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瀏陽的特殊習俗-三朝送號

文革時期的民俗現象

瀏陽三朝送號習俗
  瀏陽北鄉有三朝送號習俗。鄰里親友將取定的男嬰字、派、號名用大楷書於紅紙上,額以“恭惟某某配偶喜得文郎誌慶”或“恭惟某某老大人喜得文孫誌慶”之類的賀詞,在鞭炮聲中貼於廳屋正梁兩頭牆上。因屋場、族人等情形差異,有同時送幾個號的。清代以前,生女嬰不道號。民國以後,也有給女嬰送號的,但只送一個名字,一樣平常是“閨字某某”。
  另有辦滿月酒、百日酒、周歲酒的。長沙縣有用鯉魚給嬰兒親嘴並喂湯的習俗,叫“開葷”或取“鯉魚跳龍門”之意。親友赴宴,贈之金銀手釧、項圈、“長壽鎖”等物。周歲時,有的將文具、針線、口紅、字畫之類擺於盤中,讓嬰兒去抓,以測其志趣,名曰“抓周”。以後每歲生日都叫“長尾巴”,怙恃總要維以荷包蛋,所謂“大人生日一餐飯,細伢子生日一個蛋”。10歲、20歲等叫“總生”、“整生”,親友多送布料鞋襪等作為禮物,怙恃一樣平常要請幾桌客。平時生日叫散生,除姑舅、姨媽登門之外,鄰里婦眷要送以雞蛋、麵條等相賀,主人待以“旱茶”,故又稱“吃茶”。 古語云:44百歲曰上壽,八十曰中壽,

南通人上七鼓

六十曰下壽”,可見昔人稱壽的最低限度是60歲。以後有50歲稱壽的。長沙人做壽講“男進女滿”,即男做虛歲,女做實歲,做60大壽被以為是重着花甲,稀奇盛大,稱為壽星公、壽星婆。有的搭壽台、陳壽桃、點壽燭,有的親友送壽匾、壽屏。壽星端坐壽台,接受兒孫膜拜,此時鞭炮燃放時間越長越好。開筵時,先吃壽麵,麵條細長,象徵長壽,故長沙人叫生日飯為吃面。 也有50歲以前就慶壽的,但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說,即男滿29歲,女滿40歲不做壽。有的生日外出避客,叫躲生。有的人依“母在堂,不做壽”的古訓,縱然是60歲或70歲,只要高堂健在,就不做壽,自己生日看成母親的難日,只給母親添菜,以謝謝母親的生育之苦和養育之恩。


生男生女習俗之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