
牛,因此,民間又將乞巧節演釀成牛生日。清人紀錄:“七月七日,……牧
童采野花插牛角,謂之賀牛生日。”①這一日要以酒食款待耕牛,以示尊重。
[中國民俗]端午節十大開運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