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正月初三小朝年習俗

初四羊日接神日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俗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祥,故傳統的年頭三為“凶日”,不宜外出,更沒有人走親戚。有些地方“凶日”又演釀成“忌日”,如甘肅天水便有正月初三“送祖先”的習俗。中國南方、北方均有年頭三不賀年的傳統,聽說年頭三跟誰賀年,就會跟誰打罵。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以是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以為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客家年頭三的“送窮”,其民俗頭腦泉源於古老的“赤狗”信仰。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祥,故初三為「凶日」,不宜外出。聽說在初三跟誰賀年,就會跟誰打罵,因而不賀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以是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

   另一方面,民間傳說年頭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因此年頭三絕對不能殺羊,若是是日天氣晴朗,則意味着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肥碩,養羊的人家將有一個好年景。

    歷史上,在宋代宮廷里,正月初三是“天慶節”。傳說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有天書下降人世,於是真宗頒下詔書,立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厥後又稱“小年朝”,在這一天里,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三重日送窮。關於“三重日”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三重日”即“送窮日”的諧音,一說“三重日”即“生蟲日”的訛音。這一天,贛南、閩西客家不進菜園摘菜,也不作其他任何採集農活,以免農作物“生蟲”。

春節習俗之破五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最先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小我私人尋心理”。門神是玄門和民間配合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祥瑞等,是民間最受人們迎接的珍愛神之一。玄門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着迷系,加以祀奉。“燒門神紙”的習俗始於宋代。元雜劇《盆兒鬼》形貌張老漢埋怨門神未盡職,雲:“俺大年日將你貼起,供養了撒子荼食”;官衙里,為了讓門神通融通融,包公付託“金紙銀錢”一通燒。燒門神紙的習慣延續至明清時期,敬神的氣氛漸淡。清代道光年間《黃安縣誌》:正月“初三日,祭門焚楮,謂之‘燒門神紙’”。這難說是嚴酷意義上的祭神,倒更像年俗的落幕儀式――老話講“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心理”,往後商開市,士入學,人們最先由濃濃的年味兒里走出,走入新一年的奔忙。

    賀老鼠嫁女。傳說天地之初,渾沌未開。老鼠勇敢地把天咬開一個洞,太陽的光澤終於泛起,陰陽就此脫離,民間俗稱“鼠咬天開”。老鼠也成為開天闢地的英雄,老鼠的圖騰,象徵著對太陽的崇敬、對灼爍的追求。現實生涯中,老鼠飾演的卻是不停騷擾人類的貌寢角色。在祖先的口中,對老鼠的口碑一直不佳,諸如:鼠子、鼠技、鼠頭鼠腦、鼠目寸光、鼠竊狗盜、小心鄭重、賊眉鼠眼、溜之大吉、老鼠過街等等。千百年來,人類飽受鼠患的危害,恨之入骨,不擇手段地想盡種種方式,開展清剿流動,如發現多種捕鼠工具、下毒餌、行使天敵、投放滅鼠炸彈、接納高科技手段使鼠類絕育、製造电子滅鼠器等等,但在鼠類所特有的順應力、滋生力和損壞力眼前,均以失敗了結。事實證實,人和老鼠是現在地球上生計能力最強的動物,誰也無法祛除誰。在與老鼠的耐久共處中,人類的熟悉理念逐漸發生了轉變。一方面,人類熟悉到鼠的生物特徵,將其作為疫厲、災難、陰險、厄運、詭詐等載體的化身,予以鞭笞;另一方面,通過理想,賦予老鼠人文特徵,強調鼠的神力,消彌鼠害帶來的的精神恐懼。如將其視作營造物質天地的英雄,視為興旺生命力、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象徵。種種敬鼠、祭鼠、祀鼠、媚鼠的方式應需而生,連繫當地習慣,發生了人文靠山下妙趣橫生的鼠婚習俗。厚實多彩的表達方式,童話般的意境,怪異的藝術魅力,使老鼠嫁女成為中國民間深受喜歡的習俗之一。

    穀子生日: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天津的習俗:初三的合子往家轉 。初三要吃煮合子,以羊肉餡和三鮮餡為最佳,也有食齋餡的,取其和和美美、團團圓圓之意。寓意做生意可賺對合利。

    每逢大年頭三,天津人都有包合子的習俗,其主題當取“和合”之意。這一習俗源於中國一神話。傳說中象徵伉儷相愛的神名叫“和合二仙”:通常二像,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協調和洽”之意。“荷”與和、合諧音;合子與圓盒之圓同形;二者其形、音、意是何等的相合!由此可見,把合子列入春節時代的食譜,大有象徵闔家團圓、家庭友善、家人協調,生涯溫順的寓意。為了使合子包得圓,周邊齊整,老人還用碗扣合子皮;合子的餡要裝得足一些,有包進更多的團圓、完善的優越意願。為使合子“溢美”。周邊還要捏成花邊,可視為麵食的藝術品了。

 


正月十五之迎紫姑